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血压控制得很好,怎么还发生了并发症?医生告诉你几个误区

现实生活中,经过可以看到有些高血压病人明明每天都在降压药,血压也控制得好,但还是发生了并发症,这是为什么呢?这很有可能是在控制血压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认识上误区。

今天就来跟大家聊一下一些常见的误区,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有没有中招。

明明血压控制得很好,怎么还发生了并发症?医生告诉你几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没有不舒服就可以不吃降压药

实际上,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很多病人血压升高本身就没有任何头晕,既不会头晕、头痛,也不会胸闷、心慌。因此,盲目停用降压药是非常危险的。如果血压升高不自知而停用降压药,将会增加高血压急性并发症的发生,比如脑出血、主动脉夹层等,出现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第二个误区:血压降得越低越好

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通常医生会告诉病人血压要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但并不是说越低越好。比如,曾经发生过脑中风的病人,如果血压降到120/70以下可能增加脑供血不足的发生风险,将诱发再次发生脑中风;还有,对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建议血压应该降至130/80mmHg以下;对于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来说,如果血压过低,也将增加神经衰弱的风险。所以血压并不是越低越好。血压的控制范围最好是综合自己的个人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来决定。

明明血压控制得很好,怎么还发生了并发症?医生告诉你几个误区

第三个误区:血压正常,就可以不吃降压药了。

很显然,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我们服用的降压药物,其实并不是治愈高血压的。对原发性高血压说,目前是无法被治愈的,但只要血压长期稳定达标就可以减少冠心病、脑梗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这其实也就达到了治疗的目的了。而降压药物就是防治血压再次升高的重要武器,对我们绝大部分高血压病人来说,都是要长期甚至是终生服用的,如果血压明显偏低(比如低于110/60mmHg),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评估是否可减量或停药。

第四个误区:频繁更换降压药

有些高血压病人在吃了一两天的降压药,发现血压还是高就立即换药,这种做法也非常不可取的。降压药物要想达到一个长期稳定的降压目的,并不是吃下去就立马见效的。药物在我们体内有一个消化、吸收、代谢、清除的过程,大部分的降压药物需要2~4周才会发挥稳定降压的作用。所以,如果频繁更换降压药,不但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反而更加不利于血压的控制。

明明血压控制得很好,怎么还发生了并发症?医生告诉你几个误区

第五个误区:擅自更换降压药物

有些高血压病人担心自己服用的降压药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于是就擅自更换降压药物,实际上这种做法也是非常不可取的。其实,不管是什么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但对于可以长期服用的降压药物来说,这些副作用发生概率还是挺低的(大概1%~5%),都是经过了多年的临床验证的,如果自己吃的降压药物没有感到任何不适以及身体的明显变化,而且血压也控制得很好,就没有必要去更换降压药。擅自更换降压药一方面增加血压波动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否适合自己也不得而知。降压药物的更换也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来决定。

第六个误区:降压药物要在早上吃

我们大部分人的血压在早上6点~10点是全天血压最高的,所以很多高血压病人都是在早上起床后半小时到一小时服用降压药物,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有部分高血压病人会有异常的血压波动,不一定在早上血压最高,也许是下午。甚至,晚上血压升高也是有可能的。所以,降压药物也不一定要在早上吃,可通过全天多次监测血压,来决定什么时候吃降压药。当然最可靠的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明确自己的血压波动类型指导降压药物的服用。

明明血压控制得很好,怎么还发生了并发症?医生告诉你几个误区

以上这些认识误区,你有吗?好啦,今天就讲到这里。如果你觉得我讲得还可以就点个赞呗~有疑问可以在下方留言。我是杨医生,一个专注血压、血糖、血脂、尿酸管理的普通医生。关注我,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并发症   误区   血压   医生   降压药   目的   高血压   副作用   药物   病人   早上   错误   风险   稳定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