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校训想告诉师生什么

我校校训想告诉师生什么

我校的校训是:行远自迩,正道致成。这八个字虽然浅显,却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

先说说行远自迩的意思——行:走;远:路遥;自:从;迩:近。四个字连在一起的意思是走远路必须要从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这个句子出自 《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譬)如登高必自卑。”这与老子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说的“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异曲同工之妙。它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认定一个目标,并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才能达到目标。我们常听说,不要指望一口吃成个胖子,罗马城不是一天做成的,也是这个意思。

对于我们师生来说,就是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扎扎实实,循序渐进,打好知识的根基,切忌眼高手低。

我校校训想告诉师生什么

正道致成的意思——正道,指正确的道路,与所谓“歪门邪道”正相反。致:招引,使达到;成:做好,做完,成功的意思。如果说行远自迩讲的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那么这句讲的是做事做人的根本。走正道是我们学校极其重要的价值观。

价值观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学习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 走正道,就是敬畏自然,相信科学,不迷信,做个正直豁达,胸怀宽广的人,相信勤能补拙,不靠投机取巧,做个踏踏实实学习工作的人。

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希望的顶点。”学校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学习的过程是日积月累的过程,最忌一曝三寒,更不能弄虚作假。学习只能靠滴水石穿,积少成多才能实现。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说:“古今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立高楼,望尽天涯路。’此谓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谓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意思是说,要想学问有成,必须经历三个阶段:第一,要有登高望远、用独立自主的眼光和勇气,明确目标与方向;第二,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要有为勤学苦练的精神;第三,一旦这样做了,成功就会在不经意中到来的。这是对无数成功事例的精彩概括。

我们在小学的课本里知道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显示出他少年时的聪慧。他后来编撰了《资治通鉴》这部巨著。为此,他夜以继日查阅文献,收集资料。他专门做了一个圆木枕头,并给它起了个有意思的名字,叫“警枕”。当读书困倦时,司马光便在木板上稍睡片刻,身子一动,枕头滚到地上,脑袋就重重地磕在木板上,他就会立即惊醒,于是便爬起来继续攻读。

司马光历时19年,“遍阅旧史,旁采小说”,对一千多年的历史事件人物进行分析研究,写出了《资治通鉴》草稿。而后他对作品又删繁就简,取精用宏,修成了一部上至战国,下至五代,囊括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历史,共二百九十四卷,三百多万字的鸿篇巨制《资治通鉴》。据说,这部书成书以后,底稿就足有两大屋之多。

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如科学家钱学森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两弹一星”事业;现代毕昇王选为了让中国的印刷告别铅与火,他与时间争抢速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了培育杂交水稻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头奔波探索……他们的成就无不告诉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胸怀理想,相信科学,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锲而不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这与我们的校训所倡导的理念与方法是完全一致的。

校训是学校教育理念和育人要求的高度概括,它虽表达简洁,但寓意深刻,涵盖了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科学精神、品格修养等各个方面,是学校特色和优良传统的集中表述,是校风、教风、学风的内核。

“行远自迩,正道致成”这八个字,充分体现了我校的价值取向,及训导勉励全校师生弘扬优秀传统,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我校校训想告诉师生什么

@杨老师的作文教室 多谢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校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   我校   资治通鉴   锲而不舍   水稻   正道   木板   脚踏实地   师生   目标   事业   精神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