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赏读 - 探访常遇春墓

【艾看艾说】2021-12-05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人文荟萃,古迹遍布,而明朝的历史遗存尤其是陵墓石刻更是风华绝代、自成一派。


明孝陵世人皆知,皇帝在此,开国大将与名臣自然要环伺其周,生生世世效忠与守卫君王,当然,这得皇上赐葬,实属无上的恩宠。于是,紫金山附近分散着徐达、常遇春、仇成、吴良、吴祯、李文忠、康茂才等将相的墓葬。

常遇春与仇成墓位于紫金山北麓的白马村,在富贵山隧道北口约300米处,一段白色山墙有一不起眼缺口,由此进入,沿登山绿道上行不远就见仇成墓。


仇成(公元1324年-公元1388年),安徽省含山县陶闸镇人,早期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攻克采石、太平,又随大徐达攻克溧水、溧阳,每次作战都勇冠三军,后升为统军大元帅。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八月病故,追封为皖国公,谥"庄襄",赐葬钟山。







左行50米,就见石马(带马弁)、石羊、石虎各一对,武将石人一尊,马立,羊跪、虎蹲、人站,雕刻精美,形象生动,有人将一片枫叶放在武将手上,俏皮感十足。可惜已无墓丘,空留山林里一片清净之地供人凭吊。据悉当年发现时石刻毁损严重,目前已作多处修复。


往西南回走近80米就是常遇春墓。常遇春(1330年-1369年),赋性刚毅,状貌奇伟,英勇善战,胆识过人,是朱元璋隔壁怀远县老乡,随朱元璋征战十四年,每役必战,每战必先,战无不胜。他曾自言能以十万军横行天下,人送绰号“常十万”。与徐达二人,被誉为“帝国双璧”(徐达谋略持重,常遇春果敢勇猛),一个主将一个先锋,讨陈友谅,平张士诚,直捣元上都,所向披靡,为大明江山的开辟立下赫赫之功,只可惜常在洪武二年北伐中原,从开平往南返回,走到柳河川(今河北龙关县西)时,常突得“卸甲风”(中风),暴卒军中,年仅四十岁。


朱元璋悲痛欲绝,亲自到龙江迎接,赐葬钟山之下,追封他为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并亲自出葬,还肝肠寸断地赋诗一首:“朕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享尽龙恩的他,英年早逝固然扼腕,但如若生还,以明太祖的秉性,能否善终尚不可知。






常遇春墓掩映在竹林深处,无论制式还是规模都要大过仇成墓。墓前仅有左侧神道望柱留存,其余石人石兽基本完好,尤其石马的饰雕精巧细腻,马鬃马尾皆丝毫毕现,马鞍上的盘龙如意云纹尤为惊艳,堪称精品。



一对石羊谦恭地跪着,温顺纯良。一双石虎懵懂地蹲着,憨萌可爱,全无威猛之风,完美诠释虎头虎脑之意。


两尊武将翁仲双手抚剑,顶盔贯甲,高大威武、雄健挺拔,神态安详,盔甲和战袍的纹饰雕工精湛,逾越600年的风霜,依然活灵活现,让人叹服。




墓地被清秀的翠竹与参天的梧桐环绕,在阳光的照射下,庄严肃穆。墓碑上镌刻"明故世祖开平王遇春常公之墓",是清同治十年二月(1871年)重修时其裔孙所立。墓地正对城市的喧闹,背倚山林的静谧,闹中取静,如他冲锋陷阵之余不忘赋诗记行的文武兼备。

《龙游道中》

策蹇龙游道,西风妒旅袍。

红添秋树血,绿长旱池毛。

比屋豪华歇,平原杀气高。

越山青入眼,回首鬓须搔。


英雄长眠于此,也算理想之所。



金庸以常遇春为原型,让他在《倚天屠龙记》与张无忌成为好朋友,书中写胡青牛告诉常遇春,张无忌在给他疗伤过程中扎错了一个穴位,常遇春可能会折阳寿40年,或许只能活到不惑之年。常遇春听罢,说到:“大丈夫济世报国,若能建功立业,便是三十岁亦已足够,何必四十?要是碌碌一生,纵然年过百岁,亦是徒然多耗粮食而已。”慷慨激昂、英雄气概!

2019年重游采石矶,江边崖石上有个大脚印,据说是他救主留下的,于是就查阅他的画像,临摹一张,但与想象中的他总觉差距有点大。而他曾经居住的地方虽称作“常府街”,府邸却早于光绪年间在大火中灰飞烟灭,无从考证,就这样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奇伟   怀远县   含山县   紫金山   龙游   钟山   开平   石羊   武将   美文   公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