互联网巨头败退,新能源芯片再次崛起,交易收入超盈利80倍

近段时间以来,监管机构一直在加大对互联网公司的打击,然而科技股的浪潮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刺激了国内本土市场对科技股的需求。

自今年以来,尽管与阿里巴巴集团、腾讯控股和美团等公司相关的交易在香港一直在减少,但追踪中国内地上市科技股的指数却一直表现强劲。深圳中小企业成分股创业板指数上周升至6年高点,而上海科创板市值最高的50家公司的指标本月触及一年来最高水平。

互联网巨头败退,新能源芯片再次崛起,交易收入超盈利80倍

交易员们正在把目光转向在岸上市的科技公司,以替代以阿里巴巴和腾讯代表的快速增长的那部分经济。其中一个优势是,科技股基本上没有受到监管机构打击的影响,因为这些股票的业务范围包括新能源、芯片制造和电子等领域,而这些都得到了政府政策上的支持。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最好的科技公司都在海外上市,但一些在岸上市的同行最近已经发展到足以挑战传统行业巨头的地步。例如,有两家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目前跻身中国内地交易所的前10名。

为特斯拉提供锂电池的宁德时代是沪深交易所的四大公司之一,市值为1.2万亿元,超过了平安保险集团和中石油。生产医疗设备的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有限公司以5276亿元的市值排名第八。这两家公司的交易收入至少是其盈利的80倍,高于大盘,这表明投资者相信它们的增长空间更大。

互联网巨头败退,新能源芯片再次崛起,交易收入超盈利80倍

这种狂热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在海外交易的中国科技股有关。滴滴事件加深了人们的担忧,当局对这些互联网巨头的严格审查远未结束,许多交易商已从买家转向卖家。据彭博社的数据,他们本月通过港交所共售出了191亿港元(合25亿美元)的港股。

恒生科技指数自2月份达到峰值以来已经下跌了近三分之一,市值蒸发了超过6000亿美元,比泰国整个市场的市值还要多。

据中信建投等券商称,7月9日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举措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在岸和境外交易的中国科技股的表现差异。尽管监管审查仍对香港上市巨头构成压力,但它们在创业板和科创板的同行将接触到更多资金追逐势头。

中信建投分析师张玉龙表示:“降准意味着放松货币政策,这将缓解市场对流动性的担忧,成长型股票将成为首选配置的观点也会被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恒生   巨头   中信   腾讯   阿里巴巴   岸上   新能源   深圳   市值   交易所   中国   中国内地   科技股   芯片   指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