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潮汕“嗜杀知府”陈兆棠被押上刑场,口中塞粪,挨了19枪

在清朝末年的动荡年代,一个名叫陈兆棠的知府因其残暴手段而臭名远播。他被称为"嗜杀知府",在广东一带肆意屠杀无辜百姓。最终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陈兆棠遭到了革命党人的严惩。1911年的一个清晨,陈兆棠被押上了刑场,经历了一场惨无人道的酷刑和处决。人们对他的遭遇既震惊又庆幸,因为正义终于伸张了。

但究竟陈兆棠做了什么恶行,以至于遭受如此残酷的对待?革命党人为何要如此严惩这个"嗜杀知府"?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一、陈兆棠的家世和成长

陈兆棠出生于清文宗咸丰九年(1859年),祖籍湖南桂阳。他的父亲陈士杰是曾国藩的幕僚,在平定太平天国起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太平天国被镇压后,陈士杰被赏识担任山东巡抚,成为封疆大吏。

作为官宦人家的子弟,陈兆棠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不惜重金,请了当时著名的大文豪王闿运为陈家子侄们执教。在王闿运的辅导下,陈家的其他子侄都考中了进士,成为翰林院编修。只有陈兆棠一直名落孙山,直到16岁开始连续14年都无法高中。

光绪十五年(1889年),陈兆棠彻底放弃了科考之路。他的父亲利用关系,捐了钱让他出任四川兴文县知县。从此,陈兆棠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起初,陈兆棠为官勤勉尽责,在断案时廉明公正,深得百姓爱戴。后来他被调任大邑县,这里盗匪横行,治安堪忧。陈兆棠发动当地百姓成立自卫武装,仅用一年时间就扫平了盗匪,声名远播。

成都知府刘心源听闻此事,急召陈兆棠前往崇庆州平治匪患。陈兆棠在那里建立了保甲制度,设立"快速反应部队"。对于不肯悔改的匪徒,他采取了极其残酷的手段,割掉鼻子耳朵,甚至处以极刑。

尽管如此,崇庆州的治安状况确实好转了。但也有人质疑陈兆棠的做法过于简单粗暴,滥杀无辜。他的恩师王闿运曾劝诫他"民物同春",要实行仁政,否则只会激化矛盾。

二、陈兆棠"剿匪"生涯的开端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陈兆棠在四川云阳县首次担任知县一职。起初,他为官勤勉尽责,深受百姓爱戴。后来被调任大邑县时,这里盗匪横行,治安堪忧。

陈兆棠决心要扫平盗匪,重拳出击。他发动当地百姓成立自卫武装,仅用一年时间就将盗匪赶尽杀绝。这一战果让陈兆棠声名鹊起,被誉为"土匪克星"。

成都知府刘心源听闻此事,急召陈兆棠前往崇庆州平治匪患。到任后,陈兆棠建立了保甲制度,设立"快速反应部队"。对于不肯悔改的匪徒,他采取了极其残酷的手段,割掉鼻子耳朵,甚至处以极刑。

尽管如此,崇庆州的治安状况确实好转了。但也有人质疑陈兆棠的做法过于简单粗暴,滥杀无辜。比如新都知县黎承礼就对此深表不满,拒绝与陈兆棠结为亲家。

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不利于陈兆棠的事。按清制,他和表兄夏寿言不能在同一省任职。于是陈兆棠被调往江西闲职,英雄无用武之地。

两年后的1902年,四川哥老会起义,慈禧急调岑春煊担任四川总督前去平乱。岑春煊对"剿匪"并不内行,有人向他力荐陈兆棠,称其是"剿匪"专家。岑春煊欣然应允,让陈兆棠到邛州担任知州。

在二人的共同努力下,哥老会起义很快被镇压。从此,陈兆棠成为岑春煊的得力干将,岑春煊调任两广总督时也让陈兆棠随行。

到了广西,陈兆棠招募数千桂阳小伙组成"两广棠字全军",在全省转战,杀得贼寇无处躲藏。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广西治安好转后,陈兆棠又前往广东,开始了新的"剿匪"之路。

三、陈兆棠在广东的暴行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广西的治安状况渐趋好转,陈兆棠马不停蹄前往广东,开启了他在这里的新征程。一开始,他被委任为惠州知府,负责整治当地的治安问题。

到任后不久,陈兆棠就展现出了他一贯的铁腕作风。他发动了一场被称为"清乡"的运动,目的是彻底肃清当地的"盗匪"。然而,他的定义过于广泛和武断,任何反对清朝统治的人都被视为"盗匪"加以严惩。

1907年8月,广州总商会报曾刊登过陈兆棠的一份告示,要求各族绅商将族内的"匪徒"捆绑起来,移交给他处置。可见,他是如何滥用私刑,肆意妄为。

很快,惠州就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无辜百姓被诬陷、被捕、被处死的事件层出不穷。陈兆棠对付"盗匪"的手段极其残忍,有被活活烧死、割掉鼻子耳朵、枪毙等。一时间,他在民间被冠以"陈屠伯"的恐怖绰号。

