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 Pro 16′′ 体验:不再倔强的少年

11 月 13 日晚上,Macbook Pro 16''悄悄登陆了苹果官网。这是苹果近年来少有的新系列不开发布会直接上架商场的新系列产品。不开发布会的原因众说纷纭,但苹果过去几年在Macbook Pro系列上做的各种尝试显然没有说服消费者,蝴蝶键盘卡键、单铜管压i9的散热问题都成为了人们心中对该系列的主观印象,与其在发布会上自我打脸的否定之前做过的尝试,不如悄悄上架商城,让消费者来验证苹果解决问题的决心。

Macbook Pro 16′′ 体验:不再倔强的少年

实际使用两周之后,我认为Macbook Pro 16''在各方面带来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这或许称不上是一个MacBook系列值得载入史册的重大更新,但这次更新犹如苹果的遵义会议一样,及时纠正理想化的错误,找到了正确的更新方向。这背后反映的正是苹果在倾听Pro用户的意见和需求,在所有需要改善的地方都带来了肉眼可见的更新,并且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了用户十足的惊喜。这篇文章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近期的体验以及对我而言几个重要的比较更新和改进。

01. 不止多一点—尺寸选择

之前我使用的是Macbook Pro 13'',看重的是13寸便携的体积重量,上班通勤和出差都可以轻松应付。当初做选择时还考虑到将来如果涉足视频剪辑,在显卡配置不够用的情况下,还可以外接eGPU进行性能扩展。

Macbook Pro 16′′ 体验:不再倔强的少年

果不其然一年后我真的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正当我在考虑入手Egpu的时候,发现像BlackMagic这种eGPU的价格都在5000元以上,高于我的预期。随后我去查看了许多博主的性能测试视频,发现像Final Cut Pro X(简称FCPX)这类软件没有很好的对eGPU进行优化,Macbook Pro 13''加上eGPU后的最终成绩还不如Macbook Pro 16''本身的性能。无论是考虑价格因素还是实际性能的提升,都不如直接购入性价比更高的Macbook Pro 16'',在获得性能提升的同时,还能享受诸多新特性。当然这么做的后果是你需要承受700g的额外出行重量,从便携体验的角度来说肯定有所下降。

Macbook Pro 16′′ 体验:不再倔强的少年

Macbook Pro 13''在不涉足于视频剪辑或者设计修图的时候,能够很好的满足大多数的工作需求和生活需要,同时还拥有非常便携的大小和重量,我认为是多数办公族的优先选择。而Macbook Pro 16''这类大型笔记本,更适合于内容创作者人群,一方面更大的屏幕能给你足够多的创作空间,足够强悍的性能也能保证您的创作过程畅通无比。

Macbook Pro 16′′ 体验:不再倔强的少年

02.恰到好处的强—性能与便携平衡点

笔记本在性能领域上其实没有什么黑科技可言,谁有更厚的模具,谁有功率更高的电源,谁就能获得更好的性能。苹果放弃了对极致轻薄的追求,MacBook Pro 16''采用了更厚的模具,配备了更大叶轮的风扇以及更大面积的散热器,使得机器在散热效率上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在日常进行非设计或视频工作的时候,你几乎不会感觉到机器的热量,相较于之前使用Macbook Pro 13''(2018)时C面长期处于温热状态导致手出汗,新款Macbook Pro 16''在体验要好上不少。

Macbook Pro 16′′ 体验:不再倔强的少年

我手中的这台是售价18999的最低配版,配备六核心i7,16G内存,512GB固态硬盘,5300M的显卡。在日常的办公中无论是日常使用Sketch、Photoshop等设计工具,还是剪辑视频时候使用的Final Cut Pro X和Davinci,都有着良好的运行状态和令我满意的渲染速度。值得一提的是,如果预算充足的情况下,建议有视频制作需求的创作者直接将显卡拉到最高配8G显存的版本,多花1300块钱可以获得非常可观的显卡性能提升。

即便如此,在剪辑4K视频和输出过程中,机身的温度和风扇的噪音仍会迅速增加。虽然MacBook Pro 16''上的这块显卡在绝对性能上仍不及Win阵营装有RTX显卡的产品,但Metal引擎以及FCPX的优异表现很大程度弥补了与Win阵容性能上的差距。网上众多的性能评测中也都可以看出,在实际测试PS、PR、AE等渲染导出时间,MacBook Pro 16''也能稳稳的站在顶端。

