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 冲刺港股“智能电动车第一股”,小鹏汽车在着急什么?

观察 | 冲刺港股“智能电动车第一股”,小鹏汽车在着急什么?

文:懂车帝原创 王茸

[懂车帝原创 行业] 2020年,是中概股赴美上市融资规模创纪录的一年。小鹏与理想汽车都在这一年登陆美股,筹集到超过10亿美元资金;更早赴美IPO的蔚来也取得亮眼成绩,跻身中概股市值Top10。

而当时间来到2021年,“回归”变成了大趋势。随着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强和越来越多的中概股开始多地上市,蔚来、理想、小鹏也都释放出回港上市的信号。今年3月就有消息传出,“新造车三兄弟”将在港股市场重聚,而令人略感意外的是,三者中最晚赴美上市的小鹏汽车此次率先“回归”——7月7日在港上市。

距离美国纽交所敲钟还不到一年,小鹏的回归很难不让人猜想,这家企业究竟是发展飞速,还是资金紧张急需“回血”?

观察 | 冲刺港股“智能电动车第一股”,小鹏汽车在着急什么?

小鹏到底缺不缺钱?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要从“收”和“支”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小鹏汽车销售收入增长的同时,交付量也在快速增长。小鹏汽车近三年营收分别为970万、23.212亿、58.443亿,2021年一季度的总收入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超过6倍。根据最新成绩,小鹏汽车月度、季度及半年度累计交付量均创历史新高。

观察 | 冲刺港股“智能电动车第一股”,小鹏汽车在着急什么?

小鹏汽车6月交付数据

但是,营收和销量的增长并没有改变小鹏的亏损状态。从2018年到2020年,小鹏汽车的净亏损分别为13.99亿元、36.92亿元、27.32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净亏损7.87亿元。在招股书内,小鹏总结亏损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研发开支与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增加。

横向对比“蔚小理”也可以发现,小鹏汽车在这两项的支出比例的确更高。近三年小鹏的总研发费用为48.46亿元、2020年研发费用17.26亿元,虽然总数不及蔚来理想,但占比更高,营业费用方面的情况也是如此。

观察 | 冲刺港股“智能电动车第一股”,小鹏汽车在着急什么?

造成三家车企上述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不同的营收规模和车型规划。蔚来由于新车交付量最大在营收规模上占有优势;理想目前仍只有一款车型,研发费用投入相对较低。与前者相比,小鹏营收规模会更小;与后者相比,如果算上刚刚推出的P5已有三款车型,相关研发费用自然较高;而且小鹏是三者中对自动驾驶技术最为推崇的,大量研发费用砸在了自动驾驶领域和软件领域。

观察 | 冲刺港股“智能电动车第一股”,小鹏汽车在着急什么?

不过需要补充一点,小鹏汽车在现金储备方面的情况或将优于其他两家。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小鹏的现金储备为362亿元(55.25亿美元),蔚来为74亿美元,理想为50亿美元。而如果算上小鹏此次拟募资的20亿美元,其现金储备将达到75.25亿美元。

观察 | 冲刺港股“智能电动车第一股”,小鹏汽车在着急什么?

综合来看,小鹏汽车目前在资金上并不存在重大问题,但毕竟还处于“烧钱发展”的阶段,因此也谈不上放松。

有分析人士指出,小鹏做出双重上市的选择,一方面可为未来发展和竞争储备更充足的资金,另一方面也应该是考虑到美国市场政策变化带来的造车新势力股价大起大落,回港上市有利于增加自身抗风险能力,保障资金流更加稳定。

观察 | 冲刺港股“智能电动车第一股”,小鹏汽车在着急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小鹏汽车赴美上市不满两年,不满足“二次上市”条件,属于“双重上市”。劣势是需要同时满足两地监管要求,上市流程更加复杂。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严格的要求,双重上市更容易被国际投资者接受,更易于符合A股市场监管纳入港股通,对之后回A股市场三次上市也有益处。

观察 | 冲刺港股“智能电动车第一股”,小鹏汽车在着急什么?

相比缺钱,小鹏更缺品牌力

对于消费领域的企业来说,回归港股的价值不仅在于吸引资本,更在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力。

如果一定要在蔚来、理想、小鹏这三家公司中选出谁更像特斯拉,那结论只能是小鹏,因为“智能”,或者更具体一点说是“自动驾驶”。这一点是小鹏一直以来对外强调的卖点,也充分体现在了本次的招股书内:

“Xpeng成立于2015年,我们是中国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之一。”


“我们一直致力于自动驾驶技术重大研究、开发工作,我们是目前唯一一家开发用于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全栈专有软件的中国汽车公司。”


“公司计划推出城市道路自动驾驶功能XPILOT 3.5,根据IHS Markit报告,XPILOT 3.0在已今量产乘用车中提供最高水平的自动驾驶功能。”

而如果比较特斯拉与小鹏的发展路径,又可以看出两者明显的不同:特斯拉的路径是从百万级豪车起步,高举低打;小鹏则选择用价格区间在15-20万的G3切入中端市场,降低了发展初期的压力与风险,却也带来品牌力方面的隐忧。

观察 | 冲刺港股“智能电动车第一股”,小鹏汽车在着急什么?

对于新造车企业,第一款车型的价格和定位通常直接影响品牌力高低,这也是为什么小鹏随后推出了更高端的车型P7。和自身相比,P7的销量已然证明它是小鹏一款成功的产品,但相较于其竞品国产特斯拉Model 3来说,虽然产品力不输后者,实际市场环境中却依然很难打赢。品牌力不够是重要原因。

观察 | 冲刺港股“智能电动车第一股”,小鹏汽车在着急什么?

不可否认品牌力不足是新势力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小鹏似乎更需要重点应对。如今电动汽车品牌都在强调“智能”,无论头部车企还是跨界玩家都对自动驾驶技术热情高涨,不少消费者可能并不了解技术细节,在他们看来小鹏主打的“智能化”标签正在从“少数人的优势”变成“所有人的标配”。而且面对已获得广泛认可的对标企业特斯拉,小鹏提升品牌力的愿望更为强烈。

眼下,赴港上市正是一个加强品牌影响力的绝佳机会。上市这个行为本身就会让企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更何况小鹏还顶着“港股新势力第一股”的头衔。目前港股并没有一家技术相对领先的智能电动车概念企业,能够成为第一股,市场估值应该会给予良好的反馈。

观察 | 冲刺港股“智能电动车第一股”,小鹏汽车在着急什么?

写在最后:

除了新造车第一梯队在寻求回归港股,哪吒、零跑、威马等第二梯队成员也都向外界传递出了登陆科创板的意愿,新造车运动的下一赛段或许将是IPO热潮。小鹏汽车总裁顾宏地也曾表示,寻求科创板上市在小鹏汽车的考虑范围之内。

有分析师表示,港股允许企业分拆至A股、科创板上市,比如不少港股上市的医药企业就是这样做的,通过‘A+H’的资本布局进一步融资。

电动车企新一轮的资本布局已在路上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特斯拉   智能   汽车   梯队   电动车   车型   新势力   着急   现金   股市   费用   理想   规模   美元   品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