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何时在基础科学方面有作为?

基础科学一直是中国比较弱的领域。为此,能拿自然科学的诺贝尔奖一直是许多人的梦想,也是国人心中的愿望。诺贝尔奖是创新的代名词。

个人认为中国15年有可能拿自然科学的诺贝尔科学奖。理由如下三点:

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的力量和资源,将会大大加强。

国家更加重视人才,而众多人才的碰撞,必然产生科研成果井喷

中国的举国体制能够促进快速终资源加快基础科学进步


中国何时在基础科学方面有作为?

基础科学很重要

基础科学研究的力量会大大加强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主要是内力和外力两种作用。

内力是国内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对基础科学的研究已经大大加强了,国人也越来越重视这一块,在意识当中可以接受一些胡思乱想的人物了,民众越来越包容创新这一块了。

外力是美国的推波助澜。美国不让中国人学习到更多的科技知识,将推着中国人自立自强的往前走。前几天刚刚发生的事件,就是美国不同意中国500多留学生到美国去学习科技。这事件会推动中国人坚定意志,创建中国自己的领先学科。

众多人才的加入碰撞会产生井喷

大家常说辩论出真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才投入到基础研究中去,一个学科除了带头人之外,还有众多的追随者,他们在一起研究,一起讨论,总结经验,会大大的加速科学发展的进程。众多人才的挤压必然产生井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拿美国的科研进步做一个对照吧!美国在1890年左右的工业产值,实际上已经就达到了世界第一。那时候美国的工业的技术也都是靠欧洲的科学家支持,跟今天的中国有点类似之处。

欧洲国家跟今天的美国一样,也是限制技术输出给美国公司。那个时候开始,美国人就四处挖人才。这些人才主要是欧洲的人才,把他们高薪请到美国的大学进行任教。到了1907年,美国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叫迈克逊,而迈克逊是波兰人。

美国人一直坚持这种理念,到了1922年,美国本土的科学家密立根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从1907年到1922年刚好15年。

举国体制能够促进这一进程的快速实施

中国的举国体制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除了集中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之外,也可以集中人才资源。国内的人才不够,就可以到国外去聘请。因为意识到这块是最关键的时候,社会的土壤就会松软,不再板结。有肥沃的沃土,什么庄稼在这上面都能成长。

这可能是中华新文明在科技领域的集中展示。


这些年国家自然科学发明一等奖经常缺席,原因就是国内没有很多拿得出手的基础科学成就,现在整个民族越来越重视这块了,相信以后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会竞争的很激烈才是。

畅想

可能十五年以后,美国在我们的年轻人的话语里面占的比例就很少了,到了那个时候,可能我们很多方面就不要求着美国了。到时候是90后扛大梁,00后出先锋的时候了。或许那个时候中国的科技奖项也有达到诺贝尔奖的水平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基础科学   中国   迈克   诺贝尔奖   诺贝尔   科技   举国   井喷   欧洲   外力   内力   美国   体制   重视   人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