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进步-ThinkPad T14p 2024评测

在遥远的某东大,曾经有一个部委是独立王国般的存在,长期以来由于其特殊的垄断地位,竞争力一直孱弱。直到某天某位部长上任,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从单项技术,一列拳头车辆,一条标杆线路开始,逐渐使得我国在这项领域走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其中的波谲云诡直到现在都让人啧啧称奇。

无独有偶,某世界第一的笔记本公司内部也有一个独立王国式的品牌,其地位与某部不能说是一模一样,也只能说是十分相似,评价自然也差不多。因此想摆脱原有桎梏,从单个拳头产品开始的跨越式进步也是正确的一条道路。

以上纯属胡编,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而在ThinkPad中,T14p正是承担了“敢为天下先”,在保持ThinkPad原有底色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更强大,更完美产品任务的主力机型。

选购建议:

由于本机是现在市场上绝无仅有的搭载双内存插槽的高性能轻薄本,因此并不能直接用其他同类型产品的选购建议来套用。最主要的不同在于,因为有后期自由升级的权利,所以在本机上16G内存并不是洪水猛兽了。只不过本机现阶段并没有提供最低配,有点可惜。

配置一览+配件展示:

这里再用我现在已经拿到的机型,来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吧,因为没测完所以详细结果先不能放出来了...只能说一些我个人的分析。

我这次拿到的是T14p的皇帝版本,也就是所谓的元启版,售价14999,简单讲机器上几个比较值得一说的地方:

我这个独显版用的140w小砖头,比iPhone 15 Pro稍微小一点点。

如果是核显版,用的就是100w的砖头了。这其实比较尴尬,如有想要更便携的适配器,那建议买100w的口红电源。

设计与外观:

机器的A面设计与之前评测过的X1 Carbon大体上别无二致,左上角的ThinkPad logo都换成了黑色贴片方案,看起来平添了几分高级感,相比上代的原色钻石切割凸起方案,更不容易损坏。右下角的Lenovo不锈钢片很遗憾没跟上旗舰机用黑色,银色的仍然比较炸眼。整机的黑色外观处理看起来改进了方案,变得更黑了一些,个人给好评。当然还有今年所有联想中高端机型都逃不掉的凸刘海。

BTW,珍惜A面还有ThinkPad logo的ThinkPad吧...

给个特写,可以发现与X1 Carbon碳纤维A壳上铝合金的凸刘海不同,本机铝合金A壳上的凸刘海变成了塑料的,看来凸刘海也分三六九等哈。左上角写出了本机的型号,当然,这并不能掩盖整个刘海设计的愚蠢。

今年本机在B面上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去掉了上代的立轴设计,改为了现代笔记本更常用的下沉轴。如果非要洗地的话,那就是下沉轴设计可以在没有大下巴,也不增加A壳厚度的情况下,用上像3k 120hz这样的好屏幕。其他的变化就是缩窄了上边框,刘海凸的更明显了一点。

不过我还是觉得这机器保持立轴,哪怕付出一些屏占比的代价,就留一个在现在市场上的独特外观也是值得的,这还不说这对于机器内部结构布置上的帮助,以及可以在后部布置接口的好处。

最后就是因为本机的型号已经写在A面的刘海上了,因此取消了B面右下角的型号名称,又一个传统元素的丢失。

C面的设计其实没有太跳脱的地方,因为C面不需要布置扬声器开孔,因此键盘的位置相对上移,给触摸板和掌托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手大的人也不用担心会放不下手了。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因为C面是带类肤质图层的塑料,因此不仅质感不差,也间接避免了同类型产品上经常出现的掌托漏电问题,一举两得。新版类肤质涂层相比上代在之前很多人关心的留下手印方面的表现也有很大进步,大部分人都可以放心买了。

只不过因为本机的尺寸已经扩大到了14.5吋,因此横向宽度相比上代14吋的屏幕会更宽一些,但键盘却没有舍得重新开一块,因此键盘两侧的边框看起来有些宽,指纹/开机键二合一的按钮摆着两边的空位还挺大。键盘下方是尺寸很大的玻璃触摸板,迟到许久的升级。C面的右下角是今年新款的下凹式logo。

