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阻春耕事件未解之谜:内蒙张氏兄弟,是大地主?

作者丨燕无双

内蒙阻春耕事件尚无定论,目前还有很多未解之谜。

比如纪云浩副书记的爸爸,到底是谁?官方回复说并非网传的通辽人大常委会主任,而是的普通居民。

这话说的,不能说跟没说一样,只能说“听君一席话,还是一席话”,细细想来却又回味无穷。中国14亿人口,从上而下,都得说是普通居民,有谁敢站出来说“我是特殊居民”?

这方面,建议内蒙学学江西。周公子事件,当初江西在应对舆情时发的通告,那叫一个清楚明白。

公众纵有万千疑虑,也很难再去找突破口,一哄而散罢了。

开鲁县呢,风口浪尖上淡淡一句:吾乃“普通居民”!字越少,事越大,欲盖弥彰,反而引来公众更加高涨的探索、挖掘兴趣:

纪云浩的爸爸普通,他伯伯叔叔普通吗?乃至他姐夫、岳父普通吗?

纪云浩的亲戚们还在潜水,一个居心叵测的论调却在互联网悄然蔓延。

那就是,承包开鲁县5000亩土地的张氏兄弟根本不值的同情,他们根本不是农民,明明就是大地主、资本家嘛,论据有三:

其一,张氏兄弟投资数千万改造土地,这是普通农民?

说这些为改造土地质量,每亩投资不下一万元。

这么一算,原本还对张氏兄弟还报有同情心的网友,顿时竖起了阶级斗争的大旗。5000亩土地,投资就是5000多万啊,普通农民哪有这么多钱?

新式地主,资本下乡,来挤占农民兄弟的资源,还要摆出一副被“地头蛇”排挤的惨样,带动舆论,其心可诛!

其二,张氏兄弟从合同签订后,就在更改土地用途。

合同中约定5000亩荒沼草甸子用来养殖奶牛,张氏兄弟却“多年来私自开垦土地”,种植紫花苜蓿。

低价租入,背后蕴含巨大图谋,这样的资本家、大地主不打倒,那怎么行?

其三,张氏兄弟低价租地,高价转包,是典型的剥削。

张氏兄弟承包5000多亩草甸子,是以极低的4元每亩的价格拿下来。经过一番改造之后,转租给农民兄弟一亩700元。

而承包户们如果种玉米的话,通常一亩地的收入在一千五百元左右,看起来双方得利是一半一半。

可是农民兄弟付出多少啊?买种子,买化肥,汗出如雨。最后,农民兄弟辛苦一年,张氏兄弟在家把扇摇,临了却拿大头。

这不是地主是什么?这不是剥削是什么?

怎么说呢?看完这些断章取义、是非不分、自作聪明……的论调后,只有四个字感触:痛心疾首。若要再加几个字,那就是:

人穷是有原因的!

我们来逐条驳斥一下这些愚虻的论调。

其一,资本下乡,就是新式地主?

很难相信都2024年了,新中国土地制度下还能衍生出地主这个词来。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一点,土地永远是国家和集体的,农民也好,承包户也好,都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买卖权。

至于有人能一次租到数千亩,这一看起来不符合社会主义“集体共有”指导精神的行为,是否正当、合法?

21世纪后,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村土地大面积撂荒,在这种情况下,为保障粮食生产,开始整村土地进行轮转承包。

所以,对外承包土地,不仅正当、合法,还是利国利民的一项政策变通。

其次,张氏兄弟也并非动辄拿出数千万的资本家。他们低价租下不毛之地,在土地上数千万的投资,是长达20年的循序渐进行为。

可不可以看做是一边搞养殖盈利,一边转手再投入土地?就这样一步步砥砺前行,才有了今日的5000亩水浇地。

毕竟,20年前有数千万,不如去搞房地产,那来钱多块,谁还去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土里刨食?

