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一天都怎么过?乾隆3点起床早朝,晚7点翻牌子,充实且乏味

乾隆帝作为清朝最伟大的君主之一,在位长达六十余载,在他的治理下,清朝达到了全盛时期。但作为一国之主,乾隆帝的生活究竟有多么严格和枯燥呢?他每天都要处理成堆的奏折,应酬无数的宫娥妃子。一个拥有绝对权力和荣华富贵的皇帝,竟过着如此单调乏味的生活,令人费解。他的一天究竟是怎样的?内忧外患又是如何影响乾隆帝的日常作息的呢?

"生生世世"的迭代,帝王从这开始

自周朝时,选继承君主传位的"生生世世"风俗便已流行于王室之中。此风俗乃为预防君主无嗣而特设,规矩便是将其他兄弟之子过继为己子,以确保皇统不绝。

想要成为帝王,光靠降生于紫禁城内是远远不够的。即便乾隆帝于嘉庆二年诞生于宫中,他也还需历经一番特殊培养,方能真正胜任帝王之位。

幼年时期便要教习乾隆帝诸般文理窍门,有宫廷御师教授他读书写字、理学经史。他更要熟记朝野典制礼仪,了解各朝臣职权大小。八九岁时,乾隆帝甚至开始体验起码头行走之礼,亲自观摩了文武百官对君主行礼的规矩。待到十二三岁,乾隆帝就要先在宫中正式担任皇太孙,行使简单的事务判决权。如此一路被渐渐推上了大宗之位,直至雍正帝驾崩,乾隆帝才终于正式登基为帝。

凡此种种,实则都是出于清帝王家严苛的家教。固然其礼数固步自封,纲常扰攘,然所为做法却并非全无道理。世世代代之所以能王朝基业长存,正是因为一一遵循了祖宗的这些古训,循循渐进将少年儿培养成为堪当国君之重任的人物。

清晨的太和殿,是一天的开端

清晨时分,紫禁城内一片肃静。乾隆帝从熟睡中醒来,换上朝服,整理妥帖。随后便有内务府的太监引路,乾隆沿途瞻仰了东华、戚恭两门,踱步而入太和殿内。

太和殿乃是清王朝处置机务政要、问鼎国事大小的紫荆殿内之上殿,向为雍正帝所重建。光景瑰丽,气象万千,正堂内龙椅虎僚皆端整以待。乾隆帝坐定龙椅之上,内阁总理等几位亲信大员方得陆续步入,参拜行礼。

乾隆帝清晨起身,第一件事就是与亲信们在太和殿中交谈国家大事,亲耳听取他们对时局的看法。这时太和殿便成了紫禁城中最热闹繁忙的地方,外头便是一片静默,内里却已开始了新的一天。

乾隆帝对大臣们的处事手腕了如指掌,但他也时常听从亲信们的建言。比如户部侍郎阿桂与乾隆私交甚笃,两人时常在殿内就边陲地区的农桑税赋问题进行探讨。礼部侍郎纪晓岚亦常在此就文化教育政策提出睿智见解,获得乾隆帝的嘉许。

交谈间隙,宫女便开始在太和殿中布置餐食。乾隆帝行了一道特殊的礼节,那便是陪同太后共同用早膳。太后早年节衷力亲王朝,乾隆对其十分尊重。两人恭敬进餐,或就家国方针、后宫佳丽互探口风。

吃过早膳后,乾隆帝即开始正式处理日常政务。他首先批阅各部院递上的奏疏,定夺将要实行的大政方针。内阁总理等人亦在此祗候乾隆指示,侍候在旁传递公文。若有关于军国大事,乾隆帝甚至会携同满蒙文武大臣入御书房,连开数日的专题会议探讨对策。

皇上身边存在绝密的"皇家卫队"

为了确保乾隆皇上的安危,紫禁城中暗中部署着一支神秘的"皇家卫队"。这支精锐之师虽无权力表露于外,却时刻守护着乾隆帝的左右,负责皇家安全。

皇家卫队的前身便是清初年间所设的"锦衣卫",由忠贞勇猛的满洲武士组建而成。雍正帝在位时,曾多次派遣锦衣卫剿灭江南起义军,震慑边疆叛乱。及至乾隆帝继位,为免内忧外患威胁到王朝江山,便将锦衣卫改组为更为神秘的"皇家卫队"。

这支队伍素来人员怪力,且身手了得,时刻守护乾隆帝的安危。无论是清晨上朝,还是夜间处理政务,皇家卫队总会悄然置身左右,如影随形,时刻戒备着周遭的一切异动。若发现可疑分子,立即会将其拿下,不获问询。

