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中亚五国拒绝脱离俄罗斯,但叶利钦强行放弃500万领土?

引 言

所谓“中亚五国”,指的就是亚欧大陆中部的那几个“斯坦”,包括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以及吉尔吉斯斯坦。

虽然这哥几个看上去与俄罗斯格格不入,但他们在不远的三十多年前都属于苏联,只是因为苏联的解体而分离出来。

而鲜为人知的是,当年中亚五国其实并不愿意离开苏联,他们实际上是被叶利钦给“抛弃”了。

那么,叶利钦为何要抛弃这五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呢?

一、亚欧大陆的十字路口

中亚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在1843年提出

但亚历山大只是提出了这个概念,并没有明确其范围,中亚概念最终界定完成要等到中亚五国形成以后。

至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五个斯坦国,也是历经变迁才形成现在的模样。

而之所以中亚五国都叫“某某斯坦”,是因为他们在历史上都曾受古波斯帝国的影响。

斯坦本身就是一个古波斯语词汇,翻译过来就是“某某人的地方”。

比如哈萨克斯坦实际上就是“哈萨克人聚集之地”的意思,其他斯坦都能以此类推。

在历史上,中亚地区不仅受波斯帝国影响,中国也与之关联密切。

早在汉朝的时候,以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就经由这里直抵欧洲,让汉武帝魂牵梦绕的汗血宝马,就是产自土库曼斯坦的阿哈尔捷金马,而汉朝使臣甘英更是在黑海沿岸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

再往后,中亚更是成为唐朝的势力范围,大诗人李白出生的碎叶城就是今天吉尔吉斯斯坦的阿克贝希姆古城。

至于为什么中亚五国会和周边国家有着这么深的历史渊源,是因为这片土地处在亚欧大陆的交通枢纽上,不管北上南下,还是东来西往,都要从这里路过,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不仅是战略位置,事实上中亚五国的资源,也是十分丰富的。

比如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以油气资源丰富而著称,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达到了7.9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三。

乌兹别克斯坦则以棉花著称,同时还有着丰富的黄金矿藏,因此被称为是“白金之国”。而乌兹别克斯坦还有一种丰富的矿藏,那就是铀,这是核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原子弹就是用铀造出来的。

铀矿不仅分布在乌兹别克斯坦,与之比邻的塔吉克斯坦也有丰富的铀矿,但塔吉克斯坦最丰富的还是水资源,其拥有整个中亚超过60%的水资源。

吉尔吉斯斯坦的水资源也很丰富,但他和塔吉克斯坦一样,都无法将其有效利用。

除了上述资源外,中亚五国的土地中还蕴藏着丰富的煤、钨、汞、硫磺、钾盐以及其他各种稀有金属。

因此,中亚五国并不是我们想象中荒凉贫瘠的模样,这片土地也可以被称为是“宝地”。

看到这儿,想必大家也就能明白,为什么当代中国要大力提倡一带一路政策,开辟新时代的丝绸之路了。

对于这样一块具有很高战略价值且丰富资源的土地,由我们协助当地政府开发,实现两国的互利共赢,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可既然如此,叶利钦当年又为什么要放弃这块土地呢?

二、红星照耀下的中亚

中亚地区因为其交通枢纽属性,很难形成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秩序,属于是谁都想来横插一杠子。

在16世纪末期,北方的沙俄开始翻越乌拉尔山,向着北冰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方向展开扩张。

大约是花了两百年时间,直到19世纪后期,沙俄将原本存在于中亚的几个汗国吞并,使其纳入沙皇的管辖之下,中亚五国也在这时初见雏形。

当沙俄在1917年灭亡后,新成立的苏俄继续领导着中亚地区,并带着他们作为苏俄的一部分,加入了在1922年成立的苏联。

一切看起来顺理成章,但事实上当年就如何组建一个新国家的问题,各国吵得不可开交。

斯大林希望各地区都能以自治共和国的名义,加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

但以格鲁吉亚为代表的一些国家认为,这样等同于被俄罗斯吞并,会丧失自身的民族独立性,因而坚决不同意。

就在众人争吵之际,病榻上的列宁做出表态,他指责斯大林是在搞“民族沙文主义”,强调一定要以平等自愿的形式组建新的国家。

基于列宁的态度,各国最终争取到了以平等地位加入新集体的权利,这才有了苏联。

不过,对于当年的中亚地区来说,他们是没这个权利的,因为那时候的中亚地区是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俄国人管他们叫“突厥斯坦”。

直至苏联建立几年后,苏联当局才突然下决心要对中亚各地区进行民族划分工作,即按照民族特性划分族群。

最终是在1936年的时候,苏联完成了对中亚地区的民族划分工作,中亚五国也从此形成,并作为独立的自治共和国加入苏联。

至于苏联为什么要费这番功夫?

