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无效清洁」说再见

和「无效清洁」说再见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充满着「有效」与「无效」的解法,比如打扫房间。有时忙活大半天,又扫又拖,家里还是灰尘满天飞;床单被套每周换洗,可还是经常螨虫过敏。

戴森最新款旗舰吸尘器 V15,不仅将吸力升级至戴森史上最强的 230AW,另有更强大的整机 HEPA 过滤等特性。以及 V12 同款的激光探测,可以说是吸尘界灭霸级的存在了。

和「无效清洁」说再见

传统的清洁方式,是哪里脏了扫哪里。不管是用扫帚还是吸尘器,判断的依据都是我们的眼睛。

然而眼睛有时似乎会骗人。明明地板上看起来什么都没有,但赤脚走过时还是会沾一脚板的灰。

戴森 V15 依照这种思路,在吸尘器的吸头上使用了激光科技。

和「无效清洁」说再见

在主吸头软绒吸头的右侧,便可以看到这一激光装置。内含一个激光二极管,开启时,二极管会通过透镜向外散射,形成一片绿色光带,照亮吸头前方的灰尘。

和「无效清洁」说再见

激光开启前后对比和市面上自带 LED 灯光的吸头相比,激光有着显著的优势,即方向性好,能量大。

和我家另一款 LED 照明的吸尘器相比,戴森 V15 的激光显然把地面灰尘照得更加明晰,覆盖的范围也更大。

安全性方面也无需担心。清洁时观看被激光照亮的地面,是安全无害的。

和「无效清洁」说再见

实际上,对于稍大的颗粒、灰尘来说,激光已经可以大幅拓展了人眼「能见度」。但这还不够,像螨虫、皮屑、花粉等,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的尘垢,即便有激光,肉眼也很难观察得到。

这时,戴森 V15 的压电式声敏传感器就派上用场了。

和「无效清洁」说再见

通过每秒 15000 次的测算,这颗压电式传感器可以记录 PM10-500 范围内不同颗粒物的数量,并按照颗粒物的大小进行归类。呈现的方式非常清晰明了。

这块液晶屏幕上不同颜色的柱状图,对应着大于 10 微米、60 微米、180 微米、500 微米的灰尘,数量分别是多少。

和「无效清洁」说再见

从肉眼可见,到数据可见,戴森 V15 让清洁过程变得可视化。比起传统打扫时「跟着感觉走」,V15 让深层清洁亲眼所见,清洁效果更加安心。

和「无效清洁」说再见

值得一提的是,V15 不仅能够利用这颗压电式传感器,甄别灰尘的大小和数量,还能根据灰尘量,实时调节吸力,十分智能。

要想实现有效清洁,除了可视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点,即吸尘器的过滤效果。

和「无效清洁」说再见

如果这个滤网不靠谱,或者吸尘器的密封性不佳,就很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戴森 V15 的重磅升级之一,就是带有整机 HEPA 过滤,尾部的滤网可拆卸并水洗。

达到这一标准的滤网,是烟雾、灰尘及细菌等污染物最有效的过滤媒介。可以捕获并密封 99.97%小至 0.1 微米的灰尘。

和「无效清洁」说再见

戴森除了用激光让灰尘显形,用显示屏展示当前吸入的尘垢种类、数量,让人能轻松分辨当前的洁净程度,还有一个关键能力:戴森史上最强的 230AW 吸力。

戴森 V15 的吸力达到了惊人的 230AW,再创自家无线吸尘器的吸力巅峰。这也是 V15 一个非常鲜明的升级点。

和「无效清洁」说再见

为了模拟尘垢,我用猫砂、小米,以及 20 片碎纸屑作为测试垃圾,共计 100 克,均匀地铺洒在地面上。

和「无效清洁」说再见

接着将满电状态下的戴森 V15,以强档模式,进行单次吸尘测试,最后计算出地面垃圾被吸入前后的差值,推算出集尘率。

和「无效清洁」说再见

测试过程中,肉眼可见戴森 V15 清洁能力之强悍。所到之处,基本没有留下残余垃圾。

作为对比,我也用家里标称 165AW 吸力的吸尘器。可以发现吸头经过的区域,还是有不少残留垃圾的。

和「无效清洁」说再见

从测量结果来看,戴森 V15 吸入的测试垃圾共计 99.3 克,集尘率即为 99.3%。而另一台吸尘器,吸进来的测试垃圾只有 94.4 克,集尘率比戴森 V15 低了 4.9%。

和「无效清洁」说再见

我在沙发上撒了一些尘螨模拟物,又盖了两层毛巾上去模拟床单。将戴森 V15 安装上合适的刷头后,隔着毛巾往复吸尘 2 次,来观察除尘情况。

和「无效清洁」说再见

可以看到吸尘两次后,毛巾下面的尘螨模拟物已基本消失不见。

和「无效清洁」说再见

而作为对照,家里的另一台吸尘器在重复上述步骤后,毛巾下方依旧残留了不少尘螨模拟物。除螨效果高下立见。

和「无效清洁」说再见

以往我们在评价一款吸尘器的优劣时,往往会用「黄金三角标准」作为参考,一是吸得干净,二是吸力无衰减,三是无二次污染。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看到,对于戴森 V15 而言,这些都没什么挑战难度。

和「无效清洁」说再见

有挑战难度,且容易被厂商忽视的,是降低吸尘器的维护难度。

就像做完饭不想刷碗一样,对于长发,或者家有宠物的用户来说,牢牢缠绕在吸头上的发丝,总是令人头大。针对这个痛点,戴森 V15 配备了多款采用特殊工程结构的吸头,简直是「懒人神器」。

和「无效清洁」说再见

比如我最常用的电动床褥吸头,其采用了螺旋状刷头。原理和螺旋输送机相同,都是通过推移物料,以达到输送目的。

和「无效清洁」说再见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当长发或长绳被吸入时,将会顺着锥形,被丝滑地推入集尘盒内。避免了毛发卡在刷头上的尴尬。

和「无效清洁」说再见

另一款高扭矩吸头同样有防缠绕的特性。而且还能根据地面类型来自动调节吸力。

比如在地毯上,它就会增加吸力,使其更贴合毯面,提升清洁效果。这些升级的配件,让吸尘器的维护更为简单。

和「无效清洁」说再见

一款易维护的吸尘器,才是一个真正令人省心的得力助手。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爱范儿,仅供分享,如侵删,国乾优品不承担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吸头   清洁   尘垢   吸力   滤网   肉眼   吸尘器   灰尘   毛巾   激光   地面   数量   垃圾   效果   测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