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千名英法联军攻陷北京,曾国藩坐拥12万大军,他为何见死不救?

前言

你是否曾经想过,在危难时刻,一个人应该如何抉择?是选择保护自己,还是为了国家和民族而牺牲?这样的两难困境,正是曾国藩在清朝末年所面临的。

作为一位杰出的清朝大臣,曾国藩在内忧外患的时代,做出了一系列关键性的决定。他选择了"安内"而非"攘外",最终成功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为大清王朝争取到了30年的生存时间。但与此同时,他也背负了不少争议和质疑。

究竟是什么样的考量,让曾国藩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他的决策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第一章 英法联军攻陷北京 曾国藩的两难困境

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从广州一路北上,最终攻陷了北京。当时的清军在大沽口与英法联军交战,但最终还是被打败了。这场战争,不仅暴露了清军的军事实力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也让清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此时,咸丰帝急需曾国藩派遣精锐部队北上支援。作为清朝末期杰出的大臣,曾国藩手下有着12万精锐的湘军,无疑是最佳的救援力量。但是,曾国藩却迟迟没有做出行动。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曾国藩犹豫不决,不愿意派遣湘军北上支援呢?

第二章 曾国藩的顾虑

曾国藩的顾虑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他不想让自己手下的湘军部队受到损失。

当时,清军的主力部队八旗军和绿营军已经伤亡惨重,几乎无力再与英法联军继续作战。咸丰帝想到了曾国藩的湘军,希望能够借助这支强大的部队来支援北京。

但是,曾国藩却对此心存疑虑。他担心,一旦派遣湘军北上,不仅路途遥远、行军劳累,而且武器装备也远远落后于英法联军,胜算非常小。一旦湘军遭到重创,那么他手中最强大的力量就会大大削弱。

更重要的是,曾国藩还担心,如果湘军成功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那么他们的实力将会更加强大。这对于一向疑心重重的咸丰帝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为了防范这种情况,咸丰帝特意设立了江南和江北两座军事大营,派遣八旗军和绿营军来监视曾国藩等人。但结果却是,这两支部队很快就被太平军给灭掉了。

面对这样的困境,曾国藩陷入了两难选择。一方面,他不愿意让自己的湘军遭到损失;另一方面,如果不派遣部队北上支援,他也会背上许多骂名。

第三章 曾国藩的赌博

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曾国藩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赌博。他在赌英法联军的目标并不是大清的国土,而是为了钱财。

当时,英法两国与大清签订的《南京条约》,虽然割让了香港,但他们的重点更多是要钱和强行打开通商口岸。这说明他们的目的更多是为了经济利益,而不是真的想要占领大清的领土。

于是,曾国藩决定赌一把。他在收到咸丰帝的求救信后,故意拖延了很长时间才回复。在这期间,他一直在观察英法联军的动向。

果然,就在曾国藩的回信终于送到咸丰帝手中时,英法联军已经撤退了。他们搜刮了大量财富后,便满足地离开了。

这一次,曾国藩的赌博成功了。他不仅没有损失自己的湘军,还能够专心对付太平军。

第四章 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在成功阻挡了英法联军的入侵后,曾国藩终于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去了。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其军事实力也非常强大。当时的太平军,即使面对实力强大的外国部队,也依旧毫不畏惧,甚至还打过多次胜仗。

但是,曾国藩凭借着自己的英明指挥,最终还是成功镇压了这场运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下令将俘虏全部杀害,即便是城中的无辜平民百姓也都惨遭不测。

这一幕,让天京等地瞬间变成了人间地狱,人与财物皆失。曾国藩的做法,也引来了不少争议和质疑。有人认为,他应该以仁慈的心态对待这些被压迫的农民,而不是采取如此残酷的手段。

但是,曾国藩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要为大清王朝争取到更多的生存时间。通过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他成功地为大清续命30年。这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第五章 曾国藩的缺陷

尽管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他在对外战争方面的表现却并不出色。

与曾国藩相比,左宗棠无疑是一位更出色的军事家。在面对外敌入侵时,左宗棠总是以"攘外"为先,而不是像曾国藩那样选择了"安内"。

这也暴露了曾国藩的一个重大缺陷,那就是他更多地关注内部的稳定,而忽视了外敌的威胁。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他的枪口最先对准的,往往是自己的同胞,而不是外国敌人。

这种做法,无疑是有悖于一个真正军事家的本色。左宗棠在这方面的表现,无疑要更加出色。

此外,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也采取了非常残酷的手段。他下令将俘虏全部杀害,即便是无辜的平民百姓也难逃厄运。这种做法,无疑让他背负了不少争议和质疑。

总的来说,曾国藩虽然是一位杰出的清朝大臣,但他在对外战争和对待平民百姓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这也让他的形象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些争议。

结语

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曾国藩做出了一系列关键性的决定。他选择了"安内"而非"攘外",最终成功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为大清王朝争取到了30年的生存时间。

但是,这种选择也让曾国藩背负了不少争议和质疑。他在对外战争方面的表现,远不如左宗棠那样出色;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他也采取了非常残酷的手段,让无辜的平民百姓遭殃。

究竟是什么样的考量,让曾国藩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他的决策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思考。

只有了解曾国藩内心的挣扎和抉择,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位清末大臣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他的故事,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反复思考的经典案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英法   太平军   联军   太平天国   湘军   内忧外患   见死不救   平民百姓   大臣   清朝   北京   部队   万大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