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之子李葆华,任安徽书记时,将亲朋得罪完,被称“李青天”

李大钊之子李葆华,任安徽书记时,将亲朋得罪完,被称"李青天"。这位革命先烈之子,何以在高位上表现如此"另类"?一位廉洁奉公的共产党人,为何处处与亲朋作对?难道他真有"李青天"之称的那般清高肃正,对世俗之事全然不顾?抑或背后另有原因值得我们深究?让我们一窥李葆华的革命家风,探寻他行事作风中那些过人之处。

承家学: 苦心人民,秉持家训

大革命家李大钊的名字,在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上熠熠生辉。作为李大钊的长子,李葆华从小就接受了父亲严格的革命家教。1927年春,李大钊被捕入狱,遭受了敌人的严刑拷打,最终被判处绞刑。临刑前,李大钊在狱中写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不朽遗作,诠释了一名真正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坚贞执着。

李大钊牺牲后,李葆华一度流离失所,幸遇党组织的精心照应,才得以改名"杨震"远赴日本留学,躲过一劫。东渡时,李葆华怀着沉重的心情,难掩离别之痛。他对同路人说:"我父亲为民请命,我也要继承遗志,将来一定要为祖国人民而努力奋斗!"在异国他乡,李葆华时刻怀念父亲的教诲,衷心希望尽快完成学业,早日回国投身革命洪流。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葆华果断回国,加入了抗日武装力量。在连年征战中,他亲身体会到祖国大地上人民的苦难。每当看到流离失所的同胞,李葆华心中愈发燎原,对敌人愈加痛恨。他常常对战友说:"人民是我们依靠的根本力量,解放人民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这些话,和李大钊生前的家训如出一辙,可见革命基因在李葆华身上已植根发芽。

勤勉朴素: 虔诚为民,克勤克俭

新中国成立初期,时任水利部副部长的李葆华,曾亲自奔赴深山大河,考察根治淮河水患的方略。那时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就连能通车的路都少之又少。李葆华和著名将领傅作义并肩而行,步行往返于群山之间。

为了能够深入实地勘察,李葆华不远千里,专门雇佣了当地山民,租用他们家中的几头毛驴。行装和工具尽数驮在驴背,李葆华便携简单的行囊,和傅作义并肩同行于羊肠小路。一路上,两人驻足凝视,详细记录着河川的蜿蜒曲折、泥石的流向。经过数月的实地考察,终于拿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防汛方案。

这正是李葆华为官一贯作风的写照。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水利、煤炭、电力等部门任职,处处以求实勤恳、勤俭朴素的作风示人。当时他住的是一间只有十几平米的小房子,每天都骑着自行车上下班。有人评价说,李葆华恪守公私分明,对私人财物决不摄权,对公家利益却勤勉尽责,处处为人民着想。

有一次,一位新疆客人前来拜访,带了几包葡萄干作为手礼。李葆华外出办公,家中几个孩子被葡萄干的香甜所诱,忍不住拆开吃了一包。待李葆华回家后,获知此事顿时大怒,当即召集孩子们痛斥一番。他铁面严词,斥责孩子们不该擅自吃别人的礼物,更不应浪费粮食。最终,他还按照市面最高价,为那包葡萄干折现付钱。

廉洁坚韧: 拒亲藩私钞,恪守操守

李葆华勤俭朴素的作风,在任职安徽省委书记期间更是彰显无遗。当时他严格要求亲朋好友,决不能以任何理由前来叩门求助办事,更不允许他人贿赂送礼。一度,亲朋们前来探望,总是被他刁难拒之门外,因此在老百姓中间便有了"李青天"的绰号。

有一次,一位新疆客人前来拜访,特意带了几包葡萄干作为手礼。李葆华外出办公,家中几个孩子被葡萄干的香甜所诱,禁不住拆开吃了一包。待李葆华回家后,获知此事顿时大怒,当即召集孩子们痛斥一番。他铁面严词,斥责孩子们不该擅自吃别人的礼物,更不应浪费粮食。最终,他还按照市面最高价,为那包葡萄干折现付钱,坚决不收那位客人的一点礼物。

另一件广为流传的事迹,发生在李葆华调任贵州省委书记时。有位前任官员特意前来拜访,并带了两瓶贵州著名的茅台酒作为贺礼。李葆华的秘书本想,两瓶酒微不足道,就先行收下了。谁知李葆华得知后,再次勃然大怒,斥责秘书收了贿赂,硬是要将酒退了回去。秘书觉得很为难,但李葆华坚持要将酒物退还,如果无法归还,就只能按照市面最高价格折现付钱。

从此,李葆华在贵州期间,亲朋好友无人再敢前来拜访,谁都知道送礼就是自讨没趣。由此可见,李葆华对于公私分明、廉洁自律有着坚韧不拔的坚持,绝不允许私人情面和亲缘关系干扰公务。这一作风,都源于他对革命事业的矢志追求,以及对人民群众的虔诚爱护。

虔诚廉耻: 三种新故事,彰显品格

除了已为人熟知的那些廉洁故事外,李葆华在安徽和贵州任职期间,还发生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同样彰显了他对党纪国法的恪守,以及对人民群众的虔诚为怀。

有一次,当地纪检部门怀疑李葆华家中藏有贵重物品,遂突然实施了一次抄家行动。可是,当纪检人员查抄李家时,除了一些日用品之外,仅在糖罐中发现了几个通心柿,别无其他贵重之物。这一结果,令所有人大跌眼镜,见证了李葆华那清正廉洁、吃苦耐劳的高尚品质。

另一件趣事,则发生在李葆华视察农村时。一户普通农家,正准备用旧油灯照明,李葆华一进门便指出,这种陈旧的油灯太过简陋,照明效果差,存在一定火灾隐患,应当尽快予以更新。可见,他对民生疾苦了如指掌,对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也是上心用力。

还有一次,李葆华在巡视一家窑厂时发现,窑口处未加装安全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他随即制止了工人继续作业,并责令加装门扇,以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正是这一件件鲜为人知的小事,才折射出李葆华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备至,对公务工作的一丝不苟,也让我们对这位清官的高尚品德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永垂芳名: 清正为民,得民心赞

由于李葆华为官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高尚品德,他不仅在生前就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爱戴,就连去世多年后,其名声也还在人们口耳相传,永垂不朽。

一度,李葆华"李青天"的绰号在安徽和贵州一带广为流传。这个看似有些贬低的外号,实则是老百姓对他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作风的由衷赞誉。当时不少百姓都盛赞李葆华,言他"清如淳朴老农,廉如高士君子",对权贵亲朋毫不徇私,对小民百姓则体恤备至。

后来,连李葆华的子孙后代,也都将祖训铭记于心,世代遵从李大钊"铁肩担道义"的革命家风。他们勤俭持家,杜绝铺张浪费,以朴素的生活作风涵养高洁的人格操守,延续了李氏家族光荣的革命传统。

直至今日,对李葆华的事迹,人们还在口耳相传。一位老革命根据亲身经历,著有一本书籍,其中详细记述了李葆华为官一粥一饭的清贫生活,以及他坚持原则、锲而不舍的革命品质。这本书自问世以来,就广受读者欢迎,成为一部优秀的家训读本。

结尾

可见,李葆华在位时坚持公正无私、艰苦朴素的高尚品德,让他不仅赢得了当世人民的爱戴,日后也将永垂青史,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这份清白正直、为民造福的品格力量,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可嘉的政治操守和价值追求的生动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安徽   亲朋   华为   之子   家训   葡萄干   操守   贵州   虔诚   高尚   作风   书记   李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