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出事了?上海老牌面包宜芝多今年以来已被强制执行8次


又出事了?上海老牌面包宜芝多今年以来已被强制执行8次

近日,连锁面包品牌宜芝多关联公司上海八融食品有限公司新增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近6万元。截至目前,该公司被执行总金额已达30多万,此次被强制执行是今年以来的第8次。

不止一位网友表示,自己经常光顾的宜芝多停业关门。似乎在一夜之间,在上海开了二十多年的宜芝多全部关门。据宜芝多创始人菜秉融公开承认,从2020年开始,宜芝多就陷入了资金危机,目前拖欠员工800多万元的工资,以及供应商的货款,加上受疫情影响,自己开店又过快,导致资金链断裂。

不止宜芝多,曾经在上海街头遍地开花的马哥孛罗全部关店,克莉丝汀、可颂坊等老品牌门店锐减,主打“老字号风味”的新侨门店所剩无几···不免让人唏嘘,这些老牌面包店怎么了?

曾经的老牌面包店遍地开花

1985年,静安面包房在上海华山路开业,开业不久,店门口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时隔一年,红宝石面包房也在上海开张。20世纪90年代初期,克莉丝汀、香特莉、元祖、新侨、可颂坊、马哥孛罗等第一大批面包房从上海生长起来。到了90年代末期,85度C、宜芝多等也加入了竞争。21世纪初,面包新语、凯司令、莉莲、银菓子、牛奶棚等一批新的面孔加入。

得益于市场红利的释放,这些老牌面包店快速崛起,大都走上了大规模连锁经营的道路,集约经营,快速开店,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但这样的模式反而制约了其转型发展,上海食品协会常务副会长高克敏认为,尽管这些企业逐渐式微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创新不够是他们的通病,面对新生代的消费群体已经成为市场主流,他们没有做出及时的变化。

宜芝多是台湾烘焙师蔡秉融于1992年在上海创立,后在1999年开出了首家门店。到2010年,宜芝多已经进驻上海各大商圈,同时也在南京、常熟、无锡等城市开设多家门店。2016年宜芝多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签订“百店计划”合作协议,开始了它在地铁中快速的拓店之路。截至2020年,宜芝多已经开设超135家门店。

宜芝多四面楚歌,千亿市场谁来接盘

疫情或许只是催化剂,背后折射出的是老牌面包店当下的经营困境。据相关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烘焙食品零售额达到2312亿元,2020年超过2500亿元。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更多跨界选手不断涌入赛道。

1)星巴克、瑞幸咖啡、喜茶等咖啡饮品品牌也在大力布局面包板块业务,打出“茶饮+面包”的经营策略,并叠加其强空间属性,以及用户的高度粘性,对传统面包店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另外,一些“网红”面包店在新品发布时,善用社交媒体制造话题,线上种草、线下拔草,这些都是老牌面包店在营销方面所欠缺的。

2)便利店、超市陆续增加烘焙品类也给传统面包店造成冲击。罗森便利店更是加大了自有面包甜品的研发,其产品终端价定价多位于在4-15元之间,远低于传统面包房的价格。

3)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以及盐津铺子等零食品牌也加入烘焙的战局中瓜分市场。据盐津铺子透露,其河南工厂已经投产,将直接供应华北地区烘焙品类。

4)还有线上电商烘焙品牌,21CAKE、MCAKE、窝夫小子等品牌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

可见,消费者的购买渠道和方式在发生变化,新的跨界或网红面包,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模式,不仅实现了用户的精细化运营,也实现了消费方式的多元化。反观这些老牌面包店,不仅面临经营成本上涨,流量被加速分食的现状,而且在互联网、电商化层面毫无建树。以宜芝多曾代表的消费升级品牌,在新一波消费升级中又被打趴下了。

蔡秉融称,如果这次能度过危机,宜芝多必须转型,包括留一部分的现烤面包店,要开放员工加盟、开拓线上渠道,转型转型蛋糕+咖啡的精品店,为大客户做代工等。

在新消费趋势下,面对新的渠道,面包烘焙市场又该如何破局呢?在未来的经营中,渠道愈发碎片化,通过数字化方式,结合消费群体进行渠道整合、多元经营或是关键所在。

如您有这方面的需要,可联系企知道品牌运营专家,在线咨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元祖   老牌   上海   面包   盐津   面包房   面包店   遍地开花   品类   铺子   渠道   传统   咖啡   品牌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