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被迫睡在一起,美媒:垃圾堆!中国空间站像苹果专卖店

导语

“哎呀,那我还是在外面休息吧,睡几天沙发都没问题。”
美国宇航员安德鲁·菲根说着,拎着自己的物品走出房间,来到国际空间站的多功能实验舱内休息。
24小时常态下,国际空间站内人员的工作、休息、饮食等都是在固定地方,而休息区的宽度和舒适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我国空间站则有着完全不同的设计理念,在明显的节约空间的同时,也显得更加整洁和舒适。
这种巨大差距又是来源于哪?
为什么国际空间站内线路如此密集凌乱,甚至还会出现宇航员被迫睡在一起的情况,而我国空间站却有着如此高的舒适度和整洁度?

一、马虎的“雪球”。

国际空间站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这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宇宙空间站,也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规模的空间站,它不仅是人类太空探索方面的里程碑性进展,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在国际空间站成功搭建并投入使用后,它的内部空间就一直处于拥挤的状态,宇航员们在完成任务后,需要在一个狭窄拥挤的空间内完成休息,饮食等活动,这种状态可以说是“人生首次”。

在2015年,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凯利擅自在国际空间站内撒起了“雪球”,最终造成“雪球”所到之处都是脏乱的情况。
在宇航员们完成日常工作后,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在国际空间站内休息,而在休息的房间内,只有一张狭小的床垫,没有任何的隔离物,所以当休息的地方没有宽敞的情况下,只能靠勾心斗角了。

在当时,地球上发生的重大事情是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而在太空上的宇航员们能够看到地球上空气中出现的泥石流现象,所以在当时“宇航员们将泥球打来打去”并没有人在意,但是当泥球的大小逐渐发展为雪球,才终于引起了美国宇航员杰夫·威廉姆斯的注意。

当时他正好准备在休息区内休息,结果在进入房间后,不仅发现了成堆的泥球,还有泥巴和水分,可以说是“垃圾堆”。
而当时,斯科特·凯利已经在休息区外等候,于是在杰夫·威廉姆斯进入休息区后,就紧急关上了门,结果两人当时就开始在相互之间进行攻击。

在这场“雪球大战”之后,国际空间站内的空调也变得不好运转,最终导致宇航员们在空间站内几天都没有热水洗澡。
后来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凯利主动承担了清理的工作,他在休息区内一行一行的拿着抹布,清理着泥巴和水,最终在近两个小时的清理后,国际空间站内的休息区变得焕然一新。

在国际空间站内出现这种“宇航员将泥球打来打去”的事情,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当时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凯利在完成日常任务后,将自己的浴巾挂在了空间站的出风口,然后就在一旁观察着热气的流动情况。

这种行为同样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在宇宙空间中,浴巾上的水分很容易被冷却凝结,形成冰,最终导致宇航员在空间站内打扫卫生时出现受伤的情况,所以这也是不提倡这种行为的原因。
但是斯科特·凯利并没有听从警告,他还将多块浴巾挂在了空间站的出风口,最终在多块浴巾凝结的情况下,就将它们带到了休息区内,进行所谓的“雪球大战”。

在休息区内遇到了美国宇航员杰夫·威廉姆斯后,就将他关在了房间内,自己则在外面寻找“猎物”,最终在另一名宇航员进入房间后,开始了他的“雪球大战”,最终清扫“垃圾堆”也是他自己。

二、“垃圾堆”。

国际空间站的内部线路和我国空间站有着巨大的设计理念差异,而这又是为何呢?
国际空间站是由多个国家进行合作的产物,而我国空间站则是我国独立自主的建造,所以在设计理念上就有着巨大的差异。
国际空间站是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首先建造并投入使用的,这两个国家在历史上就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但是在太空探索这一领域却进行了合作,这也是为何国际空间站内的线路如此凌乱和拥挤的原因。

其实,国际空间站在建造之初就考虑到了后期的维护和使用问题,所以在建造之初就将太空站内的线路进行了布置,以方便后期的使用和维护,但是当时的设计者并没有考虑到我国空间站的建设。
所以在后期我国空间站的建设中,就不得不根据国际空间站的线路布置进行调整,但是因为我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技术水平和规划有着巨大的差距,所以在我国空间站的建设中,就出现了这样的“巨大垃圾堆”。

在国际空间站内,宇航员们需要在里面进行休息、饮食等活动,而国际空间站的休息区仅能容纳两张床垫,所以在一次“现场会议”上,美国宇航员安德鲁·菲根就被迫和其他两名宇航员在一间房间内休息。
他说:“哎呀,那我还是在外面休息吧,睡几天沙发都没问题,但是你们先去,我还有工作要做。”

而当记者问他在国际空间站内是如何度过24小时常态的时候,他则对着摄像头说:“我会把自己关在一个房间里,然后睡一天觉,什么也不干。”
美国宇航局的官员则解释说:“宇航员们在国际空间站内是两个人一间房,但是如果他们想要独处,也可以将门关上,所以在国际空间站内不存在宇航员被迫和其他人一间房。”

在我国空间站内,有两套休息系统,分别是两人休息间和三人休息间,所以在我国空间站内不存在睡觉地方不够的情况,所以可以说国际空间站内的线路密集和凌乱,确实是一种垃圾堆。

三、“苹果专卖店”的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是在1998年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见证下签署了合作协议,并于2000年行了首次人员进驻最终在2000年11月宇航员首次在国际空间站内进行生活。
那么国际空间站是如何建造的呢?
在1993年,美国国会对美国在太空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投入的资金进行了调整,也是这一年,国际空间站计划正式启动,并将其首次人员进驻时间从1994年推迟到了1998年。

后来美国国际合作署在同年6月发起了“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计划,并向各国进行了公告,邀请各国共同参与到太空探索项目中。
在此后的时间内,美国与俄罗斯、欧洲空间局、日本宇航局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接触,最终在1998年10月美国国际合作署发起了“国际空间站”建设计划,美国、俄罗斯、欧洲空间局、日本宇航局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就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
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美国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家参与到太空探索项目中,所以就对国际空间站“开放合作”,并将美国的“航天工艺”进行了“输出”,以此来降低各国参与太空探索项目的成本。

那么为了帮助各国更好的掌握美国的“航天工艺”,美国国际合作署就派遣了美国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但是在“培训”的过程中,美国的专业人员会对“所谓的专业工艺”进行“隐瞒”,以此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但是这种“专业工艺”又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国际空间站内的设备接口,众多的设备接口就导致太空站的内部线路凌乱和拥挤的状态。

同时,太空站的建造成本也是巨大的,总共耗资1500亿美元,所以各国也是想要在太空方面“占有优势”,以此来进行卫星的建造和发射等活动,但是这又涉及到国家之间的安全问题。
在太空探索方面,我国的卫星数量也是全球领先,所以各国都想要“获得太空优势”,以此来对我国进行“打压”,但是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技术水平和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结语

国际空间站的凌乱和拥挤反映了太空探索的艰苦与挑战,同时也反应了国际合作的成果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在建设空间站时进行设计和规划的重要参考。

在未来,我国的空间站建设可以根据现有的设计理念,在综合考虑舒适度、工作效率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优化。
我国空间站的整洁和舒适是为了宇航员的身心健康着想,因为宇航员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宇航员的生命安全,而国际合作则是推动太空科技发展和人类共同命运的关键。

所以只有通过国际合作,人类才有可能实现太空探索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宇航员   空间站   斯科特   垃圾堆   雪球   美国   国际合作   中国   太空   专卖店   苹果   我国   国际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