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疾控:如何防治“百日咳”?权威专家支招

最近一段时间,气温变化不定,不少孩子会出现咳嗽,此时家长要多留心了,或许百日咳正在悄悄来袭!

继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之后,近期百日咳的流行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下面,请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部主任医师王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内科主任医师周小勤来为大家做专业解答。

主持人

什么是百日咳?

王雷主任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为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该病病程较长,典型病例可表现为持续2—3个月的咳嗽,故称为“百日咳”。在疫苗大规模应用前,百日咳是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也曾是全球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接种百白破疫苗,并于1978年将百白破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百日咳发病率大幅下降。

主持人

百日咳是如何传播的?

王雷主任

百日咳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百日咳患者、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百日咳潜伏期一般为7至14天,有的可达21天。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尤以潜伏期末至出现症状后2~3周传染性最强。对婴幼儿来说,感染百日咳的父母或其他同住人员是主要传染源,研究显示,76%-83%的婴幼儿百日咳病例来自其家庭成员的传播。根据《中国百日咳行动专家共识》,百日咳的传播模式已由疫苗使用前的儿童传播给青少年/成人转变为疫苗使用后的青少年/成人传播给婴幼儿。

主持人

百日咳对哪类人群危害最重?

周小勤主任

各年龄人群均可见百日咳发病,其中无免疫史的婴幼儿发病风险更高。患儿年龄越小或有先天基础疾病的小婴儿出现并发症和重症的风险越高。小月龄患儿易合并肺炎,还有部分患儿可能会合并百日咳脑病,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主持人

如何识别百日咳,它有哪些临床表现?

周小勤主任

典型的百日咳病例,可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周后,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伴有鸡鸣样声音,咳嗽夜间加重,可伴有呕吐。新生儿及小婴病例、有疫苗接种史或百日咳病史者,感染后症状多不典型,其中婴儿病例感染后多无典型痉挛性咳嗽,易出现发绀、气促、呼吸暂停、甚至窒息,出现以上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排查,以免延误治疗。根据《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临床上百日咳一般分为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3个阶段,卡他期主要表现为流涕、打喷嚏、咽痛、咽痒、干咳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无发热或初期一过性发热;痉咳期通常从第2周开始,标志性症状为痉挛性咳嗽,即一连串、严重剧烈的咳嗽,在痉挛性咳嗽后伴有深长吸气,高调鸡鸣样声音,俗称“回勾”,昼轻夜重,睡眠期间痉挛性咳嗽更为突出,影响睡眠,持续2-4周;恢复期一般持续1至2周,咳嗽频率和严重程度逐渐降低。

主持人

百日咳当前的发病和流行特点?

王雷主任

近年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现百日咳的发病率有所回升并出现局部暴发流行的现象,被称为“百日咳再现”。2023年全国百日咳报告发病率达1990年以来历史最高水平。2024年1-3月,全国报告百日咳病例数超过2023年全年,湖北省报告病例数居全国第四,尽管显著低于疫苗应用前水平,但仍要加强百日咳防控。湖北省百日咳病例中,1岁以下婴儿的发病率最高,其中3月龄以下小婴儿的占比增高。5-9岁学龄儿童的占比也出现逐年上升趋势。

主持人

为什么现在百日咳突然这么多?

王雷主任

目前百日咳高发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无论是通过自然感染还是通过疫苗接种获得的免疫力,都不能持续终生,随着时间延长抗体的保护效果会衰减。研究发现,自然感染后,保护时间可能持续4~20年;通常疫苗接种3~5年后保护性抗体水平下降,12年后抗体几乎消失。青少年和成人日渐成为新的高发人群,并成为婴幼儿病例的重要传染源。2.既往百日咳发病水平存在低估可能,近年随着临床医生对百日咳认识和诊断意识提高、实验室检测方法的普及、尤其《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明确增加PCR检测等作为确诊依据、及多病原检测的应用,明显提升了百日咳的检出率和上报率。3.我国目前百白破疫苗的免疫程序为3、4、5、18月龄各接种一剂。监测发现,3月龄以下的小婴儿是百日咳重症和死亡的高风险人群,对于这部分小婴儿,尚缺乏足够的保护。WHO推荐第1剂百日咳疫苗最早在6周龄且不晚于8周龄时接种。国外大多数国家在2月龄开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还对学龄儿童、青少年、成人尤其是孕妇加强接种,甚至实施了“蚕茧策略”即对产妇和其他所有与新生儿密切接触者进行接种,从而为婴儿提供间接保护。为了降低婴幼儿百日咳的疾病负担,国内也在探索初免提前到2月龄甚至6周龄、及后续多次加强免疫的可行性。4.当前百日咳发病可能处于流行高峰,虽然儿童普遍接种疫苗,但并未改变百日咳固有的流行周期,监测数据表明,约3~5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

主持人

如何预防百日咳?

