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节,游客越来越穷了,还是越来越会过了

回到工作的第一天,早上像往常一样摸鱼聊天

自然,谈到假期的奇妙经历。

今年的槽点,仍然是住宿费,但吐槽的方向与往年完全相反。

聪哥提前半个月预订了张家界的酒店,出发当天又看了一遍,好家伙居然便宜了200多元,赶紧退回重新预订。

去年,酒店民宿集体毁约涨价的消息依然历历在目,没想到今年毁约成了游客。


还有更狠的。

博哥白天在景区玩耍,晚上开车去隔壁城市住两个小时。为了节省200元的房费,他像狗一样累。

累了又累,但是省钱的感觉真的很爽。

他们很酷,有些人不太酷。

草哥在长沙铜官窑附近开了一家民宿。去年五一期间,客房单价至少为500元 元/晚,每天都爆满。

虽然今年依然客满,同样忙得天昏地暗,但房费直接跌到了两三百。

等了几个月准备赚大钱,结果真的没赚多少...

一、热与冷

据交通部统计,5月1日~全国人员流动量预计为13.6亿人次,日均超过2.7亿人次。

比2019年同期增加24.1%。

再看航班数据,预计假期全国总起降151612架次,日均30322架次。

比2019年同期增加36.2%,比2023年增加8.99%。

仅从数据上看,今年的小长假,似乎过于火爆。

但是在人气和忙碌的背后,却是机票价格集体大跳水。

五一假期国内经济舱均价852元,比假期前7天下降22%!

其实这种情节是去年发生的,原因也差不多。

一方面,各大航空公司增加了运力,市场供过于求。

另一方面,由于铁路运输的分流。

国铁集团预计,今年假期铁路客运量将超过去年同期1.33亿人次。

但是这两个,都只是纸上的说法。

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性价比。

显然出行人数这么多,怎么能供过于求呢?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性价比更高的火车,导致没有人买机票。航空公司别无选择,只能打骨折,热门航线的票价甚至一度降到300多元。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言而喻:每个人都可以接受有底线的消费,但是想让人们再像以前那样大手大脚地花钱,已经不现实了。

这也是酒店民宿价格跳水最重要的因素。

人类的意志,是造成一切现象的本质。


去年,机票价格和今年一样脆弱,但酒店B&B的价格仍然很强劲。你一定还记得“酒店刺客”的名字。

结果今年突然受不了了。

老实说,这种变化太快了,让人措手不及。

根据途家发布的《2024年五一民宿出行预测报告》,虽然热门城市的预订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左右,但今年无疑是五一最热的假期。

但是B&B的价格大幅下降,比如北京下降了17%、福州下降22%、重庆下降了12%...

当然,酒店B&B降价的原因有很多。

例如,B&B的数量增加了。任何行业都是这样。有更多的人进入游戏。每个人都忍不住卷起自己。

但是最重要的是,肯定还是上面说的,消费者变得“抠”了,店主们不得不降价。

如果你不降,别人就降。

赚多赚少,总得先赚,对吧?


所谓游客变抠,正儿八经称消费降级,这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个词。

以下是恩格尔系数的趋势,反映了居民吃喝占总消费的比例。

恩格尔系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在下降,这意味着居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

2019年,该值突然上升,未来几年未出现明显下降趋势,2023年比2019年高出1.7%。

虽然上升不多,但足以反映一些问题。


随着恩格尔系数的上升,许多人认为这反映了人们对非必要消费的渴望减弱。

我个人认为不是这样,至少不完全是这样。

“不必要”消费真的是“不必要”吗?

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疫情前后,中国的消费主体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人:以前是储蓄偏好,现在是小消费倾向。

中国的消费复苏是真的,消费降级也是真的!

