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老师-陈廷敬及其府邸

阳城县,晋城市下辖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是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三条山脉的交汇点。康熙老师陈廷敬出生于此县。

阳城县有煤矿和铁矿,煤的质量相当好。在清朝,煤和铁都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陈廷敬祖业通过经商已经富甲一方,他们祖辈文风甚盛。

阳城县在封建社会,先后出过进士120多名。明清两代,先后出过4名尚书2名宰相。1646年,10人同中举人。1651年,又有10人同中举人,留下了“十凤齐鸣、十凤重鸣”的佳话。单单皇城相府,从1501年到1760年,就走出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

康熙年间,陈廷敬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即宰相,陈廷敬的府邸于是被称为相府。

皇城相府位于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有近400年历史了,是明清两代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古代宰相的府署厅门涂黄色,历来称为黄阁,久而久之,这座城堡的名字就演变为“黄城”。又因为中道庄门前建有御书楼,用黄色琉璃瓦覆顶,放置康熙皇帝赐陈廷敬的御书“午亭山村”匾和“春归乔木浓阴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联,民间俗称为皇楼,久而久之就演变为“皇城”。“黄城”和“皇城”音同而字异,便有了“黄城”和“皇城”两种写法,一直沿用至今。因陈廷敬晚号午亭,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庄。

陈廷敬(1638-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中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日进起居注官、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直至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拜文渊阁大学士。

为康熙讲学使得陈廷敬与最高统治者,缔结了君臣之间亦师亦友这种独特的关系,为陈廷敬积累了深厚的政治资本。


陈廷敬是《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的总阅官。康熙皇帝对他极为器重,曾多次赐诗、赐联、题字。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四月,陈廷敬病逝,享年74岁。

康熙帝对陈廷敬评价极高,称赞其“可称全人”

陈廷敬墓位于皇城相府中,碑志由康熙、雍正朝大学士李光地撰写,概括了陈廷敬一生的经历和成就。陈廷敬墓前还另立三道石碑,其上三篇碑文均为康熙帝亲拟和亲笔书写,一般重臣逝世往往只得到皇帝一篇祭文。康熙对陈廷敬之器重,不言而喻。

皇城相府分内城、外城两部分,共有16个院落,640间房屋,总面积达3.6万平方米。

内城始建于1632年,具有明代的建筑风格,包含八座大型院落。

外城则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完工,包含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建筑。

建筑群内保留的康熙御碑数量多、御书丰富,并且完整。

整个皇城相府的建筑特征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浑厚坚固。在河山楼内还有井、碾、磨,并有暗道直通城外,聚甲藏弩、护城保庄、抵御外侵。

参照游览地图可以慢慢将整个内城、外城看一遍,是学生研学的好地方,看看陈廷敬是如何教导康熙的。

中华字典博物馆以相府主人陈廷敬主编的《康熙字典》为核心展品。

《康熙字典》,深受康熙皇帝的赏识和器重。《康熙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47035个,是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对如今的汉字研究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博物馆全面展示了中国字典文化的发展演变历程。馆内藏书共计20000多册,主要包括中国字典发展史展示和字典收藏两个主要部分。是全国第一座以字典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

阳城美食众多,“东乡八八”被称为“小满汉全席”,“十大碗”为普通家庭婚丧嫁娶的必备盛宴。

阳城烧肝、阳城猪头肉、带汤过油肉、鸡肉烧肉排骨火锅、蟒河茱萸宴等很有名气。

风景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来看我]作者系二十年自驾游爱好者,愿将走过的风景分享给你,互动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阳城县   阳城   康熙   皇城   康熙字典   汉字   大学士   府邸   举人   尚书   字典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