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加入日本籍,击败邓亚萍大喊“吆西”的何智丽,如今如何?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迅行

编辑|眯眯眼巨怪

前言

中国乒乓球发展至今已经当之无愧的世界“天花板”水平,诞生了无数传奇人物,被日本媒体称为“帝国破坏龙”的马龙更是在乒坛上活跃至今。

帝国破坏龙

而女乒中最伟大的运动员非邓亚萍莫属,和她同时期的劲敌何智丽在广岛亚运会比赛中击败这位“乒乓女皇”,而这也是令何智丽备受争议的一战。

而何智丽原本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本应是作为中国运动员驰骋乒坛,但她为何会代表日本出战亚运会,甚至击败代表中国的邓亚萍。

一次比赛也让她对整个乒坛彻底改观,解释了她究竟为何会放弃中国国籍,前往日本。

“让球”风波

在上世纪80年代,传闻中国乒乓球队实行一种“让球”的政策,即在某些比赛中为了国家队的集体利益,在战术层面上,要求某个选手故意输球。

当时的中国体育界多个项目中都采取了这种“战术”上的规划,但这一方法对于被迫“让球”的运动员来说。

处于到底是代表个人荣誉一往无前向前冲,还是为了中国乒乓队的集体荣誉听取战术指挥的两难境地,运动员无疑会陷入心理上的矛盾与煎熬。

1987年的新德里世乒赛,这正是处于实行“让球”的时代,四强中何智丽、管建华、戴丽丽三人均为中国运动员。

仅有梁英子一人是韩国运动员,相当于半决赛中“三对一”的人数优势。

当时是何智丽对战管建华,戴丽丽对战梁英子,戴丽丽就是战术性安排击败梁英子的最佳人选,因为和梁英子对阵的比赛中,戴丽丽从未输过。

而上级并不认为中国队夺冠有十足的把握,如果戴丽丽输了,在何智丽和管建华中,教练组认为管建华击败梁英子的胜率最高。

于是策划在何与管的比赛中,要求何智丽“让球”,让管建华对阵梁英子。

当时国内最强的何智丽,有着十足的自信能够击败梁英子,而“让球”的战术不仅让她失去竞争冠军的资格,更是在宣布我何智丽就是打不过你梁英子。

而在体育竞技中,十足的自信是保持稳定的心态的标准与前提。

这次何智丽有着极大的把握拿到女单世界冠军,时年23岁年轻气正盛的她自然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不顾教练组安排,3:0击败管建华。

而另一边,局势照着教练组的预测一样,梁英子晋级了,但何智丽用凌厉的手法和不甘的情绪,击败这个令教练组放弃自己的对手。

梁英子

证明了自己也是击败梁英子的最佳人选,也证明了自己才是这个时代的世界第一。这个世界冠军,国内女乒第一人却因违抗命令而无缘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

彼时她25岁正值运动员的巅峰时期,而不能够上场既不是因为自己水平不够,也不是因为赛场的严重违纪,仅仅因为违抗了教练组的安排没有“让球”。

这令何智丽非常绝望,如果自身实力足够,却因外部力量的干预而不能够进入奥运会,那还当什么运动员呢。

绝望下的何智丽将目光看向了日本,与日本男友结婚并之后加入了日本国籍。进而引发了何智丽生涯中最有争议性的一场比赛。

争议一战

1994年的广岛亚运会上,已经改名为小山智丽的何智丽对上了来自中国女乒小将邓亚萍。

此时的小山智丽已经30岁了,走的每一步都很艰难,要知道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平均退役年龄在30岁左右,并且在30岁之后基本就和世界大赛无缘了。

即使是此时她的对手“乒乓皇后”邓亚萍也在25岁时就退役了,放弃中国国籍加入日本国籍、身体机能的退步、身处异乡的无奈,注定了何智丽每一步都十分艰难。

这场比赛最有争议的点恰恰在于不服输的“叛徒”小山智丽击败了风头正盛的邓亚萍,虽然何智丽赢了比赛。

但让中国队没能失去了冠军,舆论对她也是骂声一片,又将她加入日本国籍的陈年旧事翻了出来。

在一些人看来中国运动员不为中国效力也就罢了,反而跑去帮日本获得冠军,这一行为在很多人眼里不亚于“叛徒”、“汉奸”。

而很少有人愿意知道她在中国的职业生涯在她选择“不让球”后就已经结束了,如果继续留在中国,虽有全国顶尖的实力,却没有能够发挥的舞台。

运动员的巅峰时期本就短暂,这也许是那些被迫愿意“让球”的运动员的难言之隐吧。

10月13日,这天30岁的何智丽,仍然斗志昂扬,上午率先击败了来自中国台北队26岁的陈静,下午同样以3:1的比分击败了中国队乔红。

晚上她与邓亚萍的比赛让时任女乒教练的张夑林捏了把汗,也让球迷们都聚焦于这个前中国队球员,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何智丽会被中国队主帅邓亚萍“斩于马下”时。

