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人死亡、伤人毁田,中国野猪局部泛滥,百万头野猪该如何处理

这些年以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使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全国现有森林面积2.2亿公顷,森林蓄积量175.6亿立方米,实现了30 年来连续保持面积、蓄积量的“双增长”。我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的国家。

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状况明显好转。也为野猪的生存、繁衍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再加上野猪的天敌是大型猫科动物(如华南虎、豹、云豹等)和犬科动物(狼、豺等)。华南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就几乎绝迹,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狼也基本消失。豹、云豹和豺数量也大幅减少。这些大中型食肉动物野生种群极度减少,致使野猪种群数量失去了天敌的有效控制。

致人死亡、伤人毁田,中国野猪局部泛滥,百万头野猪该如何处理

种种因素导致了野猪的泛滥,中国科学院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教授贾志刚表示,保守估计,中国野猪数量已经超过了100万头,局部已经开始泛滥,全国范围内,遭到野猪侵袭的省份已达16个,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3%。


野猪屡屡致人死亡、伤人毁田

野猪数量的增长,也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野猪伤人事件可以说不胜枚举,致人死亡事件屡屡发生,2021年,四川理塘一名村支书在巡山途中遭到野猪袭击身亡;2018年,陕西野猪行凶致1死1伤;2016年,四川宜宾发生野猪咬死人事件。

除此之外,野猪也对农田造成了毁坏,遭到野猪侵袭的省份已达16个,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3%。野猪侵扰的对象从水稻、地瓜、花生、甘蔗逐步发展到木茨、果树、茶叶、花卉,以粤东山区为例子,因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全村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村民于是相继外出打工或投亲靠友另谋出路。有门路的人开始在外地买房或租屋,安家落户异地他乡。全村在册人口近1200人,迁往外地超过500人。


致人死亡、伤人毁田,中国野猪局部泛滥,百万头野猪该如何处理


如何限制野猪数量也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许多人也表示,应该放开对野猪的捕猎。


不应该盲目放开对野猪的捕猎

野猪数量的增多,如果超过了环境能够承载的范围,也会对生态环境起到负面的影响,甚至会破坏当地生物的食物链。在缺少了其他大型食肉类动物后,整个食物链中,野猪处于顶端,野猪数量的增加必然会要求更多的食物。 我们要知道,野猪是一种杂食动物,主要食物都是植物,但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捕吃蛇类、食物链的角度讲,野猪吃蛇,蛇吃老鼠,老鼠吃稻谷。野猪数量一旦激增会造成蛇类数量骤减,同时导致老鼠数量增加和稻谷损失增大。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所以野猪数量的增多,不仅对人类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也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

致人死亡、伤人毁田,中国野猪局部泛滥,百万头野猪该如何处理

但是,放开对野猪的捕猎,这样的行为是不可取的,野猪作为大型的草食动物是生物链中的“关键物种”,是不可缺乏的重要一环。野猪减少到一定数量可能连带引发林内其他生物数量变化和林分质量下滑。

一旦放开捕猎,不分雌雄、不论长幼的‘猎捕’不仅可能对减少猪害无益,甚至可能带来野猪种群的不均衡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连带影响。”

在找到有效防治野猪危害的技术之前,应尽快建立损失评估体系,完善损失补偿制度,对野猪产生的损害应给予农民补偿,并在立法层面上加以规范,确立有效的野生动物损害补偿措施是缓解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第一步。


致人死亡、伤人毁田,中国野猪局部泛滥,百万头野猪该如何处理


再者应加强野猪种群动态监测,研究野猪种群动态变化规律,尽快建立野猪种群动态预警预报系统,这样可以提前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限额猎捕才是合理方式

如果野猪种群数量过大,更正确的方式是限额猎捕,合理控制野猪种群数量增长,野生动物是保护还是控制,取决于它们在自然界的数量。控制野猪的种群增长数量,可以狩猎,也可以尝试节育和引入野猪天敌的方法,但是,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成熟的、可以大规模实施的野生动物节育方法。野猪天敌既可能捕食野猪,也可能捕食其他野生动物与家畜,甚至危害人类,因此,应当适当猎捕,就成了唯一比较合理的方式。

致人死亡、伤人毁田,中国野猪局部泛滥,百万头野猪该如何处理

有关部门对当地生态经过仔细调研之后,由省林业厅设定猎捕限额,当地林业部门核发狩猎证,进行适当猎捕,限制野猪数量,这是比较合理的方式。

当然,由于农民手中的猎枪早已被公安机关收缴,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多外出打工,人们只有靠挖壕沟、用网捕等方式猎捕,进展缓慢,指标很难“完成”。再加上野猪皮厚,力量强悍,虽然有枪,但是猎人们还是经常被野猪撞击受伤。所以只有训练专业的野猪猎人对野猪进行捕猎,才能确保达到要求的捕杀率,以便使野猪数量稳定。才能达到限额猎捕,控制野猪种群数量的目标。

致人死亡、伤人毁田,中国野猪局部泛滥,百万头野猪该如何处理

当然,这样的方式适合于自然保护区外,到目前为止,我国建立了2300多个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15%。自然保护区是我们为野生动植物留下的生存空间,其目的是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和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内外的野猪应区别对待。

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的调控应以保护野生动植物、保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和生物物种的进化潜力为准则。可以考虑在一些自然保护区引入野猪天敌,恢复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还可以开展节育之类的科学实验。

致人死亡、伤人毁田,中国野猪局部泛滥,百万头野猪该如何处理

总结

生物增长在自然界受到环境可能负载的种群数量的限制。由于食物不足、天敌捕食,许多初生个体活不到性成熟年龄。

野猪这样的杂食动物,其种群增长既可能受到采食植物量的制约,又受到捕食者的控制,还要与竞争者竞争、被自身密度以及疾病与寄生虫所影响。在自然界,没有一种生物能够按照其潜在的生殖能力发展。进入工业社会以来,野猪的天敌逐渐减少。人类狩猎是控制野猪数量的重要途径。

致人死亡、伤人毁田,中国野猪局部泛滥,百万头野猪该如何处理

但是这需要对当地生态区域内的野猪种群数量、种群结构、分布及活动范围等情况进行调查,掌握其集中分布区域、主要危害区域和危害类型,从而对超过生态容量、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野猪种群,制定猎捕措施等种群调控方案。

种群调控可不是简单的猎捕,包括猎捕雄性还是雌性;猎捕年老的还是年幼的等等很多细节。种群调控治标治本,但从前期调查,到后期执行猎捕措施,都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这就需要我们去制定更具体的实施细则。这样才会对人、动物和整个生态环境都有好处。

致人死亡、伤人毁田,中国野猪局部泛滥,百万头野猪该如何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野猪   食物链   种群   天敌   限额   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   自然界   生态环境   伤人   中国   局部   生态系统   野生动植物   数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