D面的设计没有太大亮点,依然是ThinkPad惯用的向内大力收窄的ID设计,只不过因为这代机器本身没有上代那么厚,因此视觉上稍微协调了一点。脚垫从原来的四个小的改成了两小一长,上方的做成了一长条以防止热风回流。扬声器位置改到了直接对人的方向,比较少见。

内设与接口:

B面上方的小刘海中,T14p见缝插针的布置了双麦克风,支持ThinkShutter物理开关与IR红外人脸识别的FHD摄像头模组与摄像头指示灯,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ThinkPad T14p搭载了ThinkPad最新的标准全尺寸键盘,拥有1.5mm的键程和较脆的回弹手感。相比上代的主要变化包括:

键盘背光依然只能说是差强人意,主要的原因还是空格这样比较大的功能键的背光有断点问题,其他键位处的亮度倒是足够。

指点杆系统依然使用的是带传感器的型号,和X1等旗舰机型保持了一致,新的传感器版小红点使用起来非常省力,定位更加精准并且基本杜绝了困扰红点用户多年的漂移问题,我个人强烈推荐所有红点用户来试试这个新款的小红点。和新的指点杆系统一起,下方的三键也换成了完全平面的型号,不过熟练后并不是非常影响红点的使用效率。

今年的触摸板有比较大的进步,首先是材质从塑料换成了玻璃,其次是尺寸从115x55扩大到了115x60,尺寸基本上能够满足日常使用的所有需求,就看啥时候能在不牺牲三键的情况下上全域按压了。

机身左侧从左至右依次搭载了一个HDMI 2.1 TMDS(从这也能看出来这机器并不支持外接显示器独显直连),两个雷电4,一个支持关机充电的USB-A 3.2G1和一个3.5mm耳机接口。

机身右侧从左至右则依次搭载了一个USB-1 3.2G1,一个千兆的rj45网口和一个锁孔。

本代ThinkPad T14p的接口不管是种类、数量还是规格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相比上代增加了一个USB-A接口,一个rj45接口,都是非常实用的东西,雷电4从一个升级到了两个,要是能再增加一个SD读卡器就好了。

同时从图中还能看出,T14p依然支持ThinkPad标准的一字马,转轴可以打开180度。除此之外,本代因为下沉轴,所有的接口都必须布置在侧面,水线不可避免的下移,再加上机器本身变薄了一点,因此侧面的线条协调了非常多,颜值也有不小进步。

屏幕:

上代ThinkPad T14p的屏幕一直是那机器饱受诟病的一个地方,高情商的奖,和万元级别的X1 Carbon同屏幕,低情商的说,和4000出头的小新 Air 14 Plus不幸撞了屏幕。因此在今年,立志于跨越式进步的T14p在屏幕上也进行了非常激进的自我革新。直接抛开了去年ThinkBook 14+使用的14.0吋2.8k屏,来到了和今年14+完全相同的低配2.5k 90hz 350nit 100%sRGB,高配3k 120hz 430nit 100%P3的规格,尺寸也来到了我个人更喜欢的14.5吋。只不过因为ThinkPad一贯的”传统“,本机只有搭载U7/U9 CPU的高配版上才有最豪华的3k屏幕。

用Display Cal软件搭配蓝蜘蛛X校色仪对屏幕进行测试,我这台ThinkPad T14p的屏幕表现相当不错。这块屏幕的实测最大亮度为434.9尼特,对比度1167.4:1,亮度超过标称值,但是对比度稍低低于标称值。作为创意设计PC的屏幕,在硬素质上是没有太大问题的,而对于本机绝大多数核显配置的高性能办公笔记本的定位来说就更是绰绰有余了。

色域覆盖方面,这块屏幕理论上应该拥有100%P3的色域覆盖,但实际上因为在测试色准的时候必须打开ACM功能,ACM打开的时候系统会根据白名单判断是否要切换到广色域模式进行显示,因此我只能测出sRGB下的色准表现了。在sRGB模式下,这块屏幕拥有98.5%的sRGB色域覆盖与103%的色域容积,能够几乎完美的覆盖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sRGB色域,而在需要P3色域的创意设计等场景下,又能够自动的切换到同样校色过的P3色域,还是一个很不错的功能。可以说在办公,观影,图像处理方面,这块屏幕的色域表现都是够用的。