何智丽并没有因为先失一分而丧气,因为她重返于世界舞台就是想要证明自己,最终以3:1的比分击败了邓亚萍。

5年时间,从退出乒坛到再次夺得女子单打冠军,再一次的证明了自己,即使是训练资源、教练团队远不如邓亚萍,但她还是做到了。

但这次胜利带来的质疑、辱骂不绝于耳,“内幕”阴谋论、“汉奸”“叛徒”等骂名纷纷加在了何智丽头上。

何智丽每次得分后习惯了喊的打气助威词“呦西”,象征着她赛场上的节节胜利,而在失落的中国球迷眼中,更像是嘲讽与轻蔑。

但是,何智丽在中国打比赛时就已经习惯在得分时喊“呦西”,之前被隐去的细节,如今被放大了无数倍。是啊,这或许就是“人被误会时,喝凉水都是原罪。”

“呦西”究竟是习惯,还是故意为之

很多乒乓运动员都有得分后习惯于喊一声来给自己加油助威,一些比如丁宁习惯喊的是“sa”,王楠喜欢喊“ja”,张怡宁习惯喊“yo”。

而“帝国破坏龙”马龙习惯喊的是“咻哩”,中国新生代运动员比如王楚钦、樊振东,甚至一些外国运动员韩国运动员林钟勋、日本运动员张本日和也习惯于喊“咻哩”。

球迷们对于何智丽的“呦西”不满原因,恰恰在分别代表中日两国的比赛中,且代表中国的邓亚萍输掉了。

因此球迷们对其的不满情绪爆发。何智丽为自己得分的呐喊也经由媒体的渲染纷纷成为了向邓亚萍大喊的“呦西”。

她与邓亚萍毫无瓜葛,如果有不满,应该是对决定她能否参加1988年奥运会的教练组,当年才25岁,眼看着自己的职业生涯就要被迫结束。但自己毫无办法,这才是原本是中国运动员但为日本效力的根本原因。

倘若何智丽能顺利参加1988年的奥运会,能够夺取金牌虽然不能说手拿把掐,但也很难想到有什么变数能够阻拦这位当时正值巅峰的乒乓运动员。

对于何智丽的“让球”风波,有人认为何智丽吃了让球的红利,但没有履行承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也有人说何智丽反抗“让球”这一不合理规定,其身上的反抗精神值得学习。

“让球”本身的存在就很具有争议性,究竟该不该存在,究竟是为了顾全集体的荣誉保留,还是应该聚焦个人的发展而舍弃掉,我想大家都心中有数。

况且,让球本身不具有一个严格的标准,会被不可控因素所干扰,很难有个标准。

对于何智丽的一生来说,挫折贯穿始终,放弃中国国籍前往日本,但她专注于乒乓球比赛,没有顾及到家庭的悄然破碎。

然而,何智丽本来就承受着那么大的精神压力,而离婚对她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从反抗“让球”到奥运会除名,到广岛亚运会夺金被骂为“汉奸”,何智丽屡次受挫,她的人生充满了崎岖与遗憾。丈夫的叛离,使她本来因身在异乡的孤独境地又雪上加霜。

而竞技比赛的公平性又隐匿在更深层的讳莫如深之中。何智丽作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常常受到种种体育竞技之外的因素、特别是政治因素的干扰,使她的运动生涯带上浓重的悲剧色彩。

何智丽和她的日本丈夫

令人不禁想起原中国男乒运动员庄则栋被采访时,用一句非常有哲理性的话来评价何智丽:“你受到的打击越重,迸发出来的火花越灿烂!”

何智丽的人生之路也好,职业生涯也罢,正是在一次次受到重击、阻碍后一次次迸发绚丽火花的经历。

如今退出体育竞赛的何智丽,淡出了公众的视野,与世无争,只求像普通人一样过着平静的生活。

结语

何智丽大喊邓亚萍是乒坛风波的表象,更深层次的“让球”合理性才是我们需要讨论与总结的,“体育精神”究竟怎样诠释?

乒坛的人才还没有多到需要往外输送的地步,赛事的公平性、合理性关乎体育强国、全民体育的建设。

何智丽和邓亚萍代表着两个时代、两种乒乓球教练团队执教风格的差异,是旧时代向新时代更新的两个代表,怎样育才、惜才、留才,不仅仅在体育这个领域。

信息来源:

央视新闻——何智丽风波真相——牺牲品?还是叛逆者?

https://news.cctv.com/sports/tabletennis/20070309/101127.shtml

何智丽——百度百科

邓亚萍——百度百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日本   广岛   中国队   乒坛   国籍   中国   乒乓   运动员   年前   习惯   代表   邓亚萍   何智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