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独立日,雷军可能在想什么?


2020年11月17日,荣耀被出售,尘埃落定,荣耀完全从华为体系中独立出来。这是中国手机行业的一件大事,可能会决定未来十年中国手机行业的格局与发展。


荣耀独立日,雷军可能在想什么?



一、针锋相对,一时瑜亮。

荣耀品牌诞生于2013年12月16日,与成立于2010年的小米可谓一时瑜亮。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小米,就不会有荣耀,因为荣耀的诞生,就是为了帮大哥华为“盯死”小米而来的。另一方面,小米也可以说是荣耀的老师,可以看到荣耀的发展历程,就是一直忠实的对标小米,坚持姑苏慕容复“以彼之道还失彼身”的绝招。学习小米的互联网轻资产销售模式,全面线上化,通过流量运营,全面带动线上销售的方式切入中国市场。小米搞“为发烧而生”,荣耀就搞“极致性价比”;小米搞“国货当自强”,荣耀就搞“锐科技”;小米搞“年轻人的第一台手机”,荣耀就搞“以C位,帮助年轻人抢占C位”。二者可以说针尖对麦芒,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过去的8年的手机行业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客观讲,荣耀在帮助大哥“盯死”小米这件事情上,是很好的完成了任务的。多年前,曾经一位华为产品规划的中层领导就说过:对付小米,华为只需要腾出半只手(荣耀)来就可以了,华为的目标不是小米,而是苹果和三星。当时听到这个话,还是觉得华为未免太“狂妄”了,但现在回看历史,这确实可能是华为的既定战略,以我偏师迎战你的主力,而我的主力已经投入另外一个更高维度的战争。


这里我并不是为华为唱赞歌,同时鄙视小米。我一直坚持认为华为和小米根本就不是一类“生物”,没有可比性。但是,就战场谈战场,从数据上看,小米在2016年左右的低迷确实伴随着荣耀的高歌猛进。这里无法论证其因果关系,但是相关关系,还是显而易见的。


荣耀独立日,雷军可能在想什么?


2017年,荣耀以5450万台的销量、789亿元销售额,登上中国互联网手机第一的宝座。在我看来,这一方面是荣耀的胜利,另一方面,也是“小米线上模式”的胜利。对手用你的方式“战胜”你,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你最大的致敬。更何况,这个所谓的战胜只是短暂的,很快,小米调整战略,全面反击。如同雷军所言,在手机行业中,可以下去了,再上来的厂商,几乎没有,小米是个少有的例子。


荣耀独立日,雷军可能在想什么?


从那时开始,小米和荣耀之间,就形成了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发布会互怼,高管互喷,微博上雷总@老余,让他管管下属,发布会上惊天动地的“生死看淡,不服就干”,林林总总,真的让吃瓜群众仿佛看到了赤壁之战之后的瑜亮之争。

荣耀独立日,雷军可能在想什么?

究其根本,还是二者竞争战略非常相似,竞争手段非常相似,竞争优势犬牙交错,竞争赛道几乎相同,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双方的互相撕咬,也是是可以理解的。如同某战略大师吹的牛皮:你能达到的高度,不取决于你的伙伴,而是取决于你的敌人;从这个角度,小米和荣耀确实相互促进了彼此的成长,二者也促进了手机电商的整体发展,但是不得不说,二者的撕咬,也某种意义上,带坏了手机营销的氛围。


荣耀独立日,雷军可能在想什么?

二、对于小米来说,独立的荣耀更加可怕吗?

荣耀独立,对现阶段的华为显然是利好的,虽然是“断臂求生”,但是至少好过慢慢耗死。对于荣耀来说,可能喜忧参半,喜,在于如果一切顺利,可以顺利拿到被禁售的芯片和其他核心器件,可以“重新开始”;忧,在于脱离了强大的华为技术平台,未来荣耀的技术和产品优势如何保持,未来荣耀可能真的要“赤膊上阵”与小米来一场“真正的”搏杀了,而以后的搏杀,背后不会再随时站着那个伟岸的大哥。对于小米,显然是忧大于喜,不难想象,对于小米来说,最好的结果莫过于让华为和荣耀慢慢被耗死,他们的市场慢慢释放出来被自己蚕食,不好意思,这里我有些腹黑了。但是,小米当天的股价,也多少验证了我的观点。


荣耀独立日,雷军可能在想什么?


那么对于小米来说,哪个荣耀更可怕呢?我的答案是,还很难说。让我们来进行一场关于未来的演绎。注意,这里说的是基于现在信息和相对合理假设的演绎,不是事实。

如果雷总现在在评估小米和荣耀未来的竞争,决定因素可能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荣耀未来拿到芯片和核心器件的等级、规模与等级。这里完全看新的美国政府对新荣耀的态度,我们先姑且认为新荣耀和小米会在这一点上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比如,荣耀和小米会在差不多时间,拿到高通,联发科或者三星的同等级芯片,且都在供货规模上有一定保证。作为雷总,恐怕不敢大胆的预想小米在这方面会领先荣耀,毕竟这个事情是整盘棋的关键所在,乐观不得,大意不得。

荣耀独立日,雷军可能在想什么?


