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是味“长寿药”,但医生提醒:年过60走路牢记“3不要”

黄大爷是一位年过六旬但是还精神矍铄的退休老人,平日里就喜欢研究怎么养生,这也可以理解,大家都想健健康康一辈子。

最近他在朋友圈里看到一篇文章,说走路是味“长寿药”,长期坚持能延年益寿。

黄大爷一看就像发现了秘籍似的,当天晚上就决定饭后去快步走,以此来每天锻炼。

于是基本上每天吃完饭过后黄大爷就走出家门,开始长达几小时的走路。

他走得不算慢,经常是汗水打湿了他的后背,有时候甚至从傍晚走到天黑。

住在周围的大爷大妈们常常看到他锻炼的身影,纷纷夸他有精神头。

大爷自己也很满意,想着这样坚持走路自己的体质就能变好了。

但是事情没这么简单,几个月过去了,黄大爷不但没有变得体健力壮,还出现了一些不适症状。

他以前很少有腰背酸痛,结果最近的膝关节一直隐隐作痛,有时还伴有轻微的胸闷。

他一开始还想着这是锻炼初期的正常反应,或是年纪大了运动的副作用。

但这些症状过了一段时间还是没好,大爷心里就有点没谱了。

某天早上黄大爷照常坚持走路,突然感到胸闷,脸色苍白、冷汗直冒,站都站不稳。

幸好邻居谢大妈恰巧路过才救了大爷,大爷被紧急送往医院了。

医生经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告诉他,他运动方法不对,年过60,走路牢记“3不要”才更健康。

那么到底怎么走路才能让它发挥最大的好处又不伤害身体呢?

一、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中国的养生之道可谓是历史悠久,其中有一句话估计大家都听过:“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吃完饭溜达溜达对身体好,还能延年益寿。

古代医生眼里,人的消化系统不是孤立的,它和全身上下都紧密相连。

所以,饭后散散步,就是一种调理全身、让气血流通的好习惯。

饭菜一进肚,胃就开始干活了,它开始分泌那些消化用的化学物质,把这些饭菜消解成容易吸收的状态。

但这消化工作不是说完成就完成的,它需要时间慢慢来。

如果你饭后就坐着不动,或者干脆躺着,那食物就在胃里待得时间太长了,胃肠道那得多累?

这么一来胃疼、胃胀这些不舒服就找上门来了,严重的还会胃溃疡。

相反你要是饭后稍微走几步,虽然动作不大,但对身体的好处可不少。

走路能让血液流动起来,特别是往胃肠道那儿走,这样食物就能更好地被吸收。

再说了散步属于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能让新陈代谢加速,消化物质多分泌,帮着食物更快地被分解吸收。

走路还能刺激肠道蠕动,让大便顺利排出,防止便秘,保护肠道健康。

这对于老年人来说很有用的,有的老年人不爱活动,天天坐着,消化系统出问题的风险可不小。

除此之外,散步还能把餐后的血糖降下去,顺便还把多吃进去的热量消耗掉一些,这样不容易胖。

有些人家就喜欢在饭桌上说些家长里短的烦心事,弄得人吃饭都不香了。

所以饭后散步还有个好处,就是能让你从吃饭那种烦心事缠身的状态中暂时解脱出来。

出门转转,脑子放松放松,家庭压力也减轻不少,对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一边散步,一边欣赏欣赏周围的景色,深呼吸几口新鲜空气,更是能提升身体活力,增强免疫力。

所以你看,饭后散散步这一箭双雕的事儿,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做呢?

二、走路牢记“3不要”

1.不要过度疲劳

散步确实是一项非常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强度低又简单,用不着什么器械。

不过对老年人来说,散步虽好,也得悠着点儿,不能累着自己。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岁数大了,身体机能难免会退化,关节不那么灵活了,肌肉力量、心肺耐力也没年轻时那么好。