王雷主任

首先,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对降低百日咳感染后的重症和死亡有较高的保护效果。近期,也有家长在咨询百日咳疫苗,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儿童免费接种的百白破疫苗就是针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联合疫苗,应在3、4、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还有自愿自费接种的四联疫苗和五联疫苗也都含有针对百日咳的成分,其中五联疫苗可在2月龄开始接种。适龄儿童应及时、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未接种儿童应尽快补种。佩戴口罩也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可有效减少病原体传播。如家长出现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在近距离接触照护婴幼儿时应科学佩戴口罩,加强手卫生,降低婴幼儿的感染风险。此外,公众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掩住口鼻,注意合理作息、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主持人

百日咳治疗难度大吗,有哪些治疗方法?

周小勤主任

百日咳患儿应尽早筛查、诊断、治疗,以防止重症发生和减少合并症,降低死亡率。我院曾收治多名基层医院转来的重症儿童,确诊为重症百日咳,通过呼吸支持、血浆置换术等措施才保住生命。根据《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百日咳治疗方式包括一般治疗、病原治疗、并发症治疗和中医治疗。其中,一般治疗包括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对症支持治疗等,呼吸道隔离至少到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5天,对于未及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隔离期为痉咳后21天。病原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或克拉霉素、环酯红霉素等,具体用药请遵医嘱。从中医角度来看,儿童患上百日咳,主要是气道里有痰黏稠,越咳不出来越会刺激气道咳嗽,需要帮助患儿祛痰。根据孩子体质不同,需分清证型,如果是寒证则加温药,如果是热证则加清热的药。临床上常用清肺化痰尤其是用清肝的方法进行治疗。

主持人

百日咳一般病程较长,后期如何更好护理?

周小勤主任

儿童有寒热虚实不同体质之分,后期主要分为气虚型和阴虚型。气虚型体质的孩子痰液较黏,咳嗽起来痰较少难以咳出,且大便可能较干,可服用梨水或银耳水等;阴虚型体质的孩子看起来白白胖胖,痰会相对多一些,容易腹泻,可给孩子服用陈皮水等。

主持人

如果接触了百日咳病人,应该如何防范?

周小勤主任

以下人群建议暴露后预防:未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的婴幼儿、家庭内和托幼机构的密切接触者、有明确接触史的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婴幼儿看护者、新生儿病房医务工作者。在暴露后21天内(尽可能暴露后1~2周内)接受药物预防或者紧急接种疫苗预防(我国尚无6岁以上儿童和成人用含百日咳成分疫苗),药物选择、剂量、疗程与治疗相同。病例居室定时开窗通风、湿式扫除,勤晒衣被,无需终末消毒。对病例痰液、呕吐物可用漂白粉等含氯制剂消毒。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等,也是预防百日咳的有效方法。

主持人

感染百日咳康复后,是不是就获得抗体了,不用再接种百日咳疫苗了?

王雷主任

百日咳通过自然感染康复或疫苗免疫获得的保护性抗体并不能持续终生,随着时间延长抗体的保护效果会衰减。百日咳感染后很可能使机体产生对百日咳的免疫保护,但这种特异的免疫保护具体能持续多久尚不清楚,且身体的免疫力下降时,很有可能再次感染百日咳。此外,目前国内含百日咳成分疫苗为联合疫苗:三联、四联、五联,都还含有其他成分。因此,即使曾经确诊过百日咳,依然建议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

主持人

目前是否已经采取措施来遏制百日咳高发态势?

王雷主任

湖北省近年来建立了良好的医防协同机制,加强了百日咳病例的诊断和报告,目前已部署一系列防控措施:1.各地加强疫情形势分析研判,加强病例管理,减少传播;2.湖北省百日咳病例以学生为主,做好学校百日咳疫情防控,严防聚集性疫情发生;3.强化疫苗接种工作,引导适龄儿童尽早、及时、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提高及时接种率。4、加强科普宣教,继续倡导良好卫生习惯,提升公众对百日咳的科学认知,科学佩戴口罩。周小勤:目前临床上对百日咳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明显提升,也积累了有效经验,我们也会继续:1.加强病例早期救治,减少重症或死亡,提升早期识别和鉴别诊断能力,全力降低重症死亡风险;2.提高家长认知,小月龄儿童出现咳嗽等不适症状尽早就诊就医,若家庭成员中已有其他出现咳嗽症状者应告知临床医生。

(来源:湖北疾控)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百日咳   月龄   湖北   病例   疫苗   婴幼儿   免疫   成分   主持人   主任   权威   儿童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