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里钓到这“5种鱼”,不要拿回家,吃了会戴“银手镯”!

吃自己钓到的鱼被戴“银手镯”!这样的事在近些年很常见,看到这大家不禁要问,鱼是自己在河里钓的,又不偷不抢怎么还不能吃了呢?

虽然从逻辑上看没有任何问题,自然水域里的鱼谁钓到就属于谁,自己有支配权,但大家要记住一点,这个逻辑仅限于合法垂钓和普通鱼类。

自然水域中生活着一些珍稀鱼类,而这些鱼大多受到法律保护,就算是自己钓到的它们也不属于你,下面来介绍几种钓到不能吃的鱼,喜欢钓鱼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以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食“中招”!

第一种鱼、斑鳠

斑鳠别名芝麻剑,因全身长着很多黑色如芝麻的斑点而得名,这种鱼是广西特有的鱼类,主要分布于广西红水河、以及周边省份水系,它也是广西比较有名气的一种鱼,被称为水中贵族。

斑鳠因为市场价格高,最后被人们过度捕捞,导致了现在数量锐减,也可以说它是被人们活生生吃成了“濒危”动物!斑鳠的样子和黄骨鱼、叉尾鮰很像,大家钓鱼可要分清楚。(注:斑鳠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不能吃。)

第二种鱼、岩原鲤

岩原鲤别名黑鲤、岩鲤、墨鲤等,因全身比普通的鲤鱼颜色较为暗黑而得名,这种鱼是中国特有的一个鲤鱼品种,主要分布于长江、金沙江,在云南、四川、重庆等境内水系。

岩原鲤和常见的鲤鱼有两个不同点,其一是它的颜色较为乌黑,没有普通鲤鱼那么鲜艳,其二是它头部和背部的连接处呈一个断崖式凸起,从这两点就能很好分辨。(注:岩原鲤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不能吃。)

第三种鱼、松江鲈鱼

松江鲈鱼别名四腮鱼、媳妇鱼,松江鲈鱼是一种近海洄游鱼类,生活于近海沿岸以及与海相连的江河湖泊中,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辽河口及鸭绿江等水系,分布比较广泛。

松江鲈鱼跟大家钓鱼常遇到的“趴地虎”很像,不过它的个头要大很多,由于国家发展需要,大量修桥筑坝,阻断松江鲈洄游通道,加上一些工业废水污染,导致松江鲈鱼簇群枯竭。(注:松江鲈鱼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不能吃。)

第四种鱼、胭脂鱼

胭脂鱼别名火烧鳊、红鱼、黄排、血排等,它也是中国特有的属种,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上游和与其相通的支流,在福建闽江水系中也有分布,是一种有溯河洄游习性的鱼类。

胭脂鱼的鱼体表面如涂了胭脂水粉一般鲜艳,因此得名胭脂鱼,这种鱼长得可不是一般大,两年龄就有两公斤重,目前已知最大的胭脂鱼有50公斤重,比很多本土鱼长得都要大。(注:胭脂鱼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不能吃。)

第五种鱼、花鳗鲡

花鳗鲡别名大鳗、花鳗、雪鳗、鳗王等,花鳗鲡分布非常广,在我国它们主要分布于长江、钱塘江、灵江、九龙江、闽江、珠江、台湾、海南岛及广西等众多江河湖泊中。

花鳗鲡身体细长,背侧满布棕褐色斑点,腹侧呈白色或灰色,背鳍边缘呈黑色,主要的食物是水里的小鱼小虾,也会食用动物腐肉,昼伏夜出,喜欢栖息于水下洞穴和乱石缝中。(注:花鳗鲡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不能吃。)

写在最后:

喜欢钓鱼的朋友们要注意,河里钓到上面说的这5种鱼,再“嘴馋”也不能拿回家吃,钓到应该第一时间放生,鱼不能乱钓,更不能乱吃,一旦不小心吃了这些受保护的鱼类,那难免会受到处罚,严重的还会带来“牢狱之灾”,大家要切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闽江   鳗鲡   松江   鲈鱼   近海   水系   广西   鲤鱼   鱼类   别名   河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