主要是当时的中亚地区开始流行“泛突厥主义”。

斯大林担心一旦形成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大突厥斯坦国家”,会对苏联的统治产生不利影响,于是他们就人为地制造了五个国家出来。

尽管如此,苏联对中亚五国还是十分够意思的,不仅没有对他们进行压迫和剥削,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中亚五国的发展。

苏联对中亚五国的政策十分开明,不但在政治上给予他们一定的机会、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保护他们的文化传统;

还在经济上将部分工业基地布局在了中亚五国,甚至以转移支付的方式,来扶持中亚五国的发展,给了他们相当多的实惠。

正因如此,中亚五国的人民,对苏联还是非常认同的,以至于在苏联解体的时候,他们仍旧坚持留在苏联。

三、叶利钦的野望

由于苏联的政策比较得人心,所以中亚五国的人民,还是比较愿意留在苏联的,很少有人会想着分家单干。

但随着苏联在七八十年代进入了衰退期,事情逐渐以超出人们预料的方式发展开来。

在1989年,波罗的海三国首先表示要退出苏联。

波罗的海三国是在1940年才加入苏联的,而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被迫的,是在斯大林的威逼之下做出的无奈之举。

正因为加入联盟出于被迫,所以波罗的海三国对苏联一直缺乏认同。等到苏联开始衰落,他们也就在第一时间跳反。

偏偏那时的苏联领导人是戈尔巴乔夫,他没有第一时间将其镇压,这导致波罗的海三国实质脱离了苏联,从而在整个联盟引发骚动。

为了挽救苏联,保守派势力发动了旨在推翻戈尔巴乔夫的政变,但在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派支持下,戈尔巴乔夫渡过了危机。

凭借救驾之功,叶利钦重获戈尔巴乔夫的信任,并被委以重任。

在叶利钦掌控实权后,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苏联的国库和外汇全部划归俄罗斯所有。

可想而知,叶利钦的行为招来其他成员国的一致不满,但他本人对此毫不在意,反而背着戈尔巴乔夫与各成员国签订协议,承认他们的主权地位。

彼时的戈尔巴乔夫还想做点什么来挽救苏联,至少在形式上保住这份列宁的政治遗产,但形势变化之剧烈,已经不是他能掌控的了,苏联走向了不可挽回的解体过程。

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所有人都巴不得散伙的时刻,中亚五国却站出来呼吁保留苏联。

1991年的3月17日,苏联内部举行了是否保留联盟的公投,中亚五国的民众纷纷表态支持保留苏联。

以乌兹别克斯坦为例,当年这个国家有93.7%的民众,都希望留在苏联,而其他四国的支持率还要更高,可见中亚五国对联盟的忠实程度。

这也不难理解,毕竟苏联曾实实在在地给中亚五国的人民带来了实惠,老百姓念着联盟的好也是正常的。

但叶利钦可不管这些,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俄罗斯人,他一心只想甩开这些拖后腿的“穷兄弟”,早日奔赴欧美资本主义世界的怀抱。

另外,叶利钦个人也有着极强的权利欲望,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俄罗斯的总统。

如果保留苏联,他还怎么当总统?因此他是一定要让俄罗斯单飞的,哪怕丢掉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在所不惜。

历史终将证明,叶利钦的行为是愚蠢的,他完全被西方忽悠瘸了。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社会秩序一度面临崩溃。要不是天降猛男普大帝,谁也不知道俄罗斯在叶利钦手里会成什么样子。

而直到今天,俄罗斯也没有融入欧美世界,反而要为了自身安全与欧美大打出手。就此而言,叶利钦是一定要背历史骂名的。

结 语

俄罗斯民族在近千年来一直对土地有着执着追求,可叶利钦却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将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拱手相让,更不要说这块土地还有着非常高的战略价值以及非常丰富的物质资源,这毫无疑问是让人感到迷惑的行为。

对于叶利钦来说,他固然有自己的考量,但这份考量未必是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上,不能不惹人质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叶利钦   中亚   俄罗斯   中亚地区   戈尔巴乔夫   塔吉克斯坦   波罗的海   乌兹别克斯坦   斯坦   苏联   领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