所以散步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不能硬撑。

刚开始散步,不妨选个短点儿的路线,别给自己太大压力,确保走得轻松、舒服,别让关节、肌肉承受太大负担。

走的时候,步子要稳,别追求速度快走,等会体力不够了又慢了,那样反而容易累。

刚开始可以每天走一小段,然后慢慢增加步数,比如多走几分钟、多走几百米。

这样呢,身体有个适应的过程,不容易疲劳,还能逐渐提高耐力。

散步的频率也很重要,可别一鼓作气连着好几天猛走,得给身体留出足够的恢复时间。

另外散步的时候,有能力的老人可以顺带做一些简单的肌肉锻炼和拉伸动作,这对保持关节灵活性、增强肌肉力量很有帮助。

老年人散步不是体育竞赛,讲的就是个适度、渐进、科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到散步带来的种种益处,又不让身体受罪。

一般建议每周散步3到5次就差不多了,这样既能达到锻炼效果,又不至于过度疲劳。

2.不要空腹走路

过了60岁的老年人得记住了,走路锻炼虽好,但可别空着肚子就出门了,小心出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老年人的消化系统,不像年轻人那么有力,但是消化要用到的体力可是一点没少。

要是饿着肚子剧烈运动,特别是长时间快走什么的,血糖很容易就降下去,出现头晕、没力气、恶心想吐这些低血糖的症状。

再一个万一来个晕倒、摔跤,增加了骨折的风险,你说这多危险。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饭后散步,这样既能锻炼身体,又不用担心饿得难受。

所以老年朋友们打算出门走路锻炼之前,一定要先保证身体是“满电”的。

可以吃点包子之类的,让肚子里有点东西,或者喝点水,让身体有足够的能量应对运动。

老年人挑走路的时间和地点也得讲究,刮风下雨、雾霾天或者车多人挤的地方就别去了。

找那种环境幽静、空气清新的地方走走,对身心健康更有利。

3.不要饭后立刻快走

过了60岁的老年人,饭后可别急着快走,小心对身体不好。

你想,刚吃完饭,胃里满满当当的,消化系统正忙着干活呢,这时候需要大量的血液去支援。

可要是你这时候去快走,身体一看你去运动了,得给运动的肌肉供血去。

于是分配给胃肠道的血液就少了,消化功能就受限了,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一影响就更大了。

要是饭后马上快走,很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胃胀、肚子疼这些就找上门来了。

所以建议过了60岁的老年人,吃完饭最好别急着活动,特别是别快走。

可以等会儿,先慢慢走,这样能让胃先消化,缓解饭后马上运动的不适感。

或者你也可以饭后等一段时间,等消化得差不多了,再去做些强度更大的运动,这样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保护消化系统的健康。

老年人选运动方式的时候也得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挑适合自己的。

慢走、打打太极拳、练练瑜伽什么的都是不错的选项,既能活动筋骨,提高身体素质,又能延缓衰老。

走路对老年人来说,确实是个健康的运动方式,但饭后立即快走就不推荐了,会影响消化吸收,不但不有益健康还可能有害健康。

年过60的朋友们,饭后运动悠着点儿,挑对时间和方式,才能真正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三、注意走路时掌握些技巧

走路这东西对老年人的寿命确实有积极的影响,有人把它比喻成“长寿药”也是挺形象的。

不过医生们也提醒了,特别是到了60岁以后,光知道走路好还不够,得掌握些技巧,才能确保走得健康。

这可不是杞人忧天,而是真心希望大家能正确看待追求长寿的愿望和方法。

到了花甲之年,身体机能难免会走下坡路,关节骨骼也容易出问题。

这时候,如果不讲究走路的技巧,不注意步态、姿势、速度这些,很可能好心办坏事。

不但没锻炼到身体,反而加重了负担,甚至造成损伤。

所以得学会怎么正确地走路,尽量减小对身体的不良影响,让走路真正成为助力健康长寿的好帮手。

当然了,走路可不是单纯为了多活几年,更关键的是享受这个过程。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走路可以是让自己放松的方式,可以是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时光,也可以是和家人朋友边走边聊的美好时光。

无论多大岁数都应该珍视走路这件事,把它当作一种健康生活习惯,一种生活的享受,而不仅仅是奔着长寿去。

用心对待走过的每一步,用正确的走路姿势迈开大步走向健康长寿的生活。

让每一天都充满活力,洋溢着快乐,这才是追求长寿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内容来源:

三九养生堂2019-09-18 09:09

谢宝莹医生

2024-01-03 10:36

39健康网

2024-01-13 17:3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长寿   消化系统   大爷   老年人   饭后   关节   肌肉   老年   身体   医生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