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重用过的5大汉臣,不仅善终且一个比一个厉害,他们都是谁?

前言

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他的排外也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清朝这几百年间,汉臣大多都是不受重视的。

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在位几十年间也涌现出了不少的名臣,今天要说的就是被康熙重用的五位汉臣,他们都为大清的江山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帝师陈廷敬

首先要说的就是陈廷敬为什么将他放在第一位,因为他是康熙的老师。可以说自古以来儒家思想都是要“尊师重道”当然作为帝师的陈廷敬教导出康熙也算得上是他的一项伟大功绩了,不过陈廷敬在朝中的贡献远不仅此。

陈廷敬一生清廉,恪守为臣的本分,被后世誉为“贤相”。陈廷敬是在顺治年间入仕的,并且他的名字还是顺治帝亲赐的,对于刚刚进入官场的陈廷敬来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

在康熙继位之后陈廷敬就一直担任康熙的讲师,对于这一位老师康熙也是很尊重的。可以说他是一直陪伴在年少的康熙身边,对于康熙当年的困境他也是知道的。

若是说当时朝中真心实意地想要康熙亲政的人,其中一定有陈廷敬的名字。两人之间的师生之谊让陈廷敬不由自主地站队,众所周知因为康熙与赫舍里的婚约,使得索尼一家很快地站到了康熙这一边。

此时的鳌拜坚决反对康熙亲政的,但索尼已经是一位资深老臣了,即使是他与鳌拜政见不合,鳌拜也不敢拿他怎样。陈廷敬就不同了,若是得罪了鳌拜是势必要遭受其清算的。

不过此时的陈廷敬依旧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反对鳌拜的专政。可以说他与鳌拜之间应该是有着很深的隔阂的,不过在鳌拜倒台之后陈廷敬却并没有落井下石,还上奏让康熙秉公处理。

也正是因为他的深明大义不涉党政,让他成为康熙前期少有的信赖之臣。

二、总督于成龙

与陈廷敬相比这一位就在历史上的名声就更广了,不知大家是否看过《于成龙》第二位要说的就是这部影视剧中的主人公于成龙,被康熙誉为是“天下廉吏第一”

在于成龙为官的二十载中,他一直都以清廉著称,可以说所到之处无不是造福百姓,在他离开的时候百姓们都极其不舍,他的存在也是清朝的廉吏的一个代表人物。

于成龙跨越了两个王朝,他曾经在明崇祯年间参加乡试。之后的事情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明末清初战乱不断,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于成龙开始在官场上大展身手的时候他已经过了不惑之年。

在他在地方任职期间,所到之处均使百姓生活安定,深受百姓爱戴。

康熙二十三年之际,于成龙在两江总督任上因病不治而亡,这一年的于成龙六十八岁。当百姓们得知于成龙逝世的消息后纷纷痛哭不止。当他的同僚去给他收拾东西的时候,发现偌大的房间中竟然没有值钱的东西,只有几件缝缝补补的衣袍和一小罐粗粮。

康熙更是破例亲自为于成龙撰写碑文,并且下令将其追封为太子太保,赐谥号“清端”。可以说这个两个字还是很贴合于成龙的一生的,为官清廉、品行端正。

三、治河名臣靳辅

说到这第三位应该也是一位人尽皆知的名臣,他就是治河名臣靳辅。靳辅是影视剧《天下长河》中的主人公。可以说在封建王朝中自然灾害向来都是一个影响百姓正常生活的巨大隐患。

尤其是在清朝时期,黄河的问题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居民,进而影响了附近的几个省份。一直以来治理河道都是清朝一大重要任务。

若是说到治理河道不得不提起的一个人就是靳辅了,但是谁又能想到在此之前靳辅也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文臣他根本就没有涉及过有关于治理河道的事情。

事实是只要你努力就一定会有成果的,这是靳辅用整整十五年的时间实践出来的。在靳辅刚刚上任的时候有问题的不仅是黄河,还有淮河等。靳辅上任之后就开始切实地观察河道。

可以说在最初上任的那一段时间,靳辅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河道旁度过的。

经过多日的钻研,靳辅终于写了一封治理河道的方略,不过当这个折子传回京城的时候,却掀起了轩然大波。朝臣纷纷都对靳辅的方案提出质疑,但最后还是康熙敲板让按照靳辅的想法来办。

随后靳辅的治河工程也越来越顺利,靳辅的后半生都是围绕着治河度过的。

四、姚启圣

其次要说的一位就是姚启圣了,可以说此人的一生也是坎坷波折的,当然这也与他的性格有关,可以说相比较古板的文人,姚启圣更像是一位游闯江湖的侠士。

年少的姚启圣心怀雄心大志一心想着入朝为官,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但他豪爽、嫉恶如仇的性格也使得他这条路走得格外地艰难。

以至于在姚启圣受到康熙重用的时候他已经是年过半百了,不过即使是这样依旧没有改变这一位大臣的性格。

但是康熙在这一点上与雍正还是很相似的,那就是他只看能力只要你有能力就可以。当然姚启圣也没有辜负康熙的期望,他与施琅两人联手成功地收复了台湾。

为大清立下了不朽的战功,并且因为他的这个功劳,就算是之前做过错事也都被康熙赦免了。后因长时间的积劳成疾不治身亡享年六十岁。

五、施琅

最后一位要说的就是当年与姚启圣一起收复了台湾的施琅了。可以说他与姚启圣一样,名留青史的原因就是因为当年的平台事件。

众所周知最初的施琅并不是满清的大臣,反而是郑氏的一员大将。但不久后随着时局的变化,施琅也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

虽然是投降了,但是最初施琅的生活也不是很如意,随着郑成功逝世,康熙平定了三藩之乱后。终于决定对台湾动手了,其实在此之前施琅多次上奏请求康熙对台湾出兵,但无一例外都被康熙拒绝了。

眼下内部的矛盾都已经解决了,康熙终于可以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台湾上。在康熙二十一年之际,施琅终于如愿地上了战场。

当然施琅也没有辜负康熙对他的看重,一鼓作气在澎湖海战中将郑氏集团打得溃不成军。可以说此战后郑氏集团再也没有能力与大清抗衡了,只能是投降。

当然作为此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施琅康熙也给予了褒奖,在他逝世后康熙追封其为太子太傅,并赐谥号“襄庄”“襄”因事有功,是康熙赞扬他收复台湾,“庄”则是夸奖他勇敢、刚武。

结语

在康熙一朝期间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名传青史的重臣,他们无一不是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虽然康熙也是重视满臣,但在康熙朝依旧能够涌现出如此多的名臣,足以看出他们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康熙   谥号   黄河   清廉   台湾   河道   大汉   清朝   年间   要说   厉害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