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富豪严介和:他是“中国最大包工头”,坐拥千亿资产拒不上市


“一流的企业不上市,二流的企业要上市,三流企业上不了市。”


“我就算不上市,赚来的钱也一定能超过李嘉诚。”


他曾批评王石引进国有资本进万科是“阻碍民营经济发展,是愚蠢行为”,炮轰许家印“搞什么都亏,不是骗子是什么?”


在中国,尽管商界高手如云,敢如此放荡不羁,不怕得罪人的商人,不多。


严介和,算一个。


虽然很多人说他“狂”,但严介和确实有足够狂的资本。



他32岁时,白手起家,创办了全球建筑行业第一家私企;45岁时,身价飙升至125亿,一跃成为江苏首富;51岁时,他花半年时间推平700座土山。


他曾以过人的胆识和超强的执行力,以亏8万赚860万的故事在行业内一战封神,并被誉为中国最牛的包工头。


如今,严介和退而不休,重回到教育领域,创建商学院,写书,扬言要拿诺贝尔经济学奖。



1960年,严介和出生在江苏淮安一户世代传承的书香家庭。6岁时随家人离开熟悉的家乡,流放到农村。


他家中排行老九,家境贫寒,连鞋布都买不起,只能穿草鞋。雨雪天,草鞋烂湿,不得不赤脚上学。


尽管如此,严介和从未丧失自信,反而内心狂妄,渴望出人头地。



高中毕业后,由于历史原因,严介和无缘上大学,回到家乡当上一名代课老师。


80年代,随着国家经济逐步开放,严介和凭借敏锐的经商头脑,嗅到了商机。他边做代课老师,边带领全家编织草帽、斗笠、簸箕等手工艺品。


不久,手工艺品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严介和果断扩大生产规模,雇佣更多工人。很快,生意蒸蒸日上,严介和一下子赚到了上万元。


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1986年,26岁的严介和因生二胎,被学校开除,并处以1.8万元罚金。


严介和一下子失去工作和积蓄,为了养活一家老小,他决意下海经商。


随即,严介和到工厂寻找应聘机会。


很多应聘者一般都选择那些高收入、福利好的大型工厂,但严介和却偏偏把目光投向了那些濒临倒闭的小厂。


凭借这一策略,他成功进入了淮安水泥制品厂。然而三个月后,水泥厂因经营不善,宣布破产。


这个变故对许多人来说是个沉重打击,但对严介和而言,却是一个展现才华与实力的绝佳机会。


他全力以赴投入厂长职位的竞聘中,一路过关斩将,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考核,严介和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最终被任命为水泥厂的新厂长。



胆子越大,冲劲越狂。


严介和新官上任,凭借敢想敢做的精神,深入市场调研、制定策略,优化内部管理,提升品质和效率,仅用3个月便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随后的几年里,严介和接连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他先后助力了包括淮安水泥制品厂、双勾酒厂等7家濒临倒闭的国营企业重获新生,不仅让这些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还为自己攒下十多万元的财富,彻底解决了家中成员的生计问题。


有了几年的历练,严介和更加“狂妄”,他自信地表示:


“哪怕沦落为乞丐,我也相信自己能成为丐帮之首。”



但严介和并不满足于此,他非常渴望拥有一家真正属于自己的企业。


1992年,正值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严介和决定不再观望,拿出积蓄创业,创立了引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然而,公司刚成立,实力不足,无法承接大型建筑项目,只能承担一些其它公司不愿意干的“苦差事”——小型道路施工项目。


严介和并不嫌弃这些,反而通过压缩利润空间,换取更多的施工机会。


1996年,随着全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兴起,到处大兴土木。


为了争取一份合同价29.4万元的涵洞工程订单,36岁的严介和不惜往返淮安与南京11次。


尽管这个项目被多次转包,且经过仔细核算后预计会造成5万元的亏损,严介和仍旧毫不犹豫地接手。



不同于一般只追求利润的包工头,严介和有着前瞻的眼光和明智的决策。


他知道南京绕城高速公路是江苏省的重点工程,这意味着即使这个项目短期内会亏损,但从长远来看,通过确保施工质量和高效完成工程,他能够赢得声誉和更多合作机会。


事实上,因为用了最好的材料和人工,最后,严介和确实亏损了8万。


但因为质量太好,项目赢得了指挥部的高度赞誉,之后,很多包工头主动找他合作,连工程指挥部也向严介和抛下定心丸:“以后跟着我们,你们的活少不了!”


有了好的开端,次年,工程指挥部又将绕城公路的大部分新工程项目交给了严介和。


项目完成后,引江建筑公司纯赚了860万元,众人赞叹严介和的高瞻远瞩,但严介和说:


“我并不意外,一切都在我的计划之中。要成为成功的商业领袖,你需要表现得像智者一样淡定,同时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


有了资金的积累,严介和的野心不再局限于江苏本土,而是逐渐扩展到全国市场。


1995年,一家日本投资企业向严介和发起一个挑战:在3个月内完成17.5公里外68万立方米土方的回填工程。


虽然工程款项诱人,但时间短,条件苛刻,每超期一天,将扣除1%工程款。


面对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工程,许多人认为这是日方企业故意为难严介和。


然而,严介和到实地考察后,决定接受这个挑战,并与日方签好合同。他自信地表示:“挑战越大,我越要证明引江建筑的能力!”


