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卧床10天后,80岁老人通过一个“小”手术站了起来

大家好,我是何涛,一名在临床工作了十余载的骨科医生。

前不久,我接诊了一位80岁的老奶奶,老人家入院的原因有点“戏剧性”:因为弯腰拿个脸盆就骨折了。在家躺了10天不见好转才来医院,给老人家做了一个微创小手术,结果术后第2天就可以下床活动了。


端个脸盆,突然就不能动了

患者黄奶奶,今年80岁,是一名退休工人,身体还行,虽算不上多硬朗,但正常活动、自己独立生活起居完全没问题。老人家习惯了一个人住,而儿女工作较忙,一般会在节假日去看望奶奶。前段时间家人太忙,两周没去奶奶家,不成想,就出事了。

那天早晨,黄奶奶起床后正准备打水洗脸,刚端起脸盆就感觉后背一阵钻心的疼,疼痛从背部一直蔓延到小腹,疼得直不起腰来。奶奶艰难地挪到了床上、躺了下来,想着休息一会应该就没事了,可到了晚上疼痛依然没有缓解,平躺着疼、翻身更难受,几乎一夜没睡。


骨折卧床10天后,80岁老人通过一个“小”手术站了起来


第二天,黄奶奶觉得光躺着不行,得治疗一下。但老人家一辈子节俭惯了,再加上现在看病需要网上挂号,对老人操作并不简单,所以她没有去医院,而是根据经验觉得自己就是闪了下腰,在腰上涂了些红花油。

用她自己的话说,“之前跌打损伤都用红花油,再贴上膏药,休息几天就好了。”

骨折卧床10天后,80岁老人通过一个“小”手术站了起来


像黄奶奶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特别是年纪大的人,很多都会根据“经验”“偏方”给自己“下诊断”,稀里糊涂地在家自我治疗,这样很可能会延误正确的诊断,进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就这样一边抹红花油,一边在家卧床休息,黄奶奶又坚持了一周多,疼痛的症状非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本来只是断断续续地疼,现在变成了持续疼痛,尤其是在起床或者做其它活动时,疼痛会变得更加明显,几乎什么都做不了。

而且,黄奶奶本来便秘的毛病因为最近整天卧床,活动少,便秘变得更严重了。

双重“打击”下,黄奶奶实在忍不了了终于给儿子打了电话,去医院看诊。


扭了一下腰,怎么就骨折了呢

来的时候黄奶奶已经不能走路了,是被儿子抱着来的。询问病人的时候,老人家对我说,“我这腰和后背疼了有10天了,躺下疼,翻身更疼,根本直不起来。”

我听了老人家和家属大致的描述后,初步判断黄奶奶可能是胸腰椎体部位的压缩性骨折,但还是需要进一步拍片进行确诊。


骨折卧床10天后,80岁老人通过一个“小”手术站了起来


听到骨折,黄奶奶和家人都没想到这么严重,满脸惊讶地表示:“怎么可能是骨折呢?我觉得就是拿东西没使对力气,闪到了腰。而且我身边有不少人都这样,年纪大了之后时不时地腰背疼、驼背、越来越矮,老了之后不都这样么?怎么就骨折了呢。”

不单是黄奶奶,这个问题我在看诊过程中经常被问到:好好的,怎么就骨折了呢?

其实所谓“好好的”,不见得是真的好。由于年龄增长、骨量流失等原因,老年人很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据国家卫健委2018年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19.2%,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更是高达32%。

也就是说,每5个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就有1个患有骨质疏松症,这个比例可不低。


骨折卧床10天后,80岁老人通过一个“小”手术站了起来


骨质疏松症的典型表现就是乏力、驼背、腰背疼。很多人年纪大了开始弯腰驼背,还安慰自己说这是人老了的正常表现,其实不然,这极有可能是骨质疏松导致的。

骨质疏松的另一个特征是很容易骨折,其中椎体部位的压缩骨折尤为常见,它的别名叫“脆性骨折”,可以理解成不该骨折的时候骨折了,比如像黄奶奶一样,仅仅因为弯腰拿东西或者咳嗽一声就发生的腰背部骨折。


骨折能不手术么?保守治疗行不行?

