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丨我的指路明灯

文/李树坤

人从出生那天起,就有一盏明灯照耀着前行的路,有人说,这就是心路。不知不觉,我已步入知天命之年。但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在我的心中始终有一明灯指引我前行。

记得在童年的时候,到了夜晚我经常看天上的繁星,星星像人的眼睛一样一眨一眨,在闪烁中传递着生命的气息,在黑夜里伴随人们前行。我的母亲曾告诉我,在她小的时候,外婆就跟她说过,人死了是要到天上去的,天上有多少星星就是人间少了多少人,但是那些人都是好人,坏人是去不了的。我记住了母亲的这些话,下定决心,长大了要做一个好人,也是从那时起,我把繁星比作了心中的明灯。

我童年的时候,父亲被一场大病夺去了生命,那时候母亲还很年轻,有亲戚曾劝说我母亲把孩子们送人,再找一个人家,被坚强的母亲生气地拒绝了。当时,我们兄弟姐妹都太小,还不太懂事,母亲把心中的苦深深地埋在了心底。当年我刚上小学三年级,也不懂得太多人生道理,更不懂得死亡带给亲人的悲痛。后来,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我越来越懂得生命的弥足珍贵。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生长的乡村依然十分贫穷落后,人们的思想也很守旧,很少有人从村子里走出去,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地重复着和祖辈一样的生活,很少有人关心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父亲算是见过世面的人,家里经常有朋友来做客,虽然他们谈论什么我并不清楚,但我知道,他们经常去很远的地方做一些小生意。那时候没有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他们赶着毛驴车外出,一个车队大约有二三十人,一去就是两三个月,回来时就给孩子们带点儿新鲜物件儿。父亲没有享受到多少幸福,只是把幸福给了我们,在临终前,他叮嘱母亲,一定要把孩子们养育成人,要让他们走出农村,到城市里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为了实现这个诺言,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们五个孩子养大成人。

当时,我作为一个男孩,虽然才十一岁,但是已经算得上很好的劳动力了。许多村里人,包括本家族的人都跟母亲说不该让我上学了,应该回家替母亲做些农活,因为母亲太辛苦了。有一次,我跟母亲说,我恨我的父亲,他不管我们了,让你一个人受苦,我不想上学了,我想回家帮你干农活。结果母亲第一次狠狠地打了我。母亲对我说,你的父亲是一个好人,他是爱你们的。那天夜里,我听到母亲一个人偷偷地哭了。我悄悄地跑到院子里,独自一个人望着天空的星星,我在寻找那颗最亮的星星,因为母亲说,好人会到天上变成很亮的星星。第二天,母亲依然为我们做饭,依然催促我去上学。从此,我只有发奋读书,用好的学习成绩报答母亲。

1990年,我考上了大学,领到通知书的那一天,村里几个伙伴来祝贺,母亲很是高兴,她包了好多水饺,特意放了许多肉。在吃饭的时候,一个小伙伴看着过年才能吃上的饺子哭了,他说起了当年她母亲带着她到外面要饭的往事:他们在一个村子里被一个富人家赶出来了,还放狗咬他们母子,嘴里说着:“浑身这么脏,赶紧滚!”听到这里,我母亲插言说:“孩子们,穷日子一定会过去的,咱穷不怕,怕的是没志气,身上脏也不怕,真正怕的是思想脏。”母亲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她总是用一些朴实的语言来教育我们,告诫我们做人不能嫌贫爱富,谁也会遇到一时难关,只要伸手帮上一把困难就过去了。

参加工作之后,我努力工作,时刻不忘记母亲的教诲:无论到哪里,无论干什么都要做一个好人!我把二妹供养上了大学,帮助她找实习单位,又帮助她找工作,一直到她出嫁都没让母亲操心。我时时处处替母亲分忧,尽量不让母亲操心,甚至我结婚、买房子这样的大事,我都没有向母亲提过一次困难。1998年,我结婚后第一次买的房子是单位集资房,那时候4万元也拿不出来,在朋友的帮助下从银行办理了贷款,终于凑齐了房款,买到了一个顶楼,一住就是十几年。那个时候我就劝母亲到县城来,可母亲就是不答应,不愿意离开老家院子,总是说孩子们回家相聚还是家里的平房方便。2009年,我又有机会买新房子了,当时有机会挑选到一层、四层和带阁楼的顶楼。我跟妻子说,母亲年龄大了,以后咱把她接到城里生活,不能要高层了。就这样,我们选择了一层。2011年7月6日,我们搬进了新城区的房子。那天母亲很高兴,专门为我们做了一个高高的大花糕,意思是希望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

虽说有了新楼房,但母亲依然不肯住进城里,说还是在老家好,乡里乡亲的都比较熟悉,串串门、说个话都很方便。拗不过母亲,我们姊妹几个只好商量为母亲盖新房子。2015年初夏,新房动工,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盖起了崭新的砖瓦房,母亲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房子里铺上了地板砖,购置了彩电、冰箱、洗衣机,安装了空调,还安装了智能取暖炉。母亲年龄大了,早就不再下地了,但她总是闲不住,老家院子也很大,母亲可以在院子里种点菜,就当作是一种身体锻炼了。因为疫情,远在天津的两个妹妹已经两年没有回来过年了,母亲很是牵挂,幸好现在有了手机,可以随时通个电话。今年我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家陪母亲过年,发现她脸上的皱纹又多了,白发也越来越多。这些年来,母亲一直为儿女们操劳。每每提起让她进城里生活的事情,她总是拒绝。虽然母亲年龄大了,但身体还算是健壮。她说过不惯楼房里的生活,都上班走了,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下楼也碰不到个熟悉的人,还是在自己家里好,平时可以到左邻右舍去拉家常。

母亲就喜欢家里的大院子,更喜欢与左邻右舍拉家常。为此,我于2020年在县城买了一处带小院子的房子,搬家之前我就先收拾好院子,种上了茄、辣椒、豆角、丝瓜、大白菜等时令蔬菜,还栽种了韭菜,平时我都是手工除虫,尽可能不用农药,这样就可以常年吃到纯天然绿色蔬菜了。去年搬家时,母亲先是到我小院子里看看我种的蔬菜长势。在母亲的眼里我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她认为我怎么会种菜呢?看到长势很好,母亲欣慰地笑了。我说,这里的院子也不小,左邻右舍可以串门相互走动,将来你来我这里住就行。但母亲还是没答应,说是一个人在老家住习惯了,以后再说。

母亲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我们姐妹们都已经长大成人,纷纷走出了乡村,有了自己的事业,住上了楼房,开上了小汽车,过上了城市的生活。当孩子们携家带口回来看望她时,她总是开心得像个孩子。时光荏苒,岁月如流。如今我已经五十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时的记忆越来越清晰起来,我恍然间懂了,这一路走来,母亲就是我心中的明灯,是母亲教会了我们坚强,是母亲无私的、伟大的爱养育我们长大成人,是母亲在成功道路上指引着我前行那盏明灯。

作者简介:李树坤,山东阳信人,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年文学家》滨州分会理事,喜爱文学,有散文、随笔及新闻作品散见于报刊并获奖。

壹点号 木子乾坤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明灯   左邻右舍   院子   好人   天上   家里   父亲   星星   年龄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