上图就是ACM功能的开启界面,不过这个功能相比之前的传统切换,仍然有两个弱势,首先是不再支持手动切换到P3,导致我后面的P3色准没法测了(,另一个是这个选项是会带来额外的功耗,因此在电池环境下如果想要延长续航,可以手动把这个功能关闭。

在默认的sRGB下,因为支持出厂校色,这块面板自然的色准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最大ΔE3.43,平均ΔE0.83的表现完全能够在不做任何二次调整的情况下胜任几乎全部的创意设计、观影等工作。最大ΔE主要是出现在了红色上,并且也是这个颜色稍微拉高了整块屏幕的平均ΔE,不过瑕不掩瑜,这块屏幕的整体表现还是非常优秀的。

色温方面,ThinkPad T14p的这块屏幕是偏冷的调教风格,10%以上亮度时就会上到接近7000K,比较符合亚洲人的观感。

伽马值的表现也还可以,25%以上亮度时,才能达到标准的2.2附近,不过更高亮度下也没有出现飘高,这个表现算是可以接受。

性能与散热:

CPU性能:

我手中的这台ThinkPad T14p皇帝版搭载了来自Intel的酷睿Ultra9-185H处理器。这也是今年酷睿Ultra处理器中定位最高,性能最强的型号。作为i7-1370P与i9-13900H的后代,拥有6P 8E 2LPE,16核22线程的规格。最低端的Ultra 5 CPU部分阉割了两个P核,中高端的Ultra7在CPU的核心规格部分完全一致,但在频率上比不过Ultra9。

接下来进入性能实测部分。首先是大家都很熟悉的CineBench理论性能测试,在最新的CineBench 2024测试中,ThinkPad T14p上的这颗U9-185H拿下了单核110分,多核917分的成绩。当然作为渲染项目,155H的性能在RTX 4050的7683分面前就显得不那么够看了。而在我们熟悉的的R23测试中,本机的单/多核得分分别为1869/17955分,而到了R20中,则分别为719/7025分。其实作为U7的加强版,U9的多核能效相比U7进步的非常有限,主要的优势还是在单核性能上。

简单对比几个我测过的酷睿Ultra的机型,可以看到U9的单核性能相比U7,普遍是能够拉开差距的。但是多核性能,其实说白了就还是更看机器本身能提供的功耗了,因此14+上的U7在多核上甚至小幅反杀了T14p上的U9。但是这个套路仅限于U7/U9,U5比U7少俩大核,反杀是绝无可能了。

而在考验性能释放稳定性的R15测试中,本机的性能波动会相对剧烈一些。前10次倒还好,只有一次掉到了2300附近,但是后面的波动就比较剧烈了,最低能到1755附近,最高又能回到2600以上,CPU的性能发挥还有继续进步的空间。

Blender的CPU渲染,也是一个体现CPU持续性能的地方,这代T14p的渲染时间缩短到了2分25秒,相比上代有显著的进步,相比14+也只慢了10s,表现还是很不错的。

显卡性能:

而在独显方面,今年的ThinkPad T14p只有一种独显可选,那就是RTX 4050,采用AD107核心,拥有2560个CUDA核心,搭载了8G 96bit的GDDR6显存,最高功耗60w。相比大家更熟悉的4060,主要的阉割点是核心规格差了20%,显存少了2G,位宽也因此少了32bit。图形性能相比同功耗的4060,大概会损失15%。

我也咨询了PM为什么只提供RTX 4050这么一个在国内相对非主流的独显,PM的解释大概是两个原因,首先是本机的整机性能释放只有80w,给显卡的功耗就只剩下60w了,这个功耗下4060的性能损失会比较大,其次是本机搭载4050的价格就已经相比上代涨了不少了4060的配置估计会超过绝大多数人的接受范围。

跑了下针对DX12性能的Time Spy,针对DX11性能的Fire Strike以及针对DX12U的Speed Way,分别得分7391,19286和1755,可以说,PM之前说的话还是比较实诚的,本机上的这块4050的表现确实只能说是差强人意,再加上不支持独显直连也不支持软件屏蔽,因此我才在前面给出了独显有硬挂嫌疑的评价。

