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之后,该如何增强骨密度?医生:要养成这 3 个好习惯

骨密度减少是骨质疏松的重要表现之一,若骨密度低同时伴有其它危险因素就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40岁之后,该如何增强骨密度?医生:要养成这 3 个好习惯

骨质疏松在中年时期就可能出现,有报道指出人体自40岁起,骨密度会开始下降,骨量会逐年减少0.5%左右,且女性骨密度的下降速度要大于男性。中年人如何增强自己的骨密度值得思考和关注。

40岁之后,该如何增强骨密度?医生:要养成这 3 个好习惯

什么是骨密度?

骨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的骨量,通过某些技术采用无创方式可以获得该数据。骨密度通常用T值表示,T值=(测量值-骨峰值)/正常成人骨密度标准差。

骨密度低于同性别、同种族正常成人骨峰值不足1个标准差属正常(T值≥-1);降低1~2.5个标准差之间为骨量低下(-1<T值<-2.5);降低等于和大于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T值≤-2.5)。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合并一次或多处骨折时为重度骨质疏松。

如何增强中年人的骨密度?

1、调整生活习惯

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平时应注意戒烟禁酒,少饮咖啡、碳酸类饮料,不要熬夜。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接受一定量的阳光照射,可使人体内维生素D原自行转换为活性的维生素D,以促进对钙的吸收。注意均衡膳食,多吃富含钙的食物,低盐饮食,补充适量蛋白质,富含钙的食物包括各种奶制品、豆制品、海产品类以及新鲜蔬菜等。

40岁之后,该如何增强骨密度?医生:要养成这 3 个好习惯

2、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

钙剂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甲状旁腺激素的过度分泌,促进骨的形成。我国营养学会制定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mg,是维护骨骼健康的合理剂量。钙剂一般都需要与维生素D搭配使用,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成人推荐的维生素D摄入量为200单位/d,要注意个体差异和安全性,定期复查血钙和尿钙,酌情调整剂量。钙摄入可延缓骨丢失,改善骨矿化。

40岁之后,该如何增强骨密度?医生:要养成这 3 个好习惯

3、加强运动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被广泛地证明具有成骨效应,即运动可维护和提高骨矿物质密度。推荐运动方式为负重抗阻运动,包括快步走、哑铃操、举重、划船运动、蹬踏运动等,研究表明负重运动可使负重骨的骨密度明显增加。何种运动何种强度对骨密度改善最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运动也可促进对钙的吸收。运动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的方法。推荐负重运动每周4~5次,抗阻运动每周2~3次,运动强度以每次运动完后肌肉出现酸胀或疲劳感,休息后次日症状缓解为宜。每个人存在个体之间差异,所以运动方式、运动量以及运动强度不存在一刀切,根据自身情况慎重选择,以免造成运动损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甲状旁腺   奶制品   海产   哑铃   峰值   剂量   中年人   维生素   强度   成人   食物   习惯   常用   医生   标准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