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绿能”背水一战,不成功便成仁!

好久没讲光伏了,上一次还是1月份秦朔采访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我看了采访的整个对话,就说了这个事情。

没讲是因为今年的光伏确定性会很惨,任何时候任何行业的产能出清都是残酷的,都必然会以倒闭一批企业的代价终结。

我们的光伏行业已经经历了3次大起大落,你还别说,光伏是所有行业里,经历如此巨大幅度波动次数最多的行业。

有点像紧箍咒,而且未来依然会如此继续下去,要知道在2060年碳中和之前,新能源肯定是会一直发展的,不然还怎么中和,也就是行业至少还有36年的发展时间。

正好我们的光伏行业第一次大规模发展的时间,就是2005年之前,刚好过去了20年。

那么未来的36年时间里,大概率也还会有5次以上的大起大落。

如果以这个大背景大视角去看光伏,那就无比简单,谁安全,谁就有可能给你大幅度提高收益率。

因为在行业低谷的时候,一定是全行业公司市值大幅度下行,比如隆基绿能,高峰期72元,如今19元,比如中环,高峰期50元,如今11元,比如通威股份,高峰期63元,如今24元等等。

连晶盛机电这样的上游设备企业都不能幸免,整个光伏产业链都陷入低谷,从长期来看,这里面一定是有一部分公司被低估的。

如果你选中了某一家,等到行业产能出清完毕,在行业复苏和市场炒作之下,那就是戴维斯双击,收益噌噌噌一下就上去了。

但是出清的过程肯定是非常惨烈的,没有谁不能倒,当年的无锡尚德和江西赛维等巨头,曾经都风光一时,该倒的时候照样倒。

因为产能出清并不只是打价格战这么简单,也不只是各企业降低一点产能这么简单,如果产能过剩10%,那么一定是竞争到10%的公司破产,如果产能过剩50%,那么就会有一半的公司最终消失。

对于如何赢得这场淘汰赛,很多公司的选择方式都不一样,这也是造成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

比如通威股份选择的是一体化战略,以压倒性的产能优势,横扫对手,属于大力出奇迹,底气来源于饲料业务贡献现金流和业绩。

比如隆基绿能选择的是技术创新战略,上一次就是靠押宝单晶硅坐上龙头位置,这一次选择的是押宝BC电池,成功了一次,再来一次也正常。

但是这一次我觉得隆基没有上次押宝单晶硅那么决绝,可能是现在BC电池还处于萌芽期吧,所以隆基之前也大幅度扩产TOPCon电池过渡了一下。

至于TCL中环就不用说了,从一开始就做大面积硅片,半导体比光伏更适合用大面积硅片,所以我始终觉得未来半导体材料会是中环的第二增长曲线。

还有大全能源选择的是财务健康战略,公司没有一分钱的长短期借款,账上保留近200亿的货币资金,典型的养足身膘准备冬眠。

不但不借钱,还不惜牺牲业绩也要收回货款。

这是近几年公司的现金收入比,之前现金流明显低于营业收入,给了客户不少账期。

2023年就反转了,现金流比收入多了几十个亿,现金收入比达到114.36%,不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之前欠的也得给我还回来。

如果不愿意,那就别买我的东西,所以去年营收腰斩。

再比如协鑫科技选择的是差异化战略,把颗粒硅这个小众市场做到登峰造极,公司产品全球遥遥领先。

在2023年的12月29日,协鑫科技发布了一个公告。

这个“新疆戈恩斯”公司是协鑫科技的联营公司,专门生产多晶棒状硅料,产能6万吨。

公告的意思是把这家子公司给卖了,从此彻底退出多晶棒状硅领域,完全专注于颗粒硅。

其实之前颗粒硅的存在感并不强,当然现在也不是主流,市场占比只有不到20%,主要当作辅料使用。

但是2023年是很特殊的一年,如果平时有看央视新闻习惯的朋友就应该知道,去年的颗粒硅突然成为了各大主流媒体的常客,包括新闻联播。

颗粒硅的特点是三低,第一个是生产成本低,大概比棒状硅低20%左右,第二个是能耗低,生产颗粒硅的用电量只有棒状硅的20%,第三个是碳排放量低,每公斤颗粒硅的碳排放只有37克当量,创下世界最低纪录。

所以从今年开始,颗粒硅的价格正式公开,被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纳入了报价范围。

这可能也是协鑫科技如此孤注一掷的底气,但有趣的是现在争议还是很大。

比如之前大全的副董事长“徐翔”在业绩交流会上说了这么一段话:

“如果颗粒硅能取代西门子法棒状硅,那就是颠覆,而我们公司的价值就会变为零。但经过我们仔细研究,目前从产品质量来说,西门子法棒状硅质量远远高于颗粒硅,我们要建颗粒硅工厂并不难,但通过和下游企业充分交流,我们发现颗粒硅还有很多瓶颈要攻克。”

