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萧山偏远乡村:杏山村和华家垫村

杏山村

从山西运城来到浙江杭州有一年半时间了,但从未去过农村,很想了解这里的乡村情况。趁着五一假期闲时,今天乘坐地铁2号线来到了朝阳,在公交站坐上735路前往杏山村。

车上拍照

沿途即风景,我关注着车窗外的景物,也在思考着这是萧山的乡村吗?沿路的商铺、民居,高层建筑,哪里像个农村。车经临浦镇,沿街商铺、商贸城,比比皆是,一个镇的规模要比北方的县城还要大,这发展建设真了不起,过了镇后,两旁才看到有些田地,种植有油菜、小麦,还有村民开垦的小菜园。

华家垫村景

车过进化镇、一些村庄后,来到了华家垫村,路旁溪流潺潺,山坡绿竹成片,一幢幢民居整洁有序。

华家垫村

往前不远,到了杏山村,下车就看见了一棵古老的香樟树。

山谷中,杏山村民在此建房置田。

清澈溪流,缓缓流经村庄,村民垒砌石条,保护家园。

这位村民和母亲准备采摘青梅果,他说可以吃,村里还有大片的梅园,可以来赏梅花。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这是修建于1966年拦水坝,造福一方。

三层小楼建于山坡上,绿树环抱,空气清新,谷底村民种上各种蔬菜。

这里的山比较低,山间修建了通向邻村的道路,绿竹自然生长,村民说也派不上大用场。

江南风景好,雨水充沛,各种植物生长良好,呈现一派春意盎然之景象,游客非常喜欢。

村中山坡上,生长着一棵古老的苦槠树,有608年,主干苍劲,枝叶繁茂,四季常绿,果实可以加工利用。

在这棵古树下,村里老人在一起手拿黄纸诵佛经,制作黄纸元宝,可能是当地一种风俗。

村里非常重视乡村文化建设,路边有村庄简介。

杏山村主要姓徐,说是建村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康熙年间创建徐氏宗祠,并设奉思堂。

村里古建较少,这一排砖瓦房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了。

这是村里的文化舞台,精神家园,而地上平整的石块,则显示年代久远。

原来保存这些砖瓦房,是曾经的知青屋,见证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历史过程。

村里一处粮店,挂起楹联,颇有文化蕴味:乡下粮仓,品尝五谷须知粒粒辛苦,方便群众定叫家家称心。

哗哗流水,沿岩根流淌,为村民洗衣、洗菜提供了方便,也让村庄多了一份山水之美。

在村庄边上,有一条道通向山里,这块牌介绍是萧绍古道,即古代萧山通往绍兴的道路。山阴道上行,如在画中游。感觉一定很美,以后再欣赏绿竹、古寺、梅林、溪流。

杏山村,萧山的偏远山村,依山傍水、地处山谷的杏山村,没有多少土地资源,但依靠杭州发展的大环境和村民的勤劳,建起了象征富裕幸福的民居、祥和美丽的村庄。

“古道山寺下,缘来华家垫”,这是华家垫村的品牌文化宣传,朗朗上口,将萧绍古道迤逦风光、曹山寺古刹传灯尽收入怀。在村委大院墙上,还有一首“缘来华家垫”之歌,可惜树遮挡,没法拍照。

陶然亭有联:古寺深藏松叶云,洞门静掩梨花月。亭旁建有三祝桥,三祝之意是祝长寿、富贵、多子。

村里主要是华姓,建有华氏宗祠。看来南方祠堂保存的较好,而北方多损毁。

华家垫村的文化礼堂,左边建有文化长廊,这个非常好,便于人们了解村庄的村史村情、乡风民俗等。

这是家风家训

这是村庄简介,办得挺好。乡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振兴的重要工作。

一棵高大的香樟树,周围建有村民、儿童活动场所。

华家垫村一景,一排排小楼矗立在谷地高处,也彰显着幸福富裕的家庭生活。

虽是匆匆游览,走马观花,但萧山乡村之情景,还是让我感到家乡与这里的差距。这里从朝阳公交站开通了几十条乡村线路,其中735路就有七条线,分散到了各个村庄,说明当地人流量大,公交服务周到。沿途看到的商铺、工厂、车流、人流,都说明当地的经济发展较好。

浙江常说是七山二水一分田,土地资源有限,但勤劳、创新、进取,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鼓舞着人们前进,不断创造着物质财富,建设着富饶美丽的家乡。

编辑:李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黄纸   山村   乡村   绿竹   溪流   民居   偏远   村里   村庄   村民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