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一支明代的雁翎刀

虽然之前我们聊过雁翎刀,但是雁翎刀是一个非常大的刀种,必然不是一篇两篇可以简单讲完的【之前的:腰横秋水雁翎刀——明代的雁翎刀】。雁翎刀这一刀型作为中国古代冷兵器历史上的“集大成者”,可以说是古武备的收官之作之一,兼顾了实用性和艺术性,同时也能看到中原传统与外来文化相融合之处。

首先还是老生常谈的话题,【雁翎刀】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官方命名,而是一个经过文学化修饰的名词,因其外形似大雁羽毛而得名,虽然不是那么正式但很贴切,也很实用(方便大家记忆和分类)。雁翎刀最为典型的一个特征就是带有反刃的刀尖区域:

追溯这种反刃形刀尖(即刀尖处的刀背也开刃)的源起,可以先把时间线倒回到唐代,因为唐代与中亚地区比较密切的往来,在刀剑方面吸收了突厥、萨珊的部分元素,逐渐形成了剑形尖、双附耳式佩戴的唐刀。这种双附耳式的佩戴可以多说一句,对于中国古代刀剑的发展影响是很深远的,它改变了长期以来的【璏式佩戴】,从实用性上来看确实更加便利,并且可以更好地适应骑马佩戴的需求。

扬州博物馆藏唐代铁刀 图源:鼓楼君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唐刀,双附耳结构悬挂佩戴

像这种反刃结构在唐以后的历史中传承也十分顺畅,比如辽刀中极大一部分都带有反刃结构(辽认为自己是唐的继承人,这么搞也很合理),元刀自然不必多少,本身就是蒙古,游牧民族,与突厥的相似性更大,本身就有反刃结构。

相比起元代绝大部分刀明显具有“骑兵刀”的属性,明代雁翎刀显得更宽大,刃角更小便于斩击切入。与此同时,保留的反刃结构可以有效地起到刺击的作用,这是经过无数战争实验下来的有效结构。

像这把刀还有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就是刀身上开的槽。这个槽我们一般称其为“血槽”,这个以讹传讹搞出来的名词真的是要命,以至于我现在都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词去更正。首先讲一点,这个槽绝对不是用来“放血”的,很简单,你在战场上根本没时间笃悠悠地把刀插进敌人身体里慢慢放血,生死相搏那就是几秒钟十几秒钟的事情,再加上战场形式混乱,根本做不到“放血”这一行为。正经地说,这种槽的作用就是【减重】,同时又不会对刀身强度产生过多的负面影响(类似于工字钢结构)。

然后像这把刀开的槽是两条粗槽中间又铲了一条细槽,铲锵得很精细,反映出这把刀的物主人肯定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大头兵,至少是有一定身份的人,不然也用不上。

另外值得一看的就是这把刀的吞口,吞口的功能性不必多说,就是间隔刀身与刀镡的一个零件,这个吞口还残留有鋄银,工艺是比较精细的。

此外,这把刀的刀镡是铁地鋄金的,更加印证了这把刀的级别不算低。

比较可惜的就是这把刀的原始柄遗失了,这个柄是后配的,当然也是明代老柄,铜装,等到有机会有缘分配上一套铁地鋄金的柄就完美了。

简单地总结一下吧,这把雁翎刀虽然不算完美,并不是原装原铆,但也称得上是可圈可点的好刀,不管是整体器型、气质、细节,都能很好地反映出这支刀的工艺是很严谨的,并且物主人是在当时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中亚地区   明代   物主   刀身   突厥   刀尖   博物   刀剑   唐代   结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