有一次,陈兆棠在惠阳县巡查时,发现一个村庄的村民躲在家中不敢出来。他勃然大怒,命令手下将整个村庄的房屋焚毁,村民无家可归,只能流离失所。

另一次,他在惠阳县城巡视时,看到一个小贩在摆摊叫卖,便指着小贩大骂:"你这个贼!竟敢在大街上兜售赃物!"说罢就将那可怜的小贩枪毙了。

最令人发指的一件事发生在1908年。当时有一个叫陈宗元的绅士,因为拒绝向陈兆棠举报"盗匪"而遭到报复。陈兆棠命人将陈宗元捕获,在大街上将他五马分尸,尸体被分别挂在五个城门示众。

面对如此血腥暴行,惠州百姓人心惶惶,生怕无辜被牵连。有识之士纷纷举家逃离惠州,只留下那些无处可去的穷苦人在惠州城中熬受磨难。

随着时间推移,陈兆棠的暴行愈演愈烈,他的矛头直指革命党人。1910年,他在惠阳县发现了一个革命党人的秘密印刷所,当场就将工人处决,并将印刷机砸毁。

同年,他又在惠阳县捕获了几名嫌疑人,并以"勾结匪徒"的罪名将他们处以极刑。其中一人被活活烧死,尸体被分尸示众,另外几人则被割掉鼻子耳朵,遭受凌迟。

面对陈兆棠的暴行,革命党人忍无可忍。1911年初,他们秘密策划了一场行动,准备给这个"嗜杀知府"一个终结。

四、陈兆棠遭到革命党人严惩

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革命的烈火迅速燎原,席卷了整个广东。潮州很快就光复,陈兆棠也随之被革命党人所擒获。

11月22日上午8时,革命军将陈兆棠缚在长长的竹梯上,在梯顶悬挂了一条长幅的标语,上面写着十一个大字:"处决民贼陈兆棠以谢天下"。

老百姓们闻讯后纷纷拍手称快,他们扶老携幼前往观看这一历史性时刻。还有人燃起鞭炮,表达对陈兆棠伏法的喜悦之情。

在百姓的一片欢呼声中,五花大绑的陈兆棠被押至署前的照壁下。革命党人先将干粪塞进他的嘴里,让他尝尝当年被他处死的无辜百姓所受的屈辱。

接着,一名手持步枪的革命军人对准陈兆棠就是一阵扫射。《清史稿》记载说,陈兆棠一共挨了13枪才倒下,也有说是中了19枪。这不是说明陈兆棠命硬,而是表明行刑的士兵太恨他,乱枪齐发,狠命地射击。

临刑前,陈兆棠似乎有所感悟,留下了"未死于君,未死于国,死于因果"的遗言。自己的死是因为做得太过分了,多么痛的领悟,但已经太晚。

革命党人对陈兆棠如此严惩,是有原因的。在他担任惠州知府期间,简直是肆无忌惮、横行无忌。

1907年8月20日,《广州总商会报》曾刊登过陈兆棠的一份告示,要求各族绅商将族内的"匪徒"捆绑起来,移交给他处置。可见他是如何滥用私刑,妄自尊大。

很快,惠州就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无辜百姓被诬陷、被捕、被处死的事件层出不穷。陈兆棠对付"盗匪"的手段极其残忍,有被活活烧死、割掉鼻子耳朵、枪毙等。一时间,他在民间被冠以"陈屠伯"的恐怖绰号。

有一次,陈兆棠在惠阳县巡查时,发现一个村庄的村民躲在家中不敢出来。他勃然大怒,命令手下将整个村庄的房屋焚毁,村民无家可归,只能流离失所。

另一次,他在惠阳县城巡视时,看到一个小贩在摆摊叫卖,便指着小贩大骂:"你这个贼!竟敢在大街上兜售赃物!"说罢就将那可怜的小贩枪毙了。

最令人发指的一件事发生在1908年。当时有一个叫陈宗元的绅士,因为拒绝向陈兆棠举报"盗匪"而遭到报复。陈兆棠命人将陈宗元捕获,在大街上将他五马分尸,尸体被分别挂在五个城门示众。

面对如此血腥暴行,惠州百姓人心惶惶,生怕无辜被牵连。有识之士纷纷举家逃离惠州,只留下那些无处可去的穷苦人在惠州城中熬受磨难。

随着时间推移,陈兆棠的暴行愈演愈烈,他的矛头直指革命党人。1910年,他在惠阳县发现了一个革命党人的秘密印刷所,当场就将工人处决,并将印刷机砸毁。同年,他又在惠阳县捕获了几名嫌疑人,并以"勾结匪徒"的罪名将他们处以极刑。其中一人被活活烧死,尸体被分尸示众,另外几人则被割掉鼻子耳朵,遭受凌迟。

面对陈兆棠的暴行,革命党人忍无可忍。1911年初,他们秘密策划了一场行动,准备给这个"嗜杀知府"一个终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知府   潮汕   光绪   崇庆   惠州   盗匪   党人   刑场   匪徒   暴行   小贩   口中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