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是粽子,念的却是儿时的回忆

“哇,好香啊”睡梦中的我香味勾醒,迷迷瞪瞪的我就顺着香味飘来的地方走去,没错,就是厨房了,到了厨房,妈妈还在忙活,看见我之后马上就露出了笑容,说到:“你啊,就是个小吃货,睡着了还想着吃,来,尝尝,味道怎么样。”说着话,就把刚出锅的粽子剥掉外皮喂到了我的嘴边,我开心的吃着这第一个刚出炉的粽子,心满意足之后,就又迷迷瞪瞪地回去继续和周公约会去了。妈妈则要把柴火调整好,确认安全之后才安心地回屋睡觉,此时,已是农村晚上8、9点多了,而第二天,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吃的是粽子,念的却是儿时的回忆

90后的回忆


90后经常被80、70甚至是60后说是很幸福的一代,不愁吃,不愁穿,物质生活条件比以前不知道好出多少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更是日益重视。没有经历过前辈们的食不果腹的时代,也没有经历过前辈们所说的物资匮乏的年代,未能感同身受,自然不好去评判对错,也没对错之分。但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不易,而面对着不同的压力,考虑怎么去缓解这些问题或许会更为关键。

我是一个90后,祖上都是农民,到我这一代,家里兄弟姐妹仍不少,我排行老大,至于家庭条件嘛,也就刚刚算得上不愁吃,不愁穿吧,再好的生活条件我们就沾不上边了。和所有的农村一样,父母之间一般都是妈妈舍弃工作留守在家照顾孩子,儿时的我们并不能深刻地知道,有妈妈在家的日子就是那个年代家人可以给到的最好条件。

吃的是粽子,念的却是儿时的回忆

90后的回忆


那时在信息不发达且并不算富有的农村,没有所谓的空调、手机、WIFI,有的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大山、河流、土地,那时的孩子们精力充沛的不知疲倦,总是能在无聊的日子中找到各式各样的娱乐方式,玩泥巴,掏鸟窝,偷邻居家的瓜果……乐此不疲。那时,在大人们眼中,最好听的声音或许就是这些孩子们银铃般的欢笑声吧,无忧忧虑,天真无邪,算不算是他们劳累之后的一丝慰藉呢?

春种秋收,大人们每天奔波在农田之间,开荒种稻子、种花生、种蔬菜、种一切能种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只要种了这些农作物,家里一年的粮食就有了保证,也可以帮在外打工上班的人减轻相对的压力。分工不同,方向一致。那时没钱买手机,而父母之间唯一的沟通就是家里唯一的那部电话了,相隔两地的大人少了生活中琐事的摩擦,也就没有那么多的争吵,也没有那么多的猜忌,更多的是想念,担心,希望日子越过越好。但反观现在,到底是人变了还是社会变了呢?

吃的是粽子,念的却是儿时的回忆

90后的回忆


那时候的节日没有法定之说,好像也没有现在的多。在农村,基本就是会过老祖宗延传下来的那些传统节日,春节首当其冲、然后是元宵、清明、端午、七月半、中秋,大概就是这些吧。对于孩子来说,什么节日不重要,在那个没有零食选择的时候,知道的只有一个概念——有节日就有吃的。是的,大人们总是会在这些重要的节日里停下手中的农活,或素或荤的弄上一桌丰盛的吃食,祭拜神明之后,剩下的就是孩子们的战利品了。我常常在想,那个时候的父母,看着孩子们心满意足的吃着这些食物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想呢?或喜或悲?这个问题我到现在为止也没有问过我的家人,至于为什么,我也不知道,或许是心里已经有自己的答案了吧。

吃的是粽子,念的却是儿时的回忆

90后的回忆


节日少了,就显得每个节都异常的重要,农村的淳朴也就在这些节日中展现出来了,和大家唠唠端午节吧,端午节主要的食物就是粽子,至于娱乐,没有龙舟可看,也无纸鸢可放,但是一台老旧的彩色电视也依旧伴随着我们整个童年,也只有这些节日中我们才能肆无忌惮的看电视,平日里大人的美其名曰:保护眼睛……。

记忆当中,端午节前几天,家里就会陆陆续续地准备好需要的食材,左邻右舍的还会商量着如果谁家材料准备得多,可以一起去帮忙包,至于为什么要包那么多,嘻嘻,自然是为了送给邻居,亲戚。于是,第二天一早,就热热闹闹地开始串门,包完这家包那家,谈笑风声间,手上功夫七折八绕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看得小孩子们蠢蠢欲动想去尝试,尝试的结果就是,又是一顿妈妈不重不轻的一顿呵斥。等到大家都弄好之后,就各回各家开始着手煮包好粽子,一顿折腾,一天也就过去了。

吃的是粽子,念的却是儿时的回忆

90后的回忆


刻在记忆中最挥之不去的场景就是端午节当天,天刚亮,孩子们还在睡觉,就开始传来喧闹声,原来是大人们,这家提着几串那家拎着几个,互相交换着自家的粽子,让各自都尝尝自家粽子的味道,这样孩子们也能尝到不同口味的,那时的情真浓 心真近。

这种温馨的场面,在我脑海中已经深深地刻下了印记,以至于,出社会的好一段时间里,总是喜欢热闹,看着陌生人都下意识的觉得他们和村里的婶子大伯一样,善良淳朴,为这,吃了不少亏,上了不少当。

社会的磨炼让很多90后的那代孩子眼中都少了当年的纯真,开始了大人模样,蓦然回首间,那些温暖的画面只留在了记忆中,如梦如幻。“粽叶再厚,裹不住思念;五彩绳再长,缠不住童年。

吃的是粽子,念的却是儿时的回忆

90后的回忆


诗人舒頔(di)有一首关于端午的诗:


《小重山·端午》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女共,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全词从“碧艾香蒲”入笔,“处处忙”道出了端午时节的忙碌。儿女共,庆端阳,合家团圆共度佳节的温馨,是多少90后都回不去的回忆。艾叶飘香,又至端阳,我在这提前祝大家端午安康!

今夜梦中还会嗅到妈妈包的粽香吗?

吃的是粽子,念的却是儿时的回忆

旅途笑笑

以爱与青春之名,陪你一路成长,不失初心,不忘初衷,哪怕满是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粽子   香蒲   端阳   传统节日   端午节   端午   儿时   大人   节日   家里   父母   条件   日子   农村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