在他的精心组织下,公司迅速动员,从周边城市调集了280辆自卸车,形成了一条长达17.5公里的车龙,实现了连续作业,确保工程昼夜不停地运作。


结果,这项工程在87天内提前完成,不仅赢得了日方企业的敬佩,也让引江建筑的名声在行业内广为流传。



这次工程取得巨大成功后,引江建筑一跃成为大型土石方工程的首选合作伙伴。


与此同时,严介和认为时机成熟,将公司改名为“太平洋建设”。



随后,严介和踏上了飞速发展的征程,逐步构建起他的商业帝国。


1996年,严介和成功实现了集团化的经营策略,旗下9家独立的省级公司,均具备法人资格,一跃成为国内建筑行业中备受瞩目的领军私营企业。


这一成就得益于太平洋集团率先采用“BT模式”,即“建设-移交”模式,这是地方主管部门与企业合作的一种创新方式。


采用BT模式合作,意味着当地主管部门出资项目总工程款的三分之一,而企业则垫付剩余的三分之二,随后当地主管部门按年度偿还工程款项。


严介和首个BT模式合作项目,要追溯到1996年在宿迁市进行的洪泽湖大道项目。


当时宿迁市财政出现资金不足,严介和与当地主管部门协商后,决定垫资5000万元推进宿迁市府大道建设项目。



初期看似是一项亏损的交易,严介和却有着深远的考量。他坚信,随着宿迁的经济增长,这笔资金将迅速得到回报。


事实也证明了严介和的远见。


接下来的三年中,太平洋建设表现卓越,成功参与了包括汾灌高速、江阴大桥、南京地铁在内的9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项目工程,成为全国唯一一家获得这些资质的民营企业。


在此期间,太平洋建设的增长势头迅猛,业绩斐然。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洋建设因其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广泛赞誉,甚至得到了李嘉诚的高度评价,他在其自传中盛赞严介和为“一代企业大家”


2002年起,严介和开始大举收购国有企业,三年内太平洋集团的子公司数量增至115家。


严介和的个人财富也迅速实现了爆炸性增长。2005年胡润富豪榜上,他的身价从15亿飙升至125亿,一跃成为榜单上的第二位,成为不折不扣的亿万富豪。


但这位商业“狂人”并未因此满足,他的野心和行动力驱使他不断寻求新的高峰。


2011年11月13日,严介和在上海举办了一场名为“华佗论箭”高端论坛。


论坛汇集了包括美国前首脑克林顿在内的多位国际知名人士,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场论坛实际上也是严介和之子严昊的婚礼庆典。


在婚礼的证婚仪式落幕后,严介和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将由25岁的严昊接任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一把手兼总裁职务。



这一决定引发了外界的广泛质疑:


严昊虽有潜力,但毕竟年轻,能否胜任掌门人的位置?而严介和本人年仅51岁,正值事业高峰期,为何急于退居幕后?


面对外界铺天盖地的质疑,严介和却显得从容不迫。


事实上,他心中早有谋划,虽然儿子接班,但作为父亲,他仍会给予适当的指引与扶持。


果然,严昊接班不久,便面临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


太平洋建设集团承接了甘肃兰州新城建设项目,这个项目规模庞大,条件非常刁钻,要求在半年内夷平700座土山,任何延误都将导致每天2200万元的赔偿。


在这个关键时刻,严介和亲自出马,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激励团队,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土石方作业,赢得了“现代版愚公”的美誉。


基于严介和在建筑行业有着传奇的经历,他被业界誉为“中国最牛包工头”。


2021年,太平洋建设集团的总资产高达4570亿元,而手中的订单量更是达到了令人瞩目的万亿规模。



《财富》杂志的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太平洋建设集团不仅榜上有名,更以第149位的佳绩名列前茅。


2022年,严介和领导的太平洋建设集团年收入突破5000亿元,成为全球工程与建筑业私营企业的佼佼者。


当有人询问他是否有上市的意向?


严介和微微一笑:“一流的企业不上市,二流的企业要上市,三流的企业上不了市。”



然而,尽管严介和的言论时常引发外界的关注和争议,但他本人对于这些赞誉与争议总是以一笑置之。


言语的喧嚣无法左右他的内心坚定与前行步伐。



退出太平洋建设后,严介和重返教育领域,创立了华佗论箭组委会、庄严智库、中国郑和舰队资本国际集团,并打造了国内顶尖的“太平洋商学院”,坐而论道。


他在国学领域亦有深厚的建树,曾出版了《新论语》一书,书中详细记录了他这些年经商、与人处世的独到见解和道理。


读者阅后,皆以“狂”字为评。


严介和曾公开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信心满满地表示自己有潜力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即便在莫言摘得这一殊荣后,他依然保持自信,甚至表示自己或许更适合诺贝尔经济学奖。



严介和从不掩饰自己的狂言狂语。


他坦言:“其他大老板不敢狂,因为他们担心被查。我不怕,因为我的第一桶金是清清白白的。”


这份坦荡和自信,才是他敢如此“狂”的最大底气。


其实纵观严介和的创业经历,比起“狂妄”,更让人佩服的是他超越常人的眼界和格局。


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永远仰望高山和星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一个人,一个企业的未来,就在于此。


-END-


参考资料:

人民网:严介和的坚持:BT最阳光

搜狐新闻:中国最大的包工头严介和

中国经济周刊:严介和:最大风险不是资金,是不牢靠的政商关系

知乎:“全球第一狂人”严介和:57岁身家过千亿,自赞“文采超过莫言”

B站:严介和:怎一个狂字了得?

作者:聪慧

编辑:柳叶叨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包工头   土山   指挥部   淮安   富豪   太平洋   资产   建筑   项目   集团   工程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