皇家卫队队员行踪诡秘,素来不为外人所知。而且皇帝和平日里的亲信大臣也极少与他们打交道。他们只对乾隆帝一人负责,决不允许有任何外力干预。传闻当年有一次,乾隆帝独自游览后花园时,一名新上任的太监冒失闯入,未几便遭到卫队队员的拘捕,幸而及时获乾隆赦免。

如此戒备森严,无非是为了避免重蹈曾国舅、雍正帝时期的宫廷阴谋之路。当年曾国舅为了夺权,不惜投毒谋害康熙帝,更有宫女刺杀雍正的阴谋被及时阻止。乾隆帝虽得先帝教训,但也深知权力的诱惑能使人产生多大的贪婪,故而更加小心谨慎。

皇家卫队就是为了防范这一切不测的存在。只要乾隆帝在世一日,他们就会时刻守护在身边,避免任何可能出现的阴谋和权力斗争。

处置国家大事,岂是儿戏

乾隆帝处理完早朝例行公事后,便要着手应对一系列棘手的国家大事。作为一国之主,乾隆帝承担着太重的责任,处理的事务也往往关系重大。

这一日,内阁总理率先拿出一份军机处奏折,言辽东等边陲地区近来发生了一起新的叛乱。彼时正值乾隆帝远征准噶尔所部归来之时,内阁大臣自是不敢有丝毫怠慢。乾隆帝翻阅奏折,问及奸细作乱的缘由及军情动向。总理禀报道,叛军的头目乃是蒙古一股遗留不平之辈,力图报复清朝统治。乾隆帝当即示意,命令钦差大臣挥师征讨,将这些贼众尽数剿灭。

曲终人不孤,焉能无外患。就在这份军情奏折审理完毕后,又有礼部侍郎呈上一份关于地方纠纷的案卷。原来是江西饶州境内,有土著居民与移民沿江而居的客家人发生了剧烈冲突,弄得你死我伤,双方不可开交。

乾隆帝面见双方代表,询问纠纷缘起。土著一方诉苦道,外来的客家人不断开垦土地,霸占自己的田园;客家人则倒诉说,这片土地早已是祖上世代相传的家园。双方唇枪舌战,争执不下。乾隆帝见状大为恼火,喝斥二人暂且闭嘴,自己思索了片刻后,做出一个公正裁决:命令将这片争执已久的地界划分为两半,由双方各自佩服,并从今而后遵守清一色的人祖律例,以策平冲。礼部侍郎得此圣谕,急忙下诏派员执行。

朝野大事处理完毕,已是日头西垂。御前朝会批阅完各种奏折案卷,乾隆帝不禁感到疲惫不堪。他独自在宫中散了会步,望着君臣同心的景象,不由得对这个"万世之东"的王朝生出无比的自豪之情。正所谓"穷经历世"、"阅人多矣",乾隆帝从中体会到了何谓为国为民的担当和责任。

傍晚时分独自品茶,回味平生

当夕阳西下,紫禁城内的钟声再次响起,这预示着一天的政务将要告一段落。乾隆帝这时会暂时歇班,在傍晚时分独自品茶,细细回味自己的一生。

有时他会在后花园中散步,徐徐品味着一盏上好的龙井茶。后花园中景色宜人,落英缤纷,让乾隆帝不禁想起了年少求学时代。当年他读书撰写文章,而今日他亲自主持文场,领衔一代文人。乾隆帝爱摘取花草间的几朵小花,看着它们在掌心中绽放生机,想必自己的一生也正如这般坎坷曲折。

茶饮过后,乾隆帝有时还会在御书房中重温古文经典。他独自拿起《论语》翻阅起来,朗读孔子"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怪,斯文"的箴言,不禁有感而发。乾隆帝平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能亲自领略先贤遗著的精华所在。诚如孔子所言,一个人若能体察古人之言,便能洞悉世间真理,获得无上的智慧。

傍晚时分,紫禁城中鲜有行人。独有乾隆帝一人在品茶读书,悠闲自在。有时他也会在这时接见一些远方而来的亲朋好友,如范阳初便曾几度获乾隆帝召见。乾隆帝倾听着范阳初讲述江南一带的风土人情,讲起皖南小石城中那个陶作世家的缘由。两人你来我往,就如过往日子一般亲切无间。

结尾

这一日无事,乾隆帝独自在后花园中散步,时而驻足凝望着池塘中的荷花盛开。他感叹道:"朕今年已六十有九,还有几年好景能看到这般美景啊。"说罢便返回御书房,临睡前又重读了《论语》数卷,如饥似渴地汲取古训箴言。庶几明日再接再厉,将先贤之志传之后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乾隆   太和殿   紫禁城   太和   王朝   奏折   侍郎   亲信   卫队   乏味   皇家   牌子   皇帝   早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