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你还封存有哪些记忆片段

家在陕西渭北农村,非河库移民,从祖上就生活在这片黄土地,算是地道的渭北人吧。

前言:多次提笔想勾勒关于家乡农村的一些记忆片段,可每当提起总有种无处下手的感觉,眨眼间我也是奔三的年纪了。关于家乡农村的记忆就像一团浆糊,说它粘稠吧,看上去清亮无比;说它稀碎吧,品上去又有百种滋味,浆糊这个词用在这里是合适的,也是贴切的。

关于农村,你还封存有哪些记忆片段


关于农村,你还封存有哪些记忆片段?

今日无风也无夏至后的燥热,中午咥(吃的意思)了盘荞面饸饹,期间母亲问:“你还记得咱家的老房子吗?”

我笑笑说:“咋能不记得,当年(2004年)咱家盖房子前,我都十岁了,那时候咱家院子里的葡萄树现在都在我脑袋里,我还爬过咱家的瓦房顶。”

不知道母亲为什么会问到老房子,不过,倒是给我写这篇文章又鼓了把劲,索性就把曾经的记忆片段拉出来晾晒一番吧。

关于农村,你还封存有哪些记忆片段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出生在陕西渭北农村,我们村自古就是文化古镇,村名为羌白镇,“羌”是曾经羌族在此繁衍生息的意思,“白”指的是曾经羌族的首领白纳目希汉,“羌白”一名已经传承两千年之久,最早可追溯到东汉光武帝建武时期,关于这里的时代背景不再做太多赘述。

言归正传,聊聊那些深深烙印在脑海中的记忆片段吧:

塘土路。那时候是没有水泥路的,村里大大小小的巷道虽是四通八达,可塘土路的称呼名副其实。

“塘土”是渭北农村对土路的称呼,“塘”一般指的是池塘里的泥巴,因为池塘里的土质较软且伴有泥沙,一经晾晒干后就变成了如面粉一般绵柔的细土,渭北人叫“面面土”,塘土路自然指的就是厚厚的一层“面面土”包裹的路面。小孩子在这样的路面上最喜欢模仿武侠电视剧里的侠客,在塘土路上“四处冲杀”,扬起的尘土彷如人间仙境。

关于农村,你还封存有哪些记忆片段


塘土路是孩子们玩耍的天堂,但却是农民的噩梦,七月多阵雨,雨水过后的塘土路全是稀泥,农机三轮车时常陷住轮胎不得动弹,好心的乡党去掀车,轮胎空转溅起满身的泥巴,就连农机三轮车的主人都是哈哈大笑,那时候农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塘土路变成硬化路面。

关于农村,你还封存有哪些记忆片段


柴火洞。那时候的渭北农村还是青山绿水,家家户户都要烧柴火做饭。

“花柴”是最好的柴火,“花柴”指的是棉花杆,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种棉花,秋季采收完后的棉花杆就被农民拉回家烧锅煮饭,柴火一般堆在门外,不进家门,一是有着火的风险,二是棉花杆压不实在(空隙大)太占地方。

关于农村,你还封存有哪些记忆片段


对于压不实在的棉花杆来说,就如同“天然蹦床”,尤其是挨着房屋外墙堆砌到一墙之高的棉花杆,对小孩子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蹑手蹑脚地爬上平房,看着仅有一米左右的高度差,像煮饺子般地跳上去,顾不得棉花杆上的枝条有多扎,弹性是非常不错的,跳上棉花杆后,上面的空间就属于“私密空间”。

关于农村,你还封存有哪些记忆片段


小孩子一起把中间的棉花杆抽出来蓬在四周,往里面掏洞子玩,这个不比土方,土方有坍塌对的风险是绝对不能掏洞子玩的,棉花杆的枝条交错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对蓬松的空间,掏出大概两米深的洞子后,小孩子就玩起了过家家游戏,男娃娃女娃娃都玩,玩累了就躺在棉花杆上哈哈笑。

关于农村,你还封存有哪些记忆片段


大人一旦发现小孩子在棉花杆堆里掏洞子,就提着布鞋骂骂咧咧地来捉,因为辛辛苦苦堆起来的柴火被搞得一塌糊涂,结果布鞋丢到棉花杆上下不去,还要哄着小孩子把布鞋丢下去,滑稽又好玩。

关于农村,你还封存有哪些记忆片段


那时候等到吃饭前,小孩子就帮着大人抱柴火,烧着大锅,锅底要摆上几个洋芋蛋,没等饭熟,洋芋蛋都吃到嘴里了,很是香甜。

上学。起早又贪黑,三五成群,披星戴月毫不夸张。

那时候家家户户才有了表,早晨六点上自习,闹钟多定在五点,记得老师说“谁第一个到教室,谁就当一天的班长”。

关于农村,你还封存有哪些记忆片段


为了当“一天班长”,能够行使一天的“特权”,夏季五点天还算有了亮光,但冬季可是乌漆嘛黑的一片,没有路灯也没有家长陪同,就只有天上的月亮和星星为伴。不同年级的只要是一个村子的,都一起相约上学,路上从家里拿的辣子面和馒头块搅拌起来就是现在人口中的“早点”。