简单对比一下,本机60w的4050相对TB16+上接近满血的版本,性能弱了11%,而相比TB14+上的85w版本也差了9%的性能,而在正常的CPU+GPU均高负载的情况下,CPU和独显抢功耗的问题也会凸显。这还是本机的独显版本普遍价格较高的情况下,就看能不能接受这个表现了。

我也简单的测了一下核显的性能,表现中规中矩,主要的瓶颈来自于DDR5的内存频率低,因此用作显存的内存带宽不足。

内存硬盘性能:

内存方面,ThinkPad T14p 2024在同类型的产品中(双风扇,带独显的14吋非游戏机型)绝无仅有的搭载了双内存插槽的设计,这实际上是一柄双刃剑,在给其带来强悍内存拓展性的同时,也降低了其内存的性能。不过对T14p的用户来说,可以自行升级到更大的容量,而非追求那一点点额外的性能,这可能是更优的结果。我自用的T14p也会在后续升级到96G的内存容量,那时候因为内存控制器的限制,内存性能还会再降低一些,但是对我日常的工作来说,几乎没有影响。

硬盘方面,由于我手里的是工程机,硬盘与正式的量产版本不同,因此没有做硬盘相关的测试。我会在后面我自用的那台T14p上进行性能的补测。

办公性能:

PC Mark10的现代办公标准测试,得分7404,表现中规中矩。

创意设计性能:

而在生产力环节,本机的表现也非常不错,在32G内存和比较不错的CPU性能的加持下,本机的PS得分达到了951,已经足够完成绝大多数简单的图片处理场景了。而在负载更大的PR测试中,因为是独显的机型,外加内存,CPU的性能也不弱,因此795分的成绩也算是同类产品中的中上等,当然,肯定是比不了HX CPU+独显的机型了。

游戏性能测试:

游戏性能方面,首先是负载比较低的经典3A大作古墓丽影暗影,在使用原生的3k分辨率(这已经比绝大多数游戏本的分辨率还高44%了),全高画质的情况下,本机的平均帧率能够达到63,畅玩。

但是游戏负载一上来,比如2077的3k+高画质,本机的4050+80w整机性能释放就有点撑不住了,35帧的游戏体验还是比较难受的。

因此针对这种对硬件压力明显高一档的游戏,个人更建议降分辨率到2.5k,同时把画质调到中。比如上图就是按这个设置调整后再做的BenchMark,帧数就能够达到50帧以上,进入了可玩的帧数区间。

烤机性能测试:

以下性能测试成绩均基于Windows性能滑块调整到最佳性能,室温25度的环境下进行。

单烤CPU,ThinkPad T14p 2024的CPU功耗最高可以上升到82w,但是稳不住,会在保持波动的情况下快速下降到55w附近并停止,随后CPU功耗会继续浮动,但是功耗一直在55w附近。CPU温度最高只有98度(今年酷睿Ultra的CPU最高温向上放宽到了110度,这个CPU最高温算低的),最后会在86度附近进行波动。

单烤GPU,ThinkPad T14p的GPU功耗也有一定的波动,但相比CPU还是稳定很多的,一直保持在60w附近,同时温度则非常低,最高不超过74度,这在小尺寸的RTX机型中算是非常难得的。

双烤时,CPU的功耗最高能到81w,但随后就会剧烈降低,在47w附近徘徊一小段事件后,降低到20w附近并保持稳定。同时,GPU功耗会现在35w波动一段时间,随后上到60w,但是稳不住,会有比较明显的波动,随后在60w保持一段时间后(此时整机的功耗是80w),再次进行非常剧烈的波动。所以这机器的独显调的确实是...这段时间内CPU温度最高上到82度,随着CPU的功耗降低,会保持在70-74度中间,同样是同类产品中非常低的。

表面温度方面,因为改用了全新的牛角式散热,因此在表面温度的分布方面这机器好了不少,但是因为性能释放的进步更大(直接加了20w),以及噪音表现还是很低,因此表面温度还是相比同类型其他产品稍高。双烤20分钟后,WASD区域达到了39.8度,右侧回车区域38.5度,都是微微有热感。键帽最高温出现在字母”M“的位置,49.3度。这个就算是轻薄本上比较高的表面温度表现了。

不过双烤时的人位噪音表现延续了ThinkPad一贯的出色表现,只有45.1分贝,且没有什么高频高音,在同类机型中可以说是表现非常好。

软件:

