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无堂食”变成“无监管”

近年来,专做外卖的餐饮店铺越来越多,这些店铺的面积普遍较小,投资成本较低,因不提供堂食所以并不与顾客直接接触,经营者往往会选择在网络外卖平台上精心包装、卖力宣传推广以吸引顾客。

市场监管所和“两代表一委员”在一家网络订餐店检查后堂食品加工、原材料使用和卫生状况等。图源:葛宜年/视觉中国

现实中,专做外卖的餐饮店铺存在较为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成捆的食品原材料在地上随意丢弃,狭小的隔间内有人炒菜、有人光脚睡觉,灶台上遍布油污……这是某报记者不久前在某地的“外卖一条街”上看到的景象,可谓触目惊心。同样有不少网友反映,外卖店卫生问题堪忧,“看过之后就丧失了点外卖的欲望”。

外卖到手“美美哒”,背后却是脏乱差,这一反差着实令人糟心。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是餐饮经营者必须守住的底线。专做外卖的餐饮店铺面积可以小,但环境卫生不能差;投资可以低,但食品安全不能丢。如果不讲环境卫生、不顾食品安全,只想着给食品“美颜”,为好评“刷单”,那么即使短期内能够赚得盆满钵满,终究也是搬起“油污”砸自己的脚。

由于位置隐蔽等原因而缺少有效监管,加之因不提供堂食而缺少顾客监督,专做外卖的餐饮店铺才会出现令人担忧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纯外卖店的实际投诉量远低于普通堂食餐饮店铺,“许多时候民不告、官不究,这些店铺往往是餐饮行业‘隐秘的角落’”。正是因为抱着“抓不到我”的心理,这些专做外卖的餐饮店铺经营者日益降低了标准、放松了要求,甚至变成了“脱缰的野马”,在油污中放飞自我,在包装中不亦乐乎。

当然,无堂食不等于无监管。位置隐蔽不是逃避监管执法的理由,不提供堂食也不是不重视食品安全的借口。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还需要在加大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方式、凝聚监管合力上持续下功夫。市场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发放食品安全提醒告诫书等方式,唤醒餐饮店铺经营者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要严查违法违规行为,警示教育一批、取缔关闭一批、整改提升一批,保持高压震慑态势;要善用“互联网+”手段,通过手机随时查看店铺的生产状况,用公开透明倒逼餐饮店铺经营者压实自身责任。

食品安全,事关人人、人人有责。除了靠严格监管、压实责任,还要发挥平台企业审核把关等作用,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让不顾食品安全的行为“人人喊打”,让食品安全防线更加牢固。

撰文 郭雪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油污   环境卫生   外卖   食品安全   经营者   原材料   店铺   顾客   餐饮   食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