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用陈皮、疾病远离!巧用陈皮,4种搭配,把孩子腺样体肥大除根

“绊脚石”

大家好,我是王医生,中医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夏已过,这时候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血液循环加快,呼吸消化功能增强,内分泌激素尤其是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尤其是孩子是“长”的时间。

而要让孩子长得好,积食少、脾胃好、少生病是三大关键要素,然而,由于小孩子是稚阴稚阳之体,肺、脾常不足,加上环境影响,比如夏季容易感受暑湿之气,容易导致很多问题,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食欲和营养吸收,从而影响身体的发育;甚至引起反复的呼吸道感染、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多种并发症。

对于孩子腺样体肥大,我一贯遵循的治病理念就是能不手术就不手术,能不吃药就不吃药,“药补不如食物”,如果能用简单的方法治好疾病,而且孩子和家长都能接受,效果还好,我想这种情况应该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尤其是对于有腺样体肥大、鼻炎、脾胃虚弱的孩子,本身恢复的速度就比较慢,我更看重患儿日常的调护。就像很多家长问我,孩子腺样体肥大能不能给他断根,彻底给他治好,我说药物治疗不是永久的,重要的是提升孩子的体质。

巧用陈皮:

常言道“百年陈皮,千年人参”“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赛黄金”陈皮作为了驰名中外的养生产品,时常有人说:留多几年就是传家宝。

今天王医生给大家分享4个陈皮日常的用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那么陈皮作为理气药,不仅能理气健脾,还能燥湿化痰、行气除胀。针对气郁体质、痰湿体质,都有比较好的帮助。和其他药材搭配,更是有奇妙。

第一:陈皮+党参,适合脾胃气虚引起的湿浊内停、腹胀纳差、消化不良等症状。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党参是补脾气专用的。

第二:陈皮+山楂,适合脾虚积食、口臭、没有胃口,腹胀嗳气的人群。陈皮理气降逆,山楂健胃消食,二者合用,可以有效的改善积食、消化不良、胃胀嗳气等症状。

第三:陈皮+茯苓,适用于脾虚食少、咳嗽痰多、不思饮食、腹胀的人群。陈皮燥湿化痰、理气健脾,茯苓健脾、利水渗湿。

第四:陈皮+金银花,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的功效,陈皮和金银花搭配使用一般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能够缓解肝火旺盛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情况。

当然,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代茶饮仅有辅助的作用,尤其是确诊了鼻炎、腺样体肥大的孩子,更要系统的给孩子调理一下脏腑功能,以免延误孩子的病情。另外陈皮辛温助热,如果孩子或者是大人是阴虚燥咳的情况,就不适合用。接下来我再通过一则门诊案例讲解,希望让被鼻炎、腺样体肥大困扰的家长少走弯路!

门诊典型案例:

门诊有一位5岁的小患者,刘某,4月8日找我就诊,家长说孩子平时胃口很好,晚上不吃东西都睡不着,看了你的科普才戒掉了这个习惯。

辨证:看诊的时候看舌苔很红、苔黄腻,嘴有口气,家长也说孩子容易上火、口腔溃疡,加上大便干这些症状,就属于明显的积食内热体质,本身就是热性体质,一吃多积食,助长体内的热气,因此孩子看着小脸粗糙、嘴唇干、下眼袋也发青,加上还有腺样体肥大,整个人看上去精神面色很差。

中医讲,“火性炎上”,这股热气难保不会刺激孩子的鼻腔、口腔,孩子鼻塞、张口呼吸就会更严重,长期张口呼吸打呼噜,就容易出现腺样体面容了。

调理方法:

这位家长之前在当地也看过中医,看了方子主要是清热的,比如夏枯草、牡丹皮、菊花、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用了不少;但孩子的根本问题还是在脾虚上,中医讲:“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孩子上火、积食的这些实症,其实也是虚的一种表现,所以在调理上虽都是以调理脾胃为核心,但是不能单纯的去攻,这样可能加重孩子的症状。

开方:党参、陈皮、茯苓、白术、乌梅、山药、鸡内金、玄参、浙贝母、夏枯草、生牡蛎、甘草。(此方案针对医案中患者,未经辨证,不可盲目使用)

方中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党参则是补脾气专用的,亦有“培土生金”之意;山药是肺脾肾三者同调;茯苓健脾还可以利水渗湿;鸡内金则用来解决孩子积食的问题;乌梅则可以收敛肺气,帮助肺的宣发功能正常;再加上清热化痰、软坚散结、解毒消肿的玄参、浙贝母、夏枯草、生牡蛎。

结果:这个孩子经过一个月的中药调理,前几天再次复诊时张口呼吸、打呼噜、大便、舌苔的情况都有了明显改善,那么效不更方,随意我以首诊处方给他进行加减,继续治疗,希望小患儿早日康复。

写在最后:

我是王道涵,看完如果您发现孩子也有类似的症状,或已经确诊为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等,一定要系统的了解一下孩子的病根,知道是什么引起的,配合饮食生活习惯的调护,才是正确的治疗思路。

声明:此文目的在于传承中医以及调理思路,无不良引导,具体用法用量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传承中医育儿,感谢您的阅读

#腺样体肥大##脾胃虚弱##育儿##健康科普##腺样体面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陈皮   乌梅   夏枯草   燥湿   孩子   党参   茯苓   脾胃   体质   中医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