听了我的解释后,黄奶奶的儿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劝黄奶奶配合着拍了X光和MRI(核磁)。果然,X光及核磁检查发现,黄奶奶的胸12、腰1椎新鲜压缩性骨折,需要住院,而住院后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有保守和手术两种,结合老人年龄和体质,院方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一听要手术,黄奶奶和家人又不淡定了,“手术?我这么大岁数了,能不能保守治疗?手术刀口那么长,出血也多,肯定不好恢复吧。我们邻居3个月前做了手术,现在还在床上躺着呢,我不会像他一样吧。”

这个问题也是被反复问到的。很多老年患者为了省钱或者不想麻烦家人,在面临手术方案时往往心理十分抗拒,宁愿长期卧床也不想手术。


骨折卧床10天后,80岁老人通过一个“小”手术站了起来


在2000年前,国内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案通常选择保守治疗、卧床休息2月,可卧床一天,骨质的流失也会多加重一天,并且因为椎体高度及密度未恢复的缘故,当患者恢复活动后发现,其实腰背部恢复情况并不理想。

目前,医疗技术的进步带来了观念的更新,对于较轻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3-4周,效果不好,疼痛明显即可手术治疗。并且目前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处理金标准已经变成了手术治疗。


骨折卧床10天后,80岁老人通过一个“小”手术站了起来


那么问题又来了,手术要开刀,是不是不好恢复呢?

这得看情况,手术包括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以脊柱骨折为例,开放手术仅适用于伴随神经、脊髓受压及结构性失平衡的病例,其手术创伤大,老年人群耐受力弱,所以开放手术并不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首选治疗方式。

而根据黄奶奶的实际情况,我们提供了针对脆性椎体骨折标准术式的微创手术方案——PKP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小”手术,却能解决大问题

PKP是一种专门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手术,通俗的讲就是“往压缩的骨头里面打骨水泥”, 先从体表建立一个进入椎体的通道,利用特制的球囊将压缩的椎体给撑起来,然后将“骨水泥”注入撑起来的空腔中进行手术。

麻醉方式多为局部麻醉,并且出血量小,手术切口只有“钥匙孔”那么小不需要缝针;而且术后恢复很快,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基本上能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活动。


骨折卧床10天后,80岁老人通过一个“小”手术站了起来


听了介绍后,黄奶奶和家人心里踏实了不少,经过家庭商量后,接受了我的建议,很快办理了入院手续,并选择进行PKP手术治疗方案。

手术很顺利,结果也和预期一样,手术第二天黄奶奶就能佩戴着腰围下床活动了。

去查房时,黄奶奶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哎呀!我的腰和背都不疼了。真没想到,骨折居然不用开刀,开个小口,就解决了大问题,这么快就能走了。看来‘伤筋动骨一百天’的观念得更新一下了。真是得好好感谢你们,现在的技术真厉害。”

看着黄奶奶我也由衷地开心,一方面是因为解决了患者的痛苦,另一方面是因为能给患者普及先进的医疗知识,更新陈旧观念。

虽然科普这条路任重道远,但非常值得去做。


最后,还想提醒大家:平时一定要留意家里老人的身体情况,特别是年纪大的人,要格外警惕脆性骨折,一旦有身体的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找医生。相信医生,相信医疗技术,千万别轻易给自己下诊断,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最后的最后,小手术虽然解决了大问题,但黄奶奶出院后的抗骨质疏松治疗也还远远没有结束。抗骨质疏松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包括预防、用药、生活方式等等。

骨折卧床10天后,80岁老人通过一个“小”手术站了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手术   红花油   脆性   驼背   术后   脸盆   老人家   保守   天后   老年   患者   奶奶   疼痛   年纪   老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