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死后被盗墓贼剁掉双足的女子,是她给中国带来了千年陋习?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冼颜

编辑|t


引言

纵观中国历史,有数不清“祸国殃民”的妃子:让商纣王大兴炮烙之刑也要讨好的苏妲己,让周幽王视烽火为玩物也要博美人一笑的褒姒,因长相太美被北齐后主高纬命令当众“玉体横陈”展示的冯小怜……

(烽火戏诸侯)

这些“红颜祸水”中有的是恃宠跋扈,有的只是扭曲的封建制度的受害者。而今天要讲的潘玉儿“玉足事件”更令人瞠目结舌。

一、“凭借一双让皇帝欲罢不能的玉足得宠”

潘玉儿,又叫潘玉奴。江湖传闻,南朝齐时期后主萧宝卷的宠妃潘玉儿,因为一双玉足备受宠爱。萧宝卷登基后,派人在全国遍寻美女。大司马王敬则为了讨好新皇,将手下有颜有艺的都献上去了,其中包括长相不出众的乐伎潘玉儿。

(明刻历代百美图 潘贵妃)

没想到在诸多倾国倾城的美女中,潘玉儿凭借一双洁美的玉足脱颖而出。原来南齐后主萧宝卷自幼生母早亡,被父亲交给别的妃子抚养长大,缺少母爱更缺少父爱。

天生口吃又没人悉心教导,导致他心理扭曲产生恋足癖。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大脑负责生殖系统的区域同时也负责管理足部神经,一旦人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特殊经历,这个区域的感知皮层很容易发生紊乱,从而将两者联系起来。

萧宝卷一见潘玉儿的美足,之前被压抑的心理瞬间找到了发泄途径,迫不及待将潘玉儿封为妃子,后来更是将太子交给她抚养,并封其为贵妃以示宠爱。

二、虽然你不能出宫,但我可以为你在宫里造一座城

潘玉儿因为美足受到的宠爱,在历朝历代妃子中也堪称独一份。萧宝卷虽然自幼生活在宫中,但是特别向往宫外的生活,一个月有二十多天都带着人在民间溜达。

(东昏侯 萧宝卷)

潘玉儿受宠时,萧宝卷挖空心思想要讨好她。坊间贩夫走卒的营生,在他看来就像沉浸式情景剧,乐趣无穷。

这么好玩的事当然要分享给宠妃潘玉儿,但是宫妃又不能出宫,萧宝卷就命令手下在皇宫里仿照民间街道置景。让潘玉儿当市令,自己当副手,宫里侍卫宦官杀猪宰羊,宫女当垆卖酒。

他这些荒唐行为被百姓编成歌谣:“阅武堂,种杨柳,皇上卖肉,潘妃卖酒。

(古代市井图)

后来后宫失火,三千多间宫殿被毁。萧宝卷不惜重金给潘玉儿重造宫殿,搬空了库里宝贝不说,还命人把建康的酒税全都兑成银两,挪用造桥款项,甚至把寺庙上的九子铃、宝物耳环都拆下来做装饰。

(汉晋南北朝宫殿复原图)

三、子虚乌有的美足,从天而降的恋足癖和千年后的网暴

对于潘玉儿的受宠,《南史》、《南齐书》和《资治通鉴》里都有体现。虽然免不了夹杂后世对昏君佞妃仇恨的“添油加醋”,但是萧宝卷为造宫殿横征暴敛、潘玉儿放纵父兄霸占民财正史中都有记载。

(魏晋南北朝贵族出行:洛神赋图)

“潘玉儿因美足被宠”、“萧宝卷清空国库为红颜”的这些故事在网络上流传甚广。

有人煞有介事地考证称,潘玉儿自缢身亡被葬后,盗墓贼见到她一双美足都忍不住兽性大发,甚至将其双脚砍下带走。

然而这些噱头十足的说法,对千年前的潘玉儿和萧宝卷来说,实属“天降网暴”。那么,这些荒唐的“千年后的网暴”又从何而来呢?

(汉宫春晓图:宫人起舞)

清朝中后期对女性迫害尤为残忍,裹脚时会把女性脚底划破抹上药物,然后将脚骨硬生生折断、掰弯压在脚底,形成只有三寸长短的“小脚”,当时男性的畸形审美把这美化为“三寸金莲”。

潘玉儿和萧宝卷就吃亏在“金莲”上。

根据《南史》记载,萧宝卷宠爱潘玉儿极尽奢靡,他曾命令匠人用金子打造莲花贴在地上,欣赏着潘玉儿在上面行走的姿态,并满意地称赞是“步步生莲”

就因为萧宝卷称赞的这句“步步生莲”,网友们脑洞大开地从“步步生莲”联想到了“三寸金莲”,进而脑补出萧宝卷后宫妃子为了争宠争相裹足的狗血大戏。

《南史》记载潘玉儿“及见缢,洁美如生。舆出,尉吏俱行非礼”,死后仍像活着时一样美貌,以至于被运送尸体的尉吏猥亵。

这本来是一件突破道德底线令人发指的事,却被后人扭曲成“因为玉足太美,被盗墓贼砍下双脚”,对潘玉儿来说实在是跨越千年的无妄之灾,荒谬至极。

四、由“盗墓盗足”闹剧开始,到宋明两朝背锅“裹足陋习”

铺造“金莲之路”被脑补出一出“三寸金莲”的狗血大戏,死后被猥亵被人扭曲成“盗墓盗足”,潘玉儿的背锅之路并没有停止。

在没有考证的情况下,潘玉儿因为这出“玉足”闹剧,又变成了“给中国带来千年裹足陋习”的始作俑者

(为足疯狂)

且不说哪怕“因足被宠”和“盗墓盗足”是真的,潘玉儿也是受害者;更何况,对于裹足陋习的起源本身就存在争议。

有人把裹足甩锅给隋炀帝,说吴月娘为了刺杀隋炀帝,把脚裹小将刀藏在脚底,民间为了纪念她纷纷开始裹脚。

这种说法没有正史记载,为纪念吴月娘裹脚的逻辑也是荒唐可笑;还有人把苏轼《菩萨蛮》“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处踪。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跌闲。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等赞美女性姿态的诗词作为批判标准,却同样是以现代人的理解扭曲“莲步”、“金莲”的内涵。

(古代仕女仪态:南宋 盥手观花图)

而锅背得最稳的明朝,貌似是被最多证据砸实的,然而这些所谓证据同样漏洞百出。

有人说朱元璋在《大明律》中明令丐户“男不许读书,女不许缠足”,但又说朱元璋为了防止女性跟人私奔,颁布《衮冕制度》要求“命妇复杂繁盛冠饰和缠足;

还有人说《庚巳编·人妖公案》里记载,有好色之徒为了勾引良家妇女,梳妇人发髻、裹小脚,但这本书里只不过写了一句“饰制头面,耳足作女妆,又巧习女红,自称女师”……

(明朝女性服饰鞋履:仇英 四季仕女图)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确实是值得骄傲的事,但是也因为历史足够长,史料浩瀚,产生了很多可笑荒谬的解读。据考证,缠足始于北宋,又在后世封建社会下病态发展,绝不是一两个人就能造成的。

如果潘玉儿能得知千年之后自己遭遇这种荒唐的无妄之灾,会不会真的想自断双足呢。

参考资料:

张弓长.女人裹脚始末述略[J].益阳师专学报,1985,(03):2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陋习   裹脚   明朝   后主   妃子   金莲   脚底   宫殿   中国   荒唐   千年   女子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