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成功奔月!中国首次载人登月,有女航天员?刘洋想上去

文 | 林轻吟

编辑 | 林轻吟

航天强国美国飞行器发射失败,我国却觉得发射航天器已经不能满足科研需求,要实现载人登月,宇航员刘洋罕见发声提出自己的一个小目标。

中国首次载人登月能实现吗?有没有女宇航员呢?

循序渐进

嫦娥六号成功奔月,要为我国带回2000克来自月球的土壤等物质,方便我国研究人员进行研究。

我国研究人员欧阳自远等人第一次研究到月壤,研究的还是美国赠送给我国的,美国不光完成了月壤的采集工作,还成功实现载人登月工作。

这离不开美国大量工作人员的努力,他们甚至为登月计划能顺利进行,请来物理学家、科学家、纺织工人等,让他们都能为登月工作做出贡献。

而我国开展登月项目的同时,也在向各大研究单位和学者收集建议,希望能为我国登月器制造一个结实耐用的外壳和合理的结构。

阿姆斯特朗载人登月,是人类首次载人登月,意味着美国的航天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可从那以后的几十年时间,他们的航天事业几乎没有溅起什么水花。

这让人一度怀疑美国的载人登月、月壤采集等活动究竟是不是真的,对于这个问题,我国的欧阳自远等研究人员已经证实过。

欧阳自远和其他研究人员,都能分辨出月壤是否来自月球,或者月壤多年前是什么形态。

比如研究人员检测的月壤,在几十年前还是石头,后来经过自然反应变成土壤,他们也是可以检测出来的,荷兰博物馆曾经展出的一块“月球岩石”,就是靠研究人员检测是假的。

这样的话,美国赠送给我国的月壤,经过我国研究人员详细检测,还没有被指出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它就是真的月壤。

不光美国采集到的月壤是真的,美国的载人登月也是真的,而我国刚建国的时候条件有限,航空航天技术和美国存在一定差距也可以理解。

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几十年后的今天,已经走在要实现载人登月的路上了,比如嫦娥五号登月采集月壤、嫦娥六号登月采集月壤,都是为载人登月铺路。

今年2月29日,中国青年报公布我国2030年的载人登月计划,究竟是哪一位宇航员会成为我国登月第一人,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信源:中国青年报2024-02-29《2024中国载人航天两大任务披露:空间站应用发展和载人月球探测》

刘洋是我国第二代宇航员,她参加今年5月3号这一期的《鲁健访谈》节目时,在讲述宇航员登月困难的同时,还提出一个颠覆众人认知的事实。

信源:鲁健访谈2024-05-03《对话刘洋》

坚韧不拔

在我们的认知里,刘洋是空军二级飞行员、我国第一名女飞行员、运输机飞行员,获得过“三级航天功勋奖章”,履历相当出色。

甚至出色到我们会忽略刘洋是一名女性,她的体力只有男性的三分之二,意味着她要付出比男宇航员更多的努力,才能让自己的身体力量和综合素质达到一定标准。

本来刘洋能顺利完成训练,让自己的体能达标已经要耗费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她却还能在繁忙的训练之余,去考取博士学位让自己给女儿树立更好的榜样。

在外人看来刘洋这一路无论是成为飞行员、宇航员还是博士,一路走来都顺风顺水,可只有刘洋自己知道,她曾经付出过多少努力。

刘洋曾分享过自己在训练中的状况,表示自己刚参加训练的时候,身体素质并不是班里最好的,她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加强训练,最终获得优异的成绩。

老师表示别的人都是从平地上攀登珠穆朗玛峰,可刘洋却是从吐鲁番盆地往上攀登珠穆朗玛峰,她体能达标甚至拔尖的背后,离不开她付出的无数心血和汗水。

于是主持人鲁健问到刘洋,如果有雄鹰和蜗牛同时在爬金字塔,刘洋是雄鹰还是蜗牛的时候,刘洋毫不犹豫地表示她是蜗牛。

刘洋还讲到她执行任务时,只是做出一个很微小的移动,就会出现身体无力感觉到很累的情况,这让她产生过深深的自我怀疑。

她觉得自己明明已经很努力地进行训练,不应该是这样的结果。

刘洋就联系到师兄聂海胜等人,让他们能为她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

聂海胜建议她出舱的时候,让脚找一个着力点,方便她干其它工作的时候能用得上力气。

除了聂海胜,刘洋还从其他宇航员前辈那里了解到,在太空中行动慢一点没关系,关键是要稳下来,这样不容易出错。

刘洋2012年执行航天任务的时候还年轻,没有特别理解前辈们们的观点,但她执行任务的次数变多后,越来越重视前辈们向她提出的建议。

她身上有着我国每一个宇航员的影子,今年她参加5月3日的节目时,也提出她的一个小目标,这是她的目标,更是全体航天人的目标。

刘洋提到了我国要实施的载人登月计划,距离这项计划正式开展,还有五六年的时间,她要加强训练,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但她已经是孩子的母亲,上有老下有小,究竟是分给工作的精力多一些,还是分给家庭的精力多一些,对她而言很重要。

鲁健本想问刘洋是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的,而刘洋的回复很独特,她的思路和也普通人完全不同。

刘洋提出平衡家庭和工作,并不是靠她一个人完成的,因为她的工作无论多么出色,都离不开背后的家人在托住她,为她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她认为自己获得的成功和荣誉里,有家人的默默付出,正因为有这么坚强的后盾,她才能无后顾之忧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至于到2030年我国实施载人登月时,50多岁的刘洋究竟能不能成为我国首次载人登月第一人,她表示年龄对宇航员而言只是一个数字。

我国宇航员未来向迈出的一小步,将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而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背后,凝聚了几代人的智慧和心血。

往期精彩推荐

报复太快!中国高铁被踢出保加利亚,如今西班牙无法交付取消项目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END---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珠穆朗玛峰   中国青年报   宇航员   美国   飞行员   嫦娥   月球   研究人员   中国   航天   我国   工作   刘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