Macbook Pro 16′′ 体验:不再倔强的少年

苹果并非不想提高机器的性能,对于整个Macbook Pro系列来说,目前最大的限制就是雷雳3接口中的PD充电协议最高仅支持100W充电功率,这就意味着整机的功耗要严格的控制在100W以内才能保证机器在充电状态下不会越用越少电,如此一来CPU和GPU的性能也就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我曾看过Razer Blade 15 Studio的测评视频,它拥有16GB显存的怪兽级显卡QuadroRTX 5000,在230W充电器充电状态下能够拥有超过Macbook Pro 16''三倍的图像性能,但在拔掉电源后使用电池供电的情况下却被大幅反超,说明充足的供电对于笔记本的性能来说至关重要。Macbook Pro 16''保证了无论是插电状态还是电池供电状态都能有发挥较为一致的性能。

Macbook Pro 16′′ 体验:不再倔强的少年

留给苹果的是一个博弈,如果要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更换充电接口成为了必要的选择,那么砖头一样重的专用充电器也将会成为每个用户必须携带的东西。这或许并不符合苹果的产品初衷,PD快充给了用户统一的充电体验,配合GaN技术可以实现一个很小的充电器就可以供给100W的电量,大大减轻了用户的移动负担。就我个人而言,我愿意牺牲一定的性能来保障我基本的便携性,笔记本电脑作为天生就为移动而生的产品,必将倾斜产品重心在便携性上。若舍本逐末的追求高性能,恐怕会走入Alienware的困局,而有多少内容创作者愿意背一台外星人出门创作呢?

03.回归可靠的伙伴—剪刀脚键盘

苹果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蝶式键盘这个精巧的设计成为了Macbook系列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为了进一步缩减厚度而设计的蝶式结构,带来了敲砖一样的手感,也带来了进灰卡键等一系列问题,成为Macbook用户的众矢之的。

新的剪刀脚键盘比起2015款的剪刀脚要更加的稳固,键帽不会随意晃动,提高了键程的同时,缝隙也比之前小了很多。方向键也同样回归到了2015年的设计,放弃了原有饱满和谐的设计,改善了上下按钮按容易误触的问题。这几年来苹果似乎意识到了长得好看的花瓶是得不到专业消费者的认可,因此更倾向于功能优先的主导思想,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Macbook Pro 16′′ 体验:不再倔强的少年

我个人倒是更很喜欢蝶式键盘的手感,无需用力按下就可以触发的键程,在快速打字的时候有着更轻松的体验,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iPad上面Smart keyboard手感的原因。这几年习惯了蝶式键盘之后,刚上手新键盘的时候,经常出现打字时候漏掉几个字母的情况,一段时间之后我才逐渐适应了这种稳固的手感。

其实并不是那么多人讨厌蝶式键盘的手感,更多人讨厌的原因在于它出问题的次数的确太高了,粘滞不回弹,被小砂石卡住等等,即便是我不曾遇到这种令人恼火的情况,但这个设计问题的确困扰了我周边的许多用户。我不能保证每个人都会喜欢新剪刀脚键盘的手感,但我相信它一定不会成为你工作中那个恼人的因素。

Macbook Pro 16′′ 体验:不再倔强的少年

除此之外TouchBar依然是让我喜欢不起来的功能。苹果这一次稍微听取了用户的建议,把Esc做成了独立按钮,让用户能像以前那样盲操作,这的确是一个明显进步的改进。但像音量的调节以及屏幕亮度的调节,仍需要你用手在TouchBar上滑动,而且依旧没有配备震动反馈,糟糕的手感和拖沓的交互依旧没有给到我掌控一切的感觉。

