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6300万用户“受骗”!人民日报紧急叫停怒批,或许你就在其中

前言

过去,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曾经牢牢掌控着国内通信市场,被视为稳定的“铁饭碗"行业。

尤其是中国移动,每年用户数以亿计增长,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优势地位,但是最近,超过6300万中国移动用户集体高呼“受骗"!

就连权威媒体人民日报也公开批评中国移动,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竟引发了如此大规模的用户不满?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人们对未来科技有了更多的幻想和期待。

当5G技术出现时,仿佛一夜之间,它就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们对5G的高速传输和低延迟充满了向往,恨不得立刻体验一番。

运营商们敏锐地捕捉到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纷纷推出了各种5G流量套餐,这些套餐看似优惠,实则暗藏玄机。

有些套餐流量不清不楚,有些则设置了各种条条框框,更有甚者,一些运营商竟然在月底清零用户的剩余流量,或者未经用户同意就擅自开通服务,引发了广泛的批评和不满。

中国移动就曾陷入了这样的漩涡,他们的一些做法,如月底流量清零和未经用户同意开通服务等,引发了轩然大波。

舆论一片哗然,人们纷纷表示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犯,这一事件甚至引起了《人民日报》的关注,他们发文批评了运营商的这种行为。

他们的目标,不仅包括对新技术充满好奇的年轻人,还有不少对手机操作不太熟悉的中老年人。

这些人,很容易被运营商的花言巧语所欺骗,最终掉入陷阱。

可是运营商又是通过怎么的方式进行的欺骗呢?

2

这些“陷阱",往往以“免费"、"优惠"等诱人的字眼为诱饵,引诱消费者“上钩"。

比如,“免费赠送流量"是移动运营商常用的诈骗手段之一。

他们通常会以“签到送流量"、“充值送流量"等名义,吸引消费者参与,但这些所谓的"免费流量",往往附带各种限制条件。

有的只能在特定时间段内使用,有的只能用于特定的应用,还有的赠送流量只有几十兆,根本不够用。

更让人气愤的是,有些运营商在赠送流量的同时,还会偷偷开通一些收费业务,如果消费者不及时取消,就会被扣费。

除了免费赠送流量","改套餐"也是移动运营商常用的诈骗手段,他们会以升级套餐,享受更多优惠"为由,诱导消费者更改套餐。

但这些新套餐往往会比原套餐更贵,而且附加许多消费者不需要的业务,一旦改了套餐,就很难再改回来,有些运营商还会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将其套餐升级,导致消费者每月多付出许多冤枉钱。

而“无限流量套餐"听起来很诱人,似乎可以让我们无限制地使用流量,但实际上,这些套餐往往有很多“坑"。

所谓的“无限",往往只是在特定时间段内无限,比如午夜到早上这段时间。

超过一定流量后,网速会被严重限制,影响正常使用,有些无限流量套餐"只针对特定的应用,比如只能无限刷抖音,但刷微博、看视频就要额外付费。

3

“免费升级宽带"也是移动运营商的一个“陷阱",他们会以“免费提速"、“免费升级"为诱饵,引诱消费者升级宽带。

但这些所谓的"免费",往往只是一个短期优惠,优惠期过后,消费者就要按照升级后的价格付费,而这个价格往往比原来的要高出许多。

更有甚者,有些运营商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将其宽带升级,导致消费者每月多付出许多冤枉钱。

而“免费赠送手机"也是移动运营商常用的诈骗手段,他们会以“签约就送手机"、“充值就送手机"等名义,吸引消费者。

但这些所谓的“免费手机",往往附带各种条件,比如,需要签订很长时间的合约,每月最低消费要达到一定金额等。

如果中途想解约,就要支付高额的违约金,此外,这些“免费手机"往往都是一些低端机型,质量和性能都不尽如人意。

这些诈骗手段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他们都打着“免费"或"优惠"的旗号,但实际上这些“免费"或“优惠"都附带各种限制条件。

运营商的客服在推销时往往会刻意隐瞒一些关键信息,只强调优惠的部分,对附加条件和限制只字不提,或者语焉不详。

很多优惠都是短期的,优惠期过后,消费者就要支付高额的费用。

除了这些诈骗手段,一些运营商还存在其他不合理的行为,比如,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或者对消费者的投诉不予理会等,这些行为无疑进一步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也让消费者维权难上加难。

当消费者遇到不合理收费或其他侵权行为时,维权之路往往困难重重,一方面,运营商的客服往往对消费者的投诉不予理会,或者推诿扯皮,消费者很难找到合适的投诉渠道。

另一方面,维权的成本很高,既耗时又耗力,许多消费者因此选择了忍气吞声。

面对运营商设下的层层“陷阱",消费者该如何自我保护呢?

4

首先,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那些听起来"免费"的优惠,要学会理性分析,不被表面的诱惑所蒙蔽。

在签订合同或办理业务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条款,特别是那些用小字写的“附则"或“备注",搞清楚所有的条件和限制,避免上当受骗。

其次,我们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套餐,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优惠",有时候,看似“免费"或“超值"的套餐,反而可能隐藏着更高的长期成本。

相反,一些看似“贵"的套餐,如果能满足我们的实际需求,反而可能是更经济、更划算的选择。

再者,我们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泄露自己的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等敏感信息。

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移动运营商设下的“陷阱"问题,仅靠消费者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移动运营商和监管部门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移动运营商应该摒弃“短期利益至上"的经营理念,树立诚信经营的意识。

他们应该停止各种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比如用一些模棱两可的字眼来描述优惠条件,或者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开通收费业务。

同时,运营商也应该简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监管部门则应该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那些屡次违规、欺骗消费者的运营商,监管部门应该予以严厉惩处,甚至吊销其经营许可证。

同时,监管部门也可以建立运营商的信用评价体系,对优质的运营商给予表彰,对不良的运营商予以曝光和惩戒,以此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资料

陇南礼县发布——《3亿消费者“套路”,人民日报公开“叫停”!这两个圈套你中了吗》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27018575872115255/?channel=&source=search_tab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人民日报   用户   叫停   套餐   中国移动   运营商   陷阱   流量   手段   消费者   条件   紧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