其实ThinkPad机型一直有一个大家不太注意的到的优势,那就是所有的调节,包括性能,色域切换,独显直连等,全部都是基于系统设置进行调节的。

因此,整机里面所有的联想全家桶,全部可以到手干掉,不会影响任何正常使用。

比如图中就是本机进行性能调节的地方,不仅简单直接,而且省去了独立控制中心与系统性能控制相互冲突的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

续航&充电:

在室温25度,在系统设置中把电源模式调整到最佳能效(,刷新率选择60hz的情况下,分别在120nit和屏幕全亮度的情况下进行了PC Mark8/10的续航测试,对结果进行了简单的汇总:

因为性能调教比较偏保守+屏幕支持PSR功耗更低,再加上电池也有75wh的大容量,因此本机的续航表现可以说是相当不错。就算是在最极端的全亮度跑PCM8的Work测试,也有接近7小时的续航,这对于日常办公来说是完全足够了。且我这台机器还是独显版本,因为不能切纯核显,所以只能在混合输出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因此核显版本的续航肯定还会更佳。

充电速度一直以来是ThinkPad T14p的一块软肋,比较可惜的是在联想全系都开始普及笔记本超级快充的同时,ThinkPad还是落后了一些。在使用原装的140w充电器进行充电时,本机的最大充电功率虽然能够短暂的摸到70w,但是马上就会掉到47w,随后会非常缓慢的网上涨到53w左右的样子,基本没有前期峰值功率快充的过程。半小时内,本机只能从4%充到35%,一小时能到65%,完成充电需要一个半小时,在联想的笔记本里,这算是比较慢的速度了。

拆解&拓展性:

本机的可维护性相比上代有了巨大的升级,只要拧松D壳上的所有防丢螺丝即可取下后盖。机身的内部设计如图所示:可以看到为了兼顾H45 CPU,4050独显及显存还有双内存插槽,本机内部已经挤成了啥样...

本机采用了双风扇散热管的散热模组。左侧的核心是显卡,有一根小热管在显存颗粒上方负责均热;右侧的核心是CPU。CPU左下方是双内存插槽。两个风扇下方分别是2242/2280的硬盘位,再下方是电池,电池下方则是面向人位的双内存插槽。机身两侧的所有接口上都有金属片进行接口加固,拥有更好的可靠性。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本机的设计有诸多限制:因为ThinkPad更为严格的品控,不管是元器件的间隙还是元器件本身的体积,都比常规机型要更大,因此主板占位会更大。同时因为内存插槽和右侧2280硬盘位离的太近,本机的内存没法布置屏蔽罩,因此无法采用内吹设计。同时CPU和GPU间隔更远也导致了双风扇能占的面积更小, 如果想要提升风量就只能走加厚机身这一条路了。

本机的双内存插槽,可以看到上方与CPU的间隙,左侧与显卡供电散热的间隙,右侧与2280硬盘位的间隙,下方与电池的间隙都十分极限,完全没希望布置屏蔽罩+风墙使用内吹。

众所周知,本机虽为中国区特供,但在海外会有一个同模具的P14s与拉皮的P16s,因此传统商务机上的那些配置,比如Smart Card Reader也不可少。电池下方这个现在被海绵填充的位置,实际上就是为SC读卡器预留的空间。

同上代一样,本机也支持通过转接卡垫高后,在原来的2242硬盘位上装2280硬盘。只不过本机的D壳部分有对应的支撑件,需要进行修剪。等评测更新完之后,我会补上相关内容。

总结:

相比上代的青涩,凑合,不得不说本代的ThinkPad T14p是迎来了跨越式进步的。从内而外基本都是按照现代小尺寸高性能轻薄本的思路来做的,继承了ThinkPad自己在高可靠性、出色的输入设备(键盘+小红点)与控制的十分出色的噪音水平后,还更进了一步,做出了同类产品中唯一的双内存插槽,拓展性一步到头。因此,不管是你想要一个小尺寸高CPU性能的ThinkPad,抑或是你想要这类产品中最好的拓展性,本机都是你最佳的选择。要是下一代能着重解决一下现在这个存在感过低的独显问题,再补上一个价格合适的锐龙版就更好了...

优点:

缺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多核   插槽   上代   功耗   机型   屏幕   内存   机器   性能   版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