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80后夫妻在非洲闯荡15年,只赚钱不花钱,想回国却很难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福建80后小夫妻为了创业赚钱选择出国打拼,可是他们去到的国家,却是被称为“世界最穷国家之一”的非洲马拉维。

整整十五年间,夫妻俩远离亲人子女,每日生活在孤独与贫困的环境中,好不容易才攒下了一栋房子的首付。

然而看似只挣钱不花钱的夫妻俩,想回国的愿望竟随着他们越赚越多的钱而变得愈发遥遥无期......

在外打拼的这些年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想要回国却如此艰难?

福建小夫妻

福建莆田刮起了一股出国创业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背井离乡,跑去国外寻找生计。

同时,也有很多从国外赚了钱回来的人,回国之后就开始买房买车,又在国内置办了一些自己的产业,从此过上了人人艳羡的好生活。

这些创业成功的例子,也是时时刻刻的触动着当地居民的内心,开始跃跃欲试恨不得当初出国创业的是他们才好

而福建莆田一对新婚不久的80后小夫妻也是如此,他们都出生于普通的农村家庭,因为家庭条件一般,学习成绩也不好,所以都是读到初中就不读了。

尤其是妻子徐元燕,初中毕业不久,她就找了一些工厂干活,但是因为年龄小,所以也挣不到多少钱。

而徐元燕的丈夫,却是在初中毕业之后又读了一年的技术学院才选择辍学的,问其原因,他却认为自己在学校里也是虚度光阴,不如早点出来赚钱。

值得一提的是,徐元燕与丈夫所居住的村庄距离不是很远,而且还是同一个初中的,不过徐元燕要比丈夫小一届,

本来,他们之间也仅仅只是能见到面,然后混个脸熟的关系,谁知这两个年纪相仿的孩子,竟在这寥寥数面当中,互相倾心,成为了男女朋友。

不过那个时候他们年纪还小,科技也没有发展的那么迅速,更没有什么社交软件来维持这一段交往,等初中毕业各奔东西之后,他们就彻底的断了联系


徐元燕一开始做着流水线似的工作,但是那个工作枯燥无味,赚钱也不多,所以她就另外找了别的工作,其中挣钱最多的,还是在手机店当导购。

而她的丈夫在辍学之后,也一直都在外打工,一有条件,他便托人打听到了徐元燕的消息,最终两人再次相遇

这份从学校里带出来的情谊也一直延续到了两人步入社会,走进婚姻的殿堂。

非洲开店

因为徐元燕和丈夫刚好都是家中的老大,底下还有在上学的弟弟妹妹,因此他们的压力也要比其他家庭的孩子大上一些。

在看到那么多人在国外赚了钱之后回来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他们夫妻俩便也动了这样的心思。

刚好徐元燕丈夫的叔叔就常年在国外做生意,于是,徐元燕的丈夫决定去叔叔那里“取取经”。

叔叔的几家店铺分布在非洲不同的地方,因为非洲当地的物资比较稀缺,货物又刚好是他们需要的,所以叔叔的生意还算不错。

最主要的是,在非洲开店铺要比在别的地方开少了很多竞争,毕竟大多数人都更愿意去那些繁华的国家,而他们夫妻俩并没有多少本金,去了也不一定能够争得过别人

因此徐元燕的丈夫可是十分认真的学习了叔叔经营店铺的方法,觉得火候差不多的时候,他便着手准备着在非洲开一家店

徐元燕自然是要跟自己的丈夫一起的,告别了家人之后,她便跟随者丈夫的脚步来到了非洲。

他们所在的马拉维非常的贫穷,镇子里经常断水断电,几乎所有的店铺都是天不黑就已经关门了。

这让徐元燕不禁开始担心起来,在这里开店铺真的能赚钱吗?

可是摆好的例子就在眼前,叔叔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店的,的确是从中赚到了钱。

不拼一把怎么能致富,所以,徐元燕的丈夫把自己积攒下来的钱全部都投入了到了店铺之中,打算先卖一些门槛比较低的服饰类商品。

不过想要在国外开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语言的壁垒下,就连克服非洲恶劣的环境都变成了次要的

总不能人家想来买衣服,你却一直用手势跟人家交流吧,所以,对于英语一窍不通的徐元燕夫妻俩,开始拾起了英语课本,确保能够与当地人进行交流。

这份对于学习的热枕,可是他们在学校里都不曾有过的,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非洲人都能听的懂英文,他们也得掌握一些当地的词汇才行。

就这样,夫妻俩磕磕绊绊的赚取了他们的第一桶金,为了能赚到更多的钱,他们把这些资金又加大投入到了新开的店铺中。

他们想趁着还年轻多开几家店铺,即使现在辛苦一些,也是为了以后能够活的更加舒心一些。

徐元燕的公公婆婆得知他们的店面扩大,也出了一部分钱,供他们买车拉货,这下,他们又省力了不少。

艰苦创业路

本来日子一切都在向着更好的地方发展,可惜天不遂人愿,一场意外的大火,把徐元燕与丈夫奋斗多时的积累烧了个精光。

而且因为国家贫穷落后,不仅消防员没能破灭大火,就连之后的损失也只能自行承担

因为别处着火而受到牵连的徐元燕夫妻只好从头再来,寻找新的落脚点。

他们开始频繁的开店关店,售卖各种商品,在一次次的试错中,寻找最能盈利的商品

不过在这里,好像没有东西是能一直买的好的,所以徐元燕夫妻的店铺也在跟着群众的需求一起换来换去。

在这段非洲奋斗史当中,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不过他们并没有把孩子一直留在非洲,而是分别在孩子长到上幼儿园的年纪时把他们送回了国

他们深知国内与非洲的教育区别,为了让孩子们生活在更好的环境中,他们也是迫不得已和孩子们分开

不过这样做的弊端就是,虽然孩子能回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但是他们也跟父母不亲了,望着徐元燕的眼睛更像是对待一个陌生人一样,这让徐元燕伤心又无可奈何。

但是在非洲的生涯却也让他们夫妻俩顾不得太多,店铺开的多了,难免不会招来一些偷鸡摸狗的人,如何预防抢劫和偷盗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了。

不过虽然他们这些年过得并不是十分顺利,长年累月下来还是积累了不少的积蓄,他们也终于在14年后,在家乡购买了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房子

结语

首付一百多万,每月还要还上13600的房贷,一共要还25年

每月一万多的房贷,还不算家里人的各种花销,带给徐元燕夫妻的压力变得更大了

在之前,他们就算是赚不到钱,也不用害怕,因为可以从头再来,可是现在他们有了各种牵绊,再也不能这么无所畏惧了

尽管他们十分的思念家乡,却也不能放弃自己在非洲的产业,因为他们走后就很难找到能够填补那份窟窿的工作了。

至于回到国内工作或者创业,他们也是想也不敢想,毕竟祖国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而他们所在的非洲更像是十几年前的中国。

自觉已经脱节的他们,根本没有信心能够回国占据一席之地,因此,他们现在想要回国可是难上加难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徐元燕玩起了国内兴起的互联网,在上面分享自己的故事,同时还拥有了近百万的粉丝。

看来,她现在也在尝试新的办法,让他们夫妻能够在国内找到适合的“生存方式”,到那时,估计他们一家人就可以团圆了。

参考资料

社交平台账号——《嘉莹妈妈在他乡》

中华网2022年7月13日发布:80后夫妻非洲挣钱 孩子留国内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非洲   马拉维   福建   莆田   夫妻   叔叔   店铺   丈夫   孩子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