第二, 研发能力。这一点上,从历史上看,华为旗舰产品线是高过小米的,雷军在某次发布会上自己也说过,小米相机研发团队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目标,就是追平华为。华为的荣耀产品线应该说略逊与小米,倒不是荣耀的研发能力不行,只是原来有大哥华为的旗舰产品线团队、海思团队等先导型研发工作在前边,作为荣耀,直接继承和使用就行了,不需要进行那么多探索性,试错性研发。而正是这种前沿性探索性的研发能力,才是一个公司未来竞争力的先决条件。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倾向于认为荣耀略逊于小米,不过这里的变数是,荣耀带过来的7000人里,有多少这方面的大牛。毕竟,这是给荣耀带来的陪嫁,大哥华为有义务“骑上马再送一程”的。

荣耀独立日,雷军可能在想什么?


第三, 供应链管理能力。这一点上呢,我认为二者不分伯仲。一定要分个胜负的话,可能小米好那么一丢丢吧。为什么呢?二者在基础供应链保障和安全方面,都是久经考验的老战士了,在手机行业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这是安身立命的技能。不然,你看看正在直播的罗永浩,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说,一个理想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强大的流程,风险管理机制、团队和经验。小米之所以好那么一丢丢呢,是因为今年小米10尊贵版等高端产品上市后,供应的紧张让小米在这方面的经验可能多于荣耀那么一点点,毕竟,以前荣耀有大哥帮忙解决掉这样的问题。


第四, 渠道管理能力和拓店能力。这点上呢,荣耀就会稍占一点点优势了。本来,小米和荣耀都是以线上为主的互联网手机品牌,但是两年前,互联网手机销售遇到瓶颈的时候,二者都选择了开拓线下渠道的策略,进度来说,也不分伯仲,个人感觉小米稍微好一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的荣耀管理团队中,有原华为中国区零售管理部部长杨健及其团队,如果没猜错,就是过去几年华为在3-5线城市构建零售体系建设的操盘者,相信相关经验,人脉和能力会对荣耀有一定帮助。另外,就是荣耀要命的股东,这不知道是不是会成为未来竞争的“胜负手”?新荣耀的股东中,有30多家渠道商,其中还有普天太力,松联这样在手机行业中名声显赫的渠道大佬,预测,他们会在荣耀快速开拓线下渠道这件事上添砖加瓦。

荣耀独立日,雷军可能在想什么?


第五, 软件和全场景的能力。这一点上,双方各占优势,小米略胜一筹。毕竟,雷总一直都说小米不是一家手机公司,而是是一家AIoT生态公司,MIUI也是小米最开始安身立命的产品。荣耀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和华为的合作模式。目前披露的消息,华为将不再拥有荣耀的任何股份,但是并没有披露未来荣耀和华为的技术合作模式。大概率看来,荣耀会在软件,生态和全场景体验上和华为展开有效的合作。但是,合作的深度有多深,用什么样的授权方式,相关数据归属等细节问题将会决定未来荣耀在软件和全场景体验上的优势。让我们拭目以待。

荣耀独立日,雷军可能在想什么?


第六, 生态能力,这一点上,毋庸置疑,小米更具优势,这得益于雷总高瞻远瞩的投资视野和能力。但是,荣耀也不是没有机会。小米的生态的优势是系统开放,丰富多样;劣势也不难发现,就是丰富的另一面,体验无法统一。荣耀,可以基于华为分布式技术的鸿蒙构建体验统一的全场景智慧,毕竟通信技术是华为安身立命的根本。

荣耀独立日,雷军可能在想什么?


第七, 营销能力,服务能力,这个目前都尚不清晰,和杨柘对位的荣耀CMO还没有浮出水面,但是预计,都应是业界高手,水平应该不分伯仲。至少雷总不用太担心这个问题。


第八, 一个重要而未知的问题,在这个方面,小米占有绝对的优势,那就是时间。未脱离华为的荣耀,已经4个月没有发布手机产品了。就算交割2个月内完成,团队整合完全不需要时间,拿到芯片到产出产品,少说也需要8-12月时间。这次,时间站到雷总一边,如果小米可以利用这12月时间迅速攻城掠地,那么,就在起跑线上甩开对手几个身位,这是上天给雷总最好的机会。

荣耀独立日,雷军可能在想什么?



三、那些年,那些人,那些手机,那个江湖

手机行业是一个江湖,谁都想成为武林至尊,谁也可能成为败军之将。

这里,只是罗列了未来可能双方交锋的领域,不可能全部遍历,但核心因素也算都考虑到了。当然,市场是变化的,是发展的,任何用过去去预测未来,本身就是无数风险。

江湖中,最有趣的不是事,而是事中的人,一场轰轰烈烈的江湖大戏已经上演,一群江湖大佬又要粉墨登场,你不期待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三星   荣耀   不分伯仲   华为   独立日   安身立命   小米   大哥   团队   优势   竞争   能力   未来   时间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