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读经济:禁止公立学校招收复读生有什么深远意义?

高考总是和中国人的家庭息息相关,家里只要有孩子,就离不开这个话题。学生们想通过高考进入自己喜欢的学府深造,都认为这是一条最难,又最简单的路。关键之处就在于它公平。

真的是这样吗?真的就公平?什么叫公平?如果很公平,为什么从2002年开始到今天,将近20年过去了,关于复读这件事国家多次三令五申,然后最近重庆市教委又发了个文,主题又一次是要求禁止公办普通高中招收复读生。这件事就很奇怪了吧?

禁止复读这个文建议大家去网上搜一下,仔细去看看,首先搞清楚,禁止公立学校招收复读生,不是禁止复读生高考。这是两码事。复读生仍然可以高考,但以后只能去私立高中、民办高中,或者在家复读。

相比于应届生,愿意复读的本来就考得不差,又多做了一年卷子,机会更大,风险更低,自然挤占了应届生的考学名额,这会引起公共教育资源不公,复读生挤占了应届生的名额,应届生没有被心仪的学校录取就只能再复读,因果循环,不掐住这个因,复读这个果就永无止境。

有人会立即发弹幕评论,凭什么说复读生挤占了应届生名额,凭什么说复读会引起公共教育资源不公。我来告诉你,有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1071万人,其中应届生789万人,复读生242万人,复读生占考生总人数的比例22.67%,也就是说,每十个考生中有2个为复读生。

而每年大学录取人数比例基本是一个常数,简单说,就是按总分数倒排序录取,十个考生里俩复读的,有人上,自然有人被顶下去。当万众过独木桥的时候,谁排在前面谁被录取进好学校,挤下独木桥的要么服从调剂,要么就只能复读再战。

现在地方上出台了通知,要求公立学校不得招收复读生,有人说,这不公平啊,去私立、民办高中复读,成本提高了,堵住了那些家庭贫困但又想再搏一年学生的机会。确实,有的地方上确实存在这种现象,原来民办高中一年学费3000,出台政策后学费一下暴涨至四万。有钱你就复读,没钱对不起。

这就有点意思了,你都知道了,家长和学生在当地应该更知道市场价了。教育市场化了,对于家庭贫困的孩子而言,确实难,所以对这样的孩子而言,更应该清楚的是,高考对于你而言,只有一次机会,好好把握。

我们都经历过高考,什么样的人选择复读呢,不是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反而都是成绩很好,心理预期很高的学生,因为没考上心仪的大学,所以才选择复读再考。

当学生和家长都明知道复读成本高,在这种情况下还要选择复读,那么,自己的单就得自己买了,你想上好大学而不得,就必须得为这个付出代价,复读掏钱多这个事就没有法子破。

高考从来都是凭能力择优录取,从来没有因为谁家贫穷就把他挡在门外,既然心里预期高,后果就得承受,一个家庭就得为自己这个心理预期买单,没考上心里预期的大学要复读,多花钱就是你预期高的代价。

其实在2002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就已经明确规定,“各地公办高中不得占用学校正常的教育资源举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也不得招收高中毕业生插班复读”。

将近20年过去了,有些地方学校之所以成为漏网之鱼,用金钱奖励吸引复读生,掐尖竞争复读优等生,学费全免还奖励现金,是因为屁股决定脑袋,这些校长关注的是升学率,学校的品牌,背后是自己的位置,根本不关心教育公平。禁止公立学校招收复读生就是为这些校长立的规矩。

实际上,一个学生复读了一年,除了可能会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对整个社会没有任何促进作用,社会并不会因为某个人更加掌握了高中知识就发生了质的改变。

有人拿马云和俞敏洪的例子来怼我,说马云和俞敏洪复读考上大学对社会有了贡献,不见得吧,他们俩如果没复读,还有张云王云王敏红赵敏红,时代给的机会,落在了他俩的头上而已,要不然他算老几啊。

高考是一种筛选,就像秋天收获选果子,大家一起过筛子,大果子品相好高价出口,小果子品相差低价内部消化,高考就是将不同人筛选进不同的人生赛道,人尽其用。高考对每个人之所以公平,就在于每个人应该只能在这个机制里公平的享有一次,抓住就抓住了,抓不住就去市场化里,自己得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高考从来没有因为谁贫穷而把他筛掉,谁富有就破格录取。选不选择复读是自己的事情,考砸了,发挥不好和家庭是否贫穷没有直接关系,只和你能力有关系,没有任何人逼他复读,一切的根源都只是他自己想要,他对自己的预期定位不清。因为私立学校收费高就说“寒门难出贵子”这个逻辑说不通。

如果允许在公立学校复读,一边和应届生一起,再次白白占有属于应届生的教学资源,拿着学校补贴甚至还能赚钱,另一边又挤占本属于应届生的机会,才是对这个社会的不公平。干什么不都得付出成本,读书再来一次就不该吗。

客观地说,总有因为考试发挥失常落榜,或者临近高考突然幡然醒悟浪子回头的学生,他们需要再一次冲击高考的机会,但这件事怎么说呢,自己的行为还是要自己买单,你不能因为你自己的错误,就让别人把机会拱手给你。

谁是这个别人?就是你成为复读生考上好大学扬名立万,那些被你挤下去的学生。

对于孩子家长而言,不管孩子是不是选择复读,都应该早做打算,毕竟高考只是一次考试,谁的一生都不应该被一次考试决定,孩子不懂,家长肯定知道,这世上根本没有什么十拿九稳的事,除非,你家孩子是保送,不提前打算的家长就是不负责任。

既然给孩子当了回家长,你应该比孩子更知道要早做准备,准备什么,首先是准备好钱;其次,当你们共同决定复读的时候,还要联系好复读的学校,而不是跟你孩子抱怨,跟别人抱怨,你是祥林嫂啊,磨磨唧唧的。

人生两件大事,中考,高考。目前看高考竞争非常激烈,禁止在公立学校复读只是开始,是对高考中的资源错配进行修正,还有另一只靴子没有完全落下,就是中考。目前教育部已经多次发文,要求严抓中考普职比,什么是普职比,就是通过中考,升入高中和升入职高的人数比例。

未来从中考开始,升学比例最多只有50%,简单说就是考生只有一半能升到高中,另一半要去读职高。这两拨人从中考开始就要进入大分流,一旦政策落地,将来高考乃至大学就业就不会像现在一样内卷的这么厉害了。

中国的大学生太多,多到一些大学生空有其名,啥也不会干,还怨天尤人。今天喊被内卷受伤了,明天躺平任人宰割,养尊处优。

中国经济正在从中国制造过度到中国智造,未来会释放大量机会,蓝领工人将是新的缺口,目前的大学生都想进互联网大厂,有几个会愿意去工厂的。所以教育改革,两只靴子都落地之后,新气象就会出现了。

让更多的人就业,更好地就业,消除内卷,看清楚自己,认清自己能做什么,是教育改革的目的,现在大学生太多了,都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中考高考未来就是两道分流的闸门,经历中考和高考的两次能力筛选,人才会流向不同的方向,未来就业机会多了,内卷少了,因为愿意去智造工厂的人更多了。

工人将重新成为受尊敬的岗位。

我是童子,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下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学校   果子   名额   买单   深远   中考   考生   公平   比例   家长   意义   高中   未来   孩子   机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