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了探花,为啥比中状元还高兴呢?原来有一不成文“规定”

前言

探花是指科举考试中的第三名,也是进士的最高荣誉之一。

探花的名字来源于唐代,当时每次考试结束后,朝廷会派人去考场探视,把第三名的试卷挑出来,称为“探花卷”。

探花虽然名次不如状元和榜眼,但也是万千考生中的佼佼者,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待遇。那么,为什么有些探花会比中状元还高兴呢?

这其中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科举兴起

科举的雏形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当时的朝廷为了选拔人才,开始采用考试的方式,让士人参加文试和武试,以考察他们的才学和能力。

然而,由于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过于重视门第的影响,导致士族门阀的势力日益强大,而庶族地主的上升空间日益狭小,这种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变化,需要进行改革。

隋朝的建立,为科举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隋文帝在即位后,果断废除了九品中正制,改为以考试为主的科举制度,使得平民有了通过读书考试而入仕的可能,这也为后来的唐朝科举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自隋唐以来,科举制度成为中国历代朝廷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它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科举考试的难度非常大,不仅需要考生有扎实的文化知识,还需要有良好的文笔能力和创造力,而且要经过多次的考试和筛选,才能获得进士及第的荣誉。

秀才是科举考试的第一级,也是最基本的资格。要考中秀才,必须经过县试、府试和院试,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和诗赋。

考中秀才的难度大概相当于现代考上比较优秀的一本大学,也就是985/211的院校难度。考中秀才的人被称为生员,可以享受一些特权,如免徭役、不磕头、不受刑罚等,但没有薪水和官职,只能自食其力,被称为“酸丁”或“穷秀才”。

考中举人的人被称为贡生,可以享受政府的津贴,有了做官的资格,被称为老爷,是体制内的人了。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第三级,也是最高的一级。要考中进士,必须经过会试和殿试,也就是国家级的考试。

虽然每个朝代的具体内容会有差距,但总体来说就是史论和政治策。

考中进士的难度非常大,据统计,在中国1300多年科举考试历史中,全国平均下来每375万个读书人才能考中一个进士。

在我们的印象中,进士中位列第三的又叫探花。

探花的由来

其实,“探花”在唐朝的时候,并不是指科举考试中的第三名,而是一种玩笑的说法,和考试的成绩没有关系。

最初的时候,第一榜只有状元和榜眼,探花的由来还要从一场宴会说起。

唐朝时期,有一项特别的仪式,就是在杏花盛开的时节,举办探花宴,让进士们尽情欢乐,享受春光。

探花宴的主角,是两位被选为探花使的进士,他们必须是同榜中最年轻也最俊美的,有着“探花郎”的美称。

他们带着一群随从,穿梭于长安城内外的各大名园,一边欣赏风景,一边采摘各色鲜花,然后把这些鲜花编成花环,送给考中第一名的状元,以示敬意和祝贺。

在送花之前,他们还要在琼林苑这个皇家园林里,吟诵自己的诗作,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风采。

时间久了,探花也就被加入到第一榜中。

也就是说,探花不仅看学识,还要看长相和气质。

榜下捉婿

宋朝的时候,流行“榜下捉婿”,这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这个不成文的“规定”起源于宋代,当时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安抚和拉拢文臣,便下诏让探花娶自己的女儿为妻,这样一来,探花就成了皇亲国戚,可以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这个做法在后来的朝代也有沿袭,比如元朝的忽必烈,明朝的朱元璋,清朝的顺治,都曾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探花。

这样一来,探花不仅可以得到美貌和贤德的皇女为妻,还可以借助皇室的势力,从而在朝中升迁顺畅,甚至有机会成为皇帝的亲信和辅政大臣。

因为探花和状元比起来,学识差不到哪儿去,探花还更器宇不凡一些。因此会比状元更得到器重。

古人也是爱美的,试问,一个学识渊博且长相帅气的男人,整日跟在皇帝面前,还愁没有青云直上的机会吗?

因此,有些探花会觉得自己比中状元还幸运。

有了皇家做“榜样”,其他官员们都相继模仿起来。

在放榜那一天,考生们早早地起床,带上家人和朋友,赶往放榜的地方,等待着榜单的揭晓。

他们争先恐后地挤到榜前,仔细地寻找自己的名字,如果能看到自己的名字,就表示考中了,他们会欣喜若狂,高声欢呼。

如果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就表示落榜了,他们只好期待下一次的机会。

此外,还有一部分人也十分关注放榜这一天。

他们家中往往有待出嫁的女儿,在放榜的当天,他们会专门来到放榜的地方,观察和打听考中的进士,看看他们的长相、家世、品行等,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对象,想办法接近和联络,以求达成婚姻的意向。

小结

科举考试,是古代阶级社会唯一一个相对公平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但它的难度非常大,不仅需要考生有扎实的文化知识,还需要有良好的文笔能力和创造力,而且要经过多次的考试和筛选,才能获得进士及第的荣誉。

然而,科举考试的结果,能够直接决定了考生的前途和命运,特别是一些寒门子弟和平民百姓,让他们实现阶级跨越。

为此,他们不惜付出极大的努力和牺牲,寒窗苦读数十年,只为了在考场上一展才华,赢得金榜题名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探花   状元   中正   科举   进士   秀才   考生   难度   古代   制度   考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