最后,资本下乡,事实上是近几年来由国家层面推动的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

因为,改开40年来,实践证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了。要想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必须实施规模化生产方式,才能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才能提高国际竞争力。

因此,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带领农民参与乡村产业的发展,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活力,也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

比如,如果从始至终没人来承包那5000亩荒沼草甸子,那它几百年后的宿命,仍然可能只是荒沼草甸子。

当地农民不会去改造它,村书记不会组织人员力量去改造它。因为这需要大量资本,以及强大的组织能力和战略眼光才能完成。

20年前,张氏兄弟来承包了,他们有资本,有筹谋,投入巨资,一步步把荒沼变良田,给国家增加了5000亩水浇地。

同时,这也是有益当地村民后世子孙的事。毕竟,合同终有到期,张氏兄弟也不可能在这里呆一辈子,这5000亩水浇地,不还是当地村集体的?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谁受益?又何喷之有?

其二,张氏兄弟一直在更改土地用途吗?

据中国三农报道,张氏兄弟租下5000亩荒沼后,2022年以前一直用作种植紫花苜蓿。

于是有网友说,合同约定5000亩荒沼是养殖奶牛用的,却种紫花苜蓿,这就是违约。

说这话的人,不敢说他四体不勤,至少五谷不分。你要明白,紫花苜蓿可不是蔬菜,虽然在它嫩的时候的确可以当菜吃,也可以药用。

养殖行业有句话:养牛不种草,一切都白搞。在当今养殖业低迷,利润微薄的情况下,自己解决草料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手段。

而紫花苜蓿,的的确确从古至今的主要用途就是用草料,看看下面这个词条就明白了。

大片的土地上,上面奔跑着牛羊,下面长满绿油油的苜蓿,牛羊一低头就能吃饱。这是多么自然而祥和的画面,何来违约一说?

至于2022年后,这片土地改种玉米是否违约,目前网上各种声音已太多,我们暂不讨论,等待官方的最后通报吧!

其三,700元一亩转租就是剥削吗?

张氏兄弟应该不是当地唯一的土地承包和转租大户,租地的人也不是傻子。转租价格,肯定是参照当地市场价格,双方都觉得有利可图才能达成合作。

关于转租是否合法,也是互联网上争议较多的一点。查了很多法律条文,没有严禁承包户转租的规定。

但,张氏兄弟前期巨额投入是实,也承担着一定风险。投入巨资改造土地行,挣钱不行?什么逻辑?

土地承包大户的存在,利远远大于弊。如今国家都大力鼓励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城市都有无数资本上千亿、百亿的商人存在,怎么就不能允许张氏兄弟的存在?

很多人口口声声地主,大概是针对从前那个“美好无比”的大集体时代而言。却忘了那个时代,其实连温饱都很难保障。

而如果大家还留恋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时代,一旦遇到天灾,可能就剩了抹泪哭泣。那时候可还有力气和立场来诅咒地主?

看不得承包土地的人挣钱,本质上还是“笑你无,恨你有,嫌你穷,怕你富”。

我之前的文章就说过,在那片养育了我们的广袤的土地上,聚拢的不尽是守望相助,一家有难八方支援的乡土人情,生活着的也不全是淳朴厚道、重情重义善良的父老乡亲。

恰恰相反,在那个贫穷、文化素养相对瘠薄的环境里,更多的是嫉妒和排外,还交织着恶意和暗算。

如今资本们愿意下乡,愿意用几十年的时间开垦农田,给当地村民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巨额财富。

如果这样的人都要批臭打倒,谁还敢去承包荒地?谁还敢去振兴乡村经济?

事实上,随着这几天内蒙春耕事件网络舆情滔天,也逐渐透露出,此事的真相远比表面看到的更为复杂。

凡事有两面,矛盾的出现也并非完全是坏事。

这场止耕风波,不仅是一场关于土地的争议,更可看做是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和基层治理体系的一次深刻探讨。

或许它能够引领我们,进一步推动相关政策的完善,从而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地主   草甸子   水浇地   承包户   紫花苜蓿   内蒙   兄弟   乡村   资本   土地   农民   事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