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如果听从干王意见,陈玉成不会死,太平天国不会亡那么早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袁公博

编辑|t


引言

1859年11月,怀揣着理想的“中国留学之父”容闳访问太平天国,试图实现自己的愿望。

接待他的是“干王”洪仁玕。干王洪仁玕,是洪秀全滥封的亲戚诸王里少有的真正肚子里有点干货的王。容闳早在香港就见过他,听说是他接待,很高兴,觉得洪仁玕应该能理解自己。容闳提出了改革意见,主要是发展工商业,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等。

洪仁玕点点头:“你说的这些我都懂,问题是,只有我懂,其余诸王不理解、不支持我也没办法。”容闳听后失望的离开了太平天国,后来在曾国藩那里实现了兴办留学事业的理想。

洪仁玕的这番话并非托词,而是当时太平天国的真实写照,这也正是太平天国早亡的原因。

(容闳)

一、太平天国的局外人

洪仁玕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人物,但作为洪秀全的亲戚,他却不是太平天国的元老。

洪仁玕是拜上帝会最早的三个成员之一,其余两个一个是洪秀全本人,另一个拜上帝会联合创始人之一冯云山。

但是洪秀全在广西传教时,他没有跟去,后来洪秀全在广西站稳了脚跟,把亲戚接去,洪仁玕也没有跟去。

有人认为他是在广东传教,实际上并没有,他是在准备考试,在金田起义的同年,他参加了科举。结果洪仁玕落榜了,不知道如果考上了,洪仁玕后来的命运还会不会和太平天国有交集。

(洪秀全)

洪仁玕虽然不太关心太平天国的事务,但洪秀全要起义的事,他应该是知道的,据他自己回忆,还参与了谋划,只是不知为何,他没有跟随洪秀全行动。

1852年,洪家族人响应洪秀全起义,被镇压后,洪仁玕流亡香港。

在香港期间,他开始大力为太平天国宣传。

1854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洪仁玕终于决定前去投奔。他先是试图取道上海,借助小刀会帮助前往天京,可惜小刀会根本不信他是洪秀全的弟弟。

(冯云山)

洪仁玕只好走陆路,跋山涉水,一路遇到不少危险,终于在安徽遇到了一支太平军,统兵将领黄玉成不敢怠慢,派人把他护送到了天京。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洪仁玕的转变非常彻底,决心很坚定。

其实洪仁玕一直对洪秀全的说辞深信不疑,相信洪秀全的“异梦”中所示的情景,相信洪秀全是上帝派来“诛妖”的。甚至在香港接触了真正的天主教,发现二者的冲突后,还在力图调和。

在见到太平天国一路凯歌高奏后,他终于打消最后的疑虑,来投奔太平天国。洪秀全见他来很高心,先是封了“福”爵,不久封王。

(洪仁玕)

二、太平天国中的异类

洪仁玕在太平天国中很特殊。

他提出的《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最完整的近代化纲领,其思想领先众人,不过却是太平天国中的异数。

他在书中提出“事有常变,理有穷通”,应因时制宜,适时改革,不但要引进西方先进的武器、机械,还要发展平等外交,与“西人并雄”。

在教育方面,也主张发展新式教育,培养人才,废除不合时宜的旧学。

在法律方面,主张改革旧法,主张“慎杀”,制定新法。

还要创办报纸,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

这些想法,超越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也比后来的洋务派的主张更深刻。

然而这些先进而全面的主张,在太平天国内部却无应和。

正如他自己对容闳讲的那样,那些东西只有自己懂。

他和容闳可谓惺惺相惜,在容闳走前,特意为他争取了“义”爵,这个爵位比他刚来时的“福”爵还要高,可见他对容闳的重视,他非常想挽留这位老朋友。

(资政新篇)

容闳并不在意空虚的爵位,他自己后来回忆说,如果太平天国能实现自己所提的主张任何一条,他都不会走。

在容闳身上,洪仁玕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容闳的愿望何曾不是他自己的愿望,可惜这件事不由他作主。

英国外交官富礼赐评价洪仁玕:“如果太平天国都是这一类人物,中国很快就是他的天下,可惜干王是太平天国南京诸王中独一无二的人物。”

这个评价可谓十分贴切,也道出了干王的无奈。

(太平天国诸王)

三、太平天国的花瓶

洪仁玕来到太平天国初期,主持了历法改革,改正了冯云山异想天开,错漏百出的历法,做这个事情他是专业的,在香港时他专门学过历法。

然而自此之后,干王却再也没什么作为。

他和李秀成关系一直不太睦,后来他回忆说李秀成打破江南大营是他的主意。后来李秀成如果听洪仁玕的意见,陈玉成也不会死,太平天国更不会那么快灭亡。

安庆失陷之前,他曾试图领兵救援,没有结果,安庆失守后,他和陈玉成关系也迅速恶化,开始互相甩锅。

(陈玉成)

他一直讨厌诸王各自为政,他主张改革的动机之一,就是试图集权,打破诸王的“事权不一”,可惜在实际行动时,又无可奈何。

他知道洪秀全的“拜上帝会”思想中的偏颇,也试图纠正过洪秀全,可惜洪秀全一旦严厉斥责,他立刻转向。

他反对“避讳”这种落后的做法,但那本《钦定敬避字样》又是他亲自编纂的,其中“火”、“主”、“明”等常用字都成了避讳字,极尽夸张。

他曾反对胡乱封官,但在南陵之战后,又保举了几十个官员。

(李秀成)

在洪仁玕身上,反映了很多矛盾之处。

故此,赞誉之后,富礼赐也批评洪仁玕:“行动上的矮子。”

洪仁玕如此矛盾的原因,是他一直以洪秀全的意志为准,虽然有自己的主张,但每次和洪秀全有冲突,都无法坚持自己。

当初他的《资政新篇》就是以“广储见闻”的名义奉献给洪秀全的,并没有坚定的执行意志。

洪仁玕对洪秀全的崇敬是真实的,在自己被捕后,尽管面对威逼利诱,他依然没有说过洪秀全的坏话,在自述中还一直夸赞洪秀全。

(天京陷落)

在他身上,一方面体现了先进者的远见卓识,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对自己的君主有犬马恋主之情的“忠臣”

这两面造就了洪仁玕的悲剧人生。

参考资料:

[1]陶短房.洪仁玕:先进中国人还是天国政客?[J].国学,2011,(10):60-63.

[2]曾新娟.洪仁玕选择太平天国政权原因[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06):117-119.

[3]夏春涛.洪仁玕的思想特征及其历史地位[J].福建论坛,2001,(06):79-83.

[4]何雅伦.坐失良机——从洪仁玕与容闳在南京的会晤谈起[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8,(02):5-1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太平天国   拜上帝会   安庆   资政   爵位   历法   广西   南京   亲戚   可惜   意见   陈玉成   李秀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