这不是悖论。

二、复苏降级

在《贫穷的本质》一书中,穷人一旦有了一点钱,就会优先购买烟酒等非必需品,而不是更好的食物。

我记得听爷爷说过,他年轻的时候,经常把家里的鸡蛋换成烟,而不是改善食物。。。可以看出,“充满温暖和欲望”这句话可能是错误的。

大多数情况下,根本不需要“饱暖”,穷人宁愿吃得差一点,也要省钱兼顾其他需要。

这种行为在经济学上也被称为“口红效应”。

字面意思:每当经济低迷时,女性对名牌服装和珠宝的强烈消费冲动就不得不转移到相对便宜的奢侈品,如口红。

虽然生活拮据,但即使出门前可以涂最便宜的口红,也能给自己带来一点仪式感。

同样,男性也被迫压抑自己对豪宅和名车的渴望,转而用闲钱享受一些廉价消费。

所追求的,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安慰。


口红效应的多轮经济周期验证来源:百度

口红效应对应的主要群体有两个特点:1。有中产阶级的心态;2.没有中产阶级的钱。

恰好中国相当一部分人都属于这个群体。

尤其是大多数30岁以下的年轻人,无论是心态还是消费水平,都可能被各种自媒体和鸡汤洗脑。

有趣的是,他们过去从未有过,将来也越来越难成为中产阶级。

因此,口红效应在中国并非临时现象,必然会持续很长时间。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另一个趋势:中年人涌入租赁大军。

贝壳研究所最近发布了一个惊人的数据:2023年,35岁以上的租户占全国40个重点城市租赁交易的35%以上,比2021年增长4.9%。

相比之下:30岁以下,尤其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租房比例反而下降了。

如果年轻人租房,那就没办法了。积累太少,首付不够。

然而,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这表明我们社会的整体心态发生了变化。

这种转变对个人来说是件好事。


在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的前十年,人过中年,拖家带口租房,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这是过去20年被“特色”房地产市场压迫舆论造成的历史伤疤。

但在过去的两年里,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不买房子会被认为是“混合不好”,但生活质量实际上是“生活得更好”。

抛开长期畸形的“租售比”不谈,生活是给自己的。当租赁市场发生变化时,好房子越来越容易获得,选择租房也越来越自然。

对于一些消费和服务业来说,房地产的寒冬可能不是鲸落万物。

另一方面,正是因为买房、买车、消费名牌的人越来越少,导致很多人手里的活钱越来越多。

事实上,如果你攒了一笔钱来支付首付,现在突然没有这种需求,你会突然意识到,按照最初的艰苦生活方式,钱根本不能花!

没有抵押贷款的麻烦,存款也可以每月吃利息,这不好吗?

即使现在的钱越来越难赚,但是大多数人却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和朋友,幸福感也在上升。

这被称为“迪士尼效应”——是指经济越萧条,失业人数越多,假期越晚,迪士尼的客人越多,娱乐业就越发达。相反,在经济上升期,人们疲惫不堪,但娱乐时间很少。

一般来说,出去玩毕竟不是奢侈品服务,普通工薪阶层偶尔消费一两次也不会影响生活质量。


结合“口红效应”是目前最真实的情况:人们会用相对便宜的消费行为来取悦和麻痹自己。

虽然消费不再“高”,但频率增加了。

今年五一假期的情况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根据携程的数据,今年四线及以下城市旅游预订单同比增长140%,明显高于一二线城市。

县级市场门票订单同比增长151%、酒店预订订单同比增长68%,远高于一二线城市。

云南芒市、吉林延吉、西藏林芝等支线机场城市的机票预订量翻了一番...

就像去年红极一时的淄博和哈尔滨一样,在越来越注重性价比的氛围中,水流向低处自然成为最理性的选择。

三、尾声市场是社会的镜子,一切的流行都反映了公众需求的变化。

归根结底,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无论多么困难,情感需求都不会改变。

就像品多多的“真香”法则一样,大多数人并不真正喜欢这样一个购物平台。这只是一个在这段时间内退居第二的选择。

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哲学逻辑中,我们只能选择后者。

与哈尔滨相比,欧洲的雪山和街景可能更浪漫;与长春相比,昆明是真正的春城,新马泰的热情更好;与沈阳相比,北京的紫禁城真的很宏伟;马尔代夫的风景比大连更有吸引力。

谁不知道?但当你看到机票、酒店和各种消费的价格时,突然回头安慰自己,大连也有大海,哈尔滨也有俄罗斯建筑,长春也有烧烤食品,沈阳也是古都。

只要朋友圈没有定位,谁会知道你是去巴黎卢浮宫还是哈尔滨制药第六工厂总部,谁会在乎你是去圣彼得堡还是中央大街,谁会发现你是去东京还是新民大街?

也许,真正的旅游应该是这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恩格尔系数   哈尔滨   中产阶级   口红   中国   效应   假期   去年   游客   酒店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