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花眼盯上80后!当老花遇上中年危机,你还敢忽视吗?

“四十七八,两眼花花”。所谓的“老花眼”,在医学上被称为“老视”,是由于眼部自然晶体衰老硬化,导致调节能力降低而产生的一种眼部疾病。

第26个爱眼日临近之际,在5月21日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主办、蔡司中国协办的“视力不受限,人生不设限”健康教育中国行活动上,调研机构益普索发布数据显示,92%的中老年人群有中近距离的视物困难问题①。

老花眼盯上80后!当老花遇上中年危机,你还敢忽视吗?


40岁以后是“老花眼”的发病高峰

虽然叫“老花眼”,但研究显示,老花眼通常在38岁左右就会出现。40岁以后,随着眼睛晶状体的弹性逐渐变小,睫状肌调节能力逐渐降低,老花眼的发病概率会更高,并在42-44岁左右迎来发病高峰,而几乎所有人在52岁时都会出现老视症状②。

人还年轻,眼睛却老了,这些人也被称为“视觉初老族”。随着数字化生活的普及,“用眼过度”成为他们视力健康的隐忧。

截止到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其中50岁及以上网民人数超2.6亿③。益普索的调研数据显示,新冠疫情之后,63.3%中老年人上网时间更多,40-50岁人群中,48%的网络办公时间增加,平均手机使用时长达4.1小时,电脑时长近3小时①。

中老年人群对近中距离视物需求越来越高,但同时,“老花眼”带来的近中距离视物困难也越来越明显,调查显示,92%人群存在近距离视力问题,91%人群存在中远距离视力问题。“老花眼”逐渐成为中年人事业“新瓶颈”。


“近视”人群也会出现“老花眼”

不少人认为,年轻时近视,老了不会老花,只戴近视镜或远视镜就可以。但其实,近视和老花不能抵消。如果年轻时近视度数较低,可能会比不近视的人晚些时间戴上老花镜;如果近视度数很高,晚年则可能既近视又老花,需要准备两副眼镜:一副近视镜,一副老花镜。或者配一副多焦渐进眼镜。④

还有一部分人出现“老花眼”后不加重视,放任不管或随便配一副老花镜,这样的做法也不正确。

老花镜一定要到专业的机构去配,不然如果使用瞳距不合适的老花镜,看物体时会产生“棱镜效应”,为了看清楚,眼睛更费力,容易造成头晕眼花。⑤

除此之外,很多人都误以为老花眼只能依赖于老花镜,事实上,对于有摘镜需求的人群来说,老花眼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老花眼”其实可以通过手术矫治


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教授表示:“眼睛是人体所有器官中老化最早的,老花是人生的自然规律,给我们的心理打击最大。在近视眼屈光科门诊中,3%-5%的患者都是因为单纯的老花问题而就诊,相当多的患者不希望佩戴老花镜。”

活动当天,“老视矫正中心”在北京同仁医院成立,正式引入蔡司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技术,通过晶体置换方式替换原有调节力较差的自然晶体,重新恢复视觉年轻态,除了老花眼外,还可以一体化解决白内障、高度近视等问题。

谈及中心成立原因时,魏院长补充道:“我们在两年前开始筹备,一定要成立老视诊疗中心,就是希望提供一系列的老视矫正方法,提供老视科普知识,把不同人群对对视力矫正需求不同的人群精细化区分,满足不同程度的患者需求。”


治疗“老花眼”,术前检查很关键


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对于医生操作水平、技术要求非常高,因此术前检查也需要非常精细,最重要的就是眼底。魏文斌教授介绍,所有的眼科手术,术前检查非常关键,精细化的术前检查能保证手术的有效性,即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

除了三焦点人工晶状体外,蔡司还拥有如CLARUS500高清超广角眼底相机这样的术前检查利器,对患者眼底情况及早的观测和筛查意义重大,能够非常清晰地显示眼底结构,真实的反映眼底情况,快速进行眼病情况决策。

正如魏院长在活动上所说:“我们希望为我们中国的老视人群提供更好的服务,无论我们寿命长寿到什么时候,即使到了90岁、100岁以后仍然能够享受看得见、看得清、看得好的权利,这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也是一个眼科医生的心愿。”


来源:健康时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老花眼   蔡司   晶状体   中距离   老花镜   晶体   眼底   近视   中国   视力   中年   患者   人群   手术   危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