04.声音的大满足—音响与收音麦克风

这几年我一直在惊叹苹果在音响上的提升,iPhone 11 Pro Max拥有市面上最好的手机双扬声器,iPad Pro 2018拥有平板电脑上最好的四扬声器,Macbook Pro 16''则是目前笔记本上最好的六扬声器音响系统。Macbook Pro 16''的音响效果非常的震撼,非常足的低音下潜,雄厚的立体声音效,萦绕在整个房间里,整体调教的风格和HomePod比较相似。在家使用Macbook Pro 16''的两个星期里,我很少戴起我的AirPods Pro,大多数时候都会使用音响外放聆来听音乐和观看视频。这一定会是一台能够给你的专业工作和休闲娱乐带来幸福感的笔记本音响。

Macbook Pro 16′′ 体验:不再倔强的少年

同样非常出色的还有更新后的麦克风,苹果称之为「录音棚级三麦克风阵列」,有着几乎媲美第三方录音笔的效果。虽然说专业的用户仍然会用更高端的设备,但对于入门播客制作者或者视频配音的用户来说仍有着不小的帮助,很大概率可以帮你省下一只麦克风的钱。

唯一与这台2020年产品格格不入的,大概就是屏幕上方那颗普通的720P摄像头,考虑到苹果已经做出首个支持4K60Hz录像的前置摄像头,我认为1080P的摄像头才对得起这台机的价格和身份。

Macbook Pro 16′′ 体验:不再倔强的少年

苹果一直以来都专注于提升Macbook Pro系列的影音体验,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专业用户中音乐和视频创作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显著改善普通用户的使用体验。苹果在这上面花费的功夫,最终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反馈,远远超过用户的期待。

05.该有的稳重—续航与充电

Macbook Pro配备了该系列有史以来最大的99.9Wh电池,这也是民航法里规定的无需申报的最高电池电量限制。充电头也从原来的87W更新到了96W的PD快充,可以提供更快的充电速度,这也无限接近PD充电协议能够支持最大 100W 充电功率限制。很尴尬的情况是Macbook Pro 16‘’的峰值性能可能还不止100W,极端情况下有可能出现边充边掉电的情况,但除非长时间保持高负荷的运转,否则你无需太过于担心这个问题。

Macbook Pro 16′′ 体验:不再倔强的少年

电池的提升带来的是续航的提升,按照日常我的写作、浏览视频、看文章,回信息,外放听音乐的时间计算,我可以用上7-8个小时,这个成绩已经相当不错,至少我感觉和我在使用iPad Pro 12.9''时候的续航结果相当。在单纯浏览网页或者写作的情况下应该会拥有更长的续航时间。而在进行设计和视频剪辑工作的的时候,我多数时候都是连接电源使用的,根据油管博主Max Yuryev的测试数据来看,Macbook Pro 16''在满电情况可以支持3小时的视频剪辑工作,表现也出色了。

Macbook Pro 16′′ 体验:不再倔强的少年

我看到网上很多网友会给这台设备贴上“又厚又重,影响手感,健身器材”,这种观点放在一台生产力设备上未免有点过于苛刻。15寸的笔记本2kg已经是标准轻薄本的配置了。正是由于Macbook Pro 16''在厚度上的提升,16寸的散热效率较上一代15.4寸有了显著的提升,更长键程的剪刀脚键盘也得以回归。在提供了强大性能和足够的续航作为前提下,Macbook Pro 16''在厚度重量控制上做的相当不错。用一点厚度和一点重量换来更大的电池是每个生产力用户都会满意的事情。

06.一根线的困局—接口转接器

虽然说13寸和16寸的Macbook Pro都配备了四个满速雷雳3接口,但这对于我充电外设和转接口的选择无疑是一个难题,这个问题尤其出现在家用桌面上的扩展坞的选择上。我需要连接桌面上的4K60Hz显示器,一个无线鼠标接收器、移动固态硬盘连接、音响音频线以及100W的供电。之前用Macbook Pro 13''的时候,我使用小米的Mini DP转接器再单独插上一根音频线就可以完成拓展。更换设备后最大的问题出现在充电功率上,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拓展坞都不支持100W的供电。

Macbook Pro 16′′ 体验:不再倔强的少年

我在数字尾巴上有看到海备思的那个模块化转接口在众测,但我没有选择购买这样的产品,因为之前购买的这种形态的产品的体验并不是特别良好,同时根据网上说的这种产品对WiFi信号也会有一定的信号干扰,插拔的体验非常松垮不稳固,实在是让我无从下手。