关于农村,你还封存有哪些记忆片段


那时候没听过有安全问题,从未有家长接送,更没有所谓起床后的疲倦,不分学习好赖,上学都很积极,一是能当一天“班长”,二是路上能边走边聊,三是偶尔还会在校门没开的时候点篝火玩,那种气氛很奇怪,所谓的厌学根本就不存在。

关于农村,你还封存有哪些记忆片段


晚自习结束放学,仍然是顶着月亮和星星回家,路上还不忘把路边的野草割回家,喂羊和喂兔子,野草就装在书包里,绿色的汁液总不经意间染上课本的封面。

盖房子,谁家有个带楼梯的平房,都可以吹嘘好一阵子。

那时候才兴起盖平房,盖了平房的家庭为了晾粮食,都会修楼梯。记忆中楼梯只有城市里才有,所以谁家有带楼梯的平房,都可以吹嘘好一阵子。

关于农村,你还封存有哪些记忆片段


夏天傍晚的平房顶,可以支起木板睡在上面吹风,晚上还能听爷爷奶奶讲千奇百怪的故事,那时候晚上睡觉不数羊也能睡着,农村的夜晚没有车也没有灯,有的只是知了提前脱壳发出的“知呀、知呀”的叫声,邻居之间晚上隔着一道五十公分的界墙聊天,谁家有人打呼噜都听得一清二楚。

关于农村,你还封存有哪些记忆片段


有平房的家庭最方便的地方就是晾粮食,村里的麦场复耕变成了农田,没有平房的家庭只能把粮食晾在大路上,塘土路上的灰土全都钻进了粮食里。有平房的家庭把粮食转运到平房上,干净又卫生。那时候的人力气真大,一袋一袋的湿粮食背着上楼梯,然后一袋一袋的干粮食背着下楼梯,就为了口吃的。

关于农村,你还封存有哪些记忆片段


小孩子间也会有攀比,会拿家里的平房去炫耀,甚至三五成群地从这家平房翻墙到另一家平房,还要拿着作业去平房顶上写,结果作业没写完只顾着玩,晚上村里就传出挨打的呼救声,那时候的父母很忙,管教方式很直接,没有挨过打的都不算“好汉”,现在想来那时候的父母吃了太多没文化的苦吧。

赶集上会,吃水浸咥粽子,还要买件花衣裳。

那时候农村赶集和现在是截然不同的,男女老少都会赶集上会,渭北农村有的地区叫逛会,有的地区叫上会,在农历特定的日子去赶一把时髦,那时候赶集真的非常时髦。

关于农村,你还封存有哪些记忆片段


对于小孩子来说,才不会去关心家里的菜刀要拿去磨了,最操心的就是好吃的,水浸包子和粽子是最好吃的东西,可那时候家里穷,两三个集会能吃一次就算不错,买花衣裳也是孩子们的最爱,平日里只有过年才有机会从衣服鞋子裤子中“三挑一”。

关于农村,你还封存有哪些记忆片段


每次高高兴兴地跟着爷爷奶奶去赶集,每次都哭哭啼啼地回家,我明明记得奶奶的手帕里有钱,可每次她都说“贼把钱偷了”,现在想来那可是全家人的生活保障,哪能随便花啊。


关于农村,你还封存有哪些记忆片段

那时候网购还不知道在哪里,去县城更是痴人说梦,农村集会几乎满足了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全部,要多热闹就有多热闹,对了那时候真的有贼偷钱,上了年纪的人钱都藏在内衣里,买东西的时候背过身才能掏钱出来,防贼技术相当高超。

过年,每家亲戚都做好了饭,跟着大人学划拳。

那时候农村过年,每到一家就必须要坐下吃饭,小孩子能领到1~10元的红包,大人就围在酒桌上划拳,吃不了几口菜的小孩子就跟着大人学划拳,一家吃完差不多天黑,回家的路上还会聊起今天的趣事,妇女会骂男人只知道喝酒却不知道吃菜,小孩子心里想的是红包到底要不要上交。

关于农村,你还封存有哪些记忆片段


那时候亲戚可真多,从大年初一到初五,走不完的亲戚吃不完的酒菜,当然也有领不完的红包,可红包多数都会直接收缴归公了,基本上属于还没想好怎么花就被剥夺使用权了。

关于农村,你还封存有哪些记忆片段


过年的时候,如果买了新鞋子,碰到下雪天气要用塑料袋包起来,避免弄脏;如果买了新衣服,吃饭的时候要小心翼翼地夹菜,生怕会挨批评;如果啥都没买,肯定会生闷气,因为过年好歹要有件新的,可是没有新衣服是常有的事情。

关于农村,你还封存有哪些记忆片段


依稀记得那时候的年并不会花太多钱,但却过得很温馨,包括每年全家人捏着饺子看春晚直播,守岁的时间里全家围在火炉旁等十二点对的钟声,那才叫年。

关于农村,你还封存有哪些记忆片段


结束语:写着写着就思绪万千,篇幅过长了很难保证有人会看完,篇幅太短了又没有生活的烟火气息,整整半天的功夫都在想那时候的渭北农村都是啥样子,那时候的人都是啥状态,那时候的快乐都是啥模样,索性就停笔写到这里吧,关于农村的回忆片段实在数不过来,索性就把回忆留给大家去思考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羌族   平房   片段   洞子   记忆   农村   都会   土路   柴火   家家户户   红包   棉花   楼梯   粮食   小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