本以为就要忍受每次回家都需要往电脑上插几根线的生活,偶然在淘宝上找到了HP Thunderbolt Dock 120W G2这款产品,不仅采用了雷电三的协议输出,拥有100W的供电输出,还有2个DP和一个VGA,作为一个小Dock放在桌面上也有很高的颜值,比起其他家产品那种一大个铁盒实在是要好看不少。后来在和网友们的讨论中也找到了很多备选方案,由于我还没有收到该产品,具体使用的时候体验如何等之后拿到后再做一个详细的测评。

Macbook Pro 16′′ 体验:不再倔强的少年

07.What‘s Next?—我期待的更新


Macbook Pro 16′′ 体验:不再倔强的少年

08.不再倔强的少年—产品总结

过去几年的Macbook Pro系列尤其是15.4寸版本一直惨遭媒体测评的毒舌,而Macbook Pro 16''罕见的收获的大量的好评,足以证明16寸的提升远比数字上的一点增长要更多。我想今年我会用“性价比”一词来形容Macbook Pro 16''。16寸、500nit亮度、3K分辨率、P3广色域的屏幕,6核心的九代i7,性能不错的显卡,扎实稳固的键盘,轻薄的机身,最好的扬声器,最好的触摸板,最大的电池,最好的续航。而你只需要花18999就可以拥有这些,甚至在PDD和渠道方只需要16000就可以入手一台全新的机器。对比之前15.4寸的定价来说可谓是非常良心,在几乎所有地方都得到提升的同时,维持了原来的定价,并且提供了更亲民的定制升级价格。在Win阵容中要找到同类优秀的产品,大概率需要花费更高的价格。

Macbook Pro 16′′ 体验:不再倔强的少年

这是一台为音乐、设计、摄影和视频用户打造的生产力工具,出色的硬件素质结合拥有丰富软件生态的Mac OS,不再让你的创意被「工具」所束缚。如果你是恰好是从事创作类工作的专业用户,Macbook Pro 16''它会是你现阶段最好的选择。如果你的工作中无需接触设计和视频剪辑工作的用户,可以13寸系列的更新,就16寸系列更新的结果来看,每个细节的更新都值得你的等待。

Macbook Pro 16′′ 体验:不再倔强的少年

对于非Mac用户,如果你在寻求更新你的笔记本,请从你目前的工作和生活出发,思考你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生产力产品一定是对应于你目前从事的生产工作而言的。如果你的工作必须用到Win生态,Mac就毫无生产力可言;如果你依旧需要体验游戏的快乐,Mac就毫无生产力可言。如果你不从事任何内容创作输出,Mac就毫无生产力可言。

Macbook Pro 16′′ 体验:不再倔强的少年

除了Macbook Pro 16'',以不开发布会直接上架模式登场的,还有今年广受好评的AirPods Pro,这说明苹果对这类产品抱有相当高的信心,相信消费者市场会带来积极的响应,而市场也确实也应证了这类产品具有高度可靠的实用性。下一次如果苹果再悄悄上架一个新系列产品,很有可能也是个值得关注的出色产品。

最后的最后

我知道即便是Macbook Pro 16''相较前代有了非常大的提升,网上对这台机器的评价仍是褒贬不一,就我的体验感觉来说,大家对于一台这样售价的机器有点过于苛刻了。所有的产品都不会是完美的,你不能要求它拥有可移动的便携性的同时,还拥有极致的性能。在性能与便携博弈上,苹果的笔墨一直都是综合体验优先,性能再多一点点。

Macbook Pro 16′′ 体验:不再倔强的少年

苹果今年一改以往的倔强,放弃了对极致轻薄的执着追求,放下心中那股冲劲,沉下心来倾听用户的声音,颇有浪子迷途知返的意思。在纠正了方向性的错误之后,Macbook Pro这个少年正在往正确的方向上成长,一步一步的成为那个值得你信赖的伙伴。


对我而言,就像Billie Eilish的那首歌,Macbook Pro 16''就是“Everything I wante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视频剪辑   都会   手感   生产力   倔强   显卡   键盘   性能   机器   苹果   少年   笔记本   系列   数码   用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