还有通威股份也不嫌事大,公开表态:“公司没有生产颗粒硅的计划”。

四大硅料巨头只有“新特能源”没有表态站队,新特能源的处境很尴尬,有点不上不下的感觉。

站队的不仅是硅料企业自身,下游的硅片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用行动做了些许表态。

比如TCL中环,在协鑫科技卖掉“新疆戈恩斯”退出棒状硅之前,中环同样也是这家公司的股东,但是2023年的10月,中环也决定低价卖掉手里的股权。

再比如隆基绿能就更直接了,看下面这个公告。

这是协鑫科技4月5日刚发布的“采购合同”公告,公告具体内容是繁体字就不截图了。

这份采购合同的协议内容,隆基绿能将采购协鑫科技42.5万吨的颗粒硅,分三年完成,2024年采购12.5万吨,2025年采购15万吨,2026年采购15万吨,上下波动不超过10%。

合同属于“锁量不锁价”的方式,如果按照最近的颗粒硅价格5.5万元/吨左右算的话,这个合同将近234亿,非常大一笔订单,接近协鑫科技2023年营收的70%。

我当时看到这个公告的第一反应,就是光伏行业是不是要剧变了?

前些年通威和隆基是深度合作伙伴,两家也共同出资成立了多家子公司,这个我之前都讲过。

在2022年的时候,隆基也与通威签订了一份采购合同。

这个合同的时间期限是2年,到2023年12月,同样也是锁量不锁价的方式,隆基没有讲每年采购多少,但是通威同一天发布的公告说了,每年采购10.18万吨,两年一共20.36万吨,按照当时的硅料价格24.53万元/吨估算,这个合同442亿。

虽然合同金额比这次的高,但是价格不是一个层次,按照采购量算的话,这次多了近18万吨。

要知道这次可是颗粒硅,不是棒状硅,那就只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隆基大幅度扩产,所以未来三年的颗粒硅使用量大增,第二种是调整比例,加大颗粒硅使用量,减少棒状硅使用量。

隆基一年硅料的消耗量是可以根据硅片产量算出来的,我不认为接下来会这么大规模的扩产,所以大概率是调整了使用比例,这个下面还会详说。

如果是这样的话,意味着隆基绿能也选择站队颗粒硅。

但是有一点比较奇怪,我以为隆基也会跟上次一样,同时发布这个采购公告,可是到今天为止,也还没有发布任何信息。

当然不发公告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按照规定,采购金额超过总资产50%,而且金额超过5亿就要披露。

现在隆基1645亿的总资产,虽然是没经过审计的,也肯定是达不到披露条件的,所以没发公告是正常的。

那为什么说奇怪呢?

因为上次和通威股份签订的采购合同,同样也没达到披露标准,但是依然发布了公告。

很显然通威的面子比协鑫要大,这种公告是很有利于供货方提振市场信心的,相反对通威股份的市场信心不利,可能这也是4月8通威开盘大跌的原因。

所以不知道隆基是不是出于考虑通威面子问题,这份可发可不发的公告就没发了。

其实我不认为因为这个事情,隆基绿能和通威股份就水火不相容,从此分道扬镳。

开什么玩笑,这是商业,不是小孩子过家家。

企业与企业之间,没有情感,只有利益。

隆基绿能不会因为通威或者协鑫就损害自己的利益。

通威股份不会因为隆基采购了别人家的产品就闹脾气,更何况自己本来就没有颗粒硅。

隆基采用颗粒硅,只可能是自己技术需要,当然不可能因为考虑通威的感受就不使用。

通威当然会受到损失,颗粒硅用量多了,自己供应的棒状硅就会减少,但这就是商业,也是通威自己的选择。

再说通威抢占隆基的市场份额更猛。

这是我去年年底分析整个光伏行业的时候统计的出货量,等年报都发完了再统计2023年全年的,这一张图先用着。

去年前三季度通威股份组件出货量18GW,排名第七。

要知道通威是2022年才进入组件行业的,如此短的时间就抢走了如此多的市场份额,当然不全是抢了隆基的市场。

按照通威的产能趋势,那是冲着前三去的,很可能有争夺第一的野心,那当然会不可避免的抢占一部分隆基的市场。

所以商场如战场这不是一句空话,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只有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

而且隆基与通威和协鑫都是合作伙伴,之前就跟双方都有合资子公司,这笔两百多亿的订单,发公告对自己没什么好处,还可能会让通威的股东有点不舒服,不发公告对协鑫也没任何影响,那就不发了呗。

其实发不发这个公告不是重点,重点是隆基绿能为什么要用这么多颗粒硅?

不算在建产能的话,隆基目前一年的硅料消耗量是在45万吨到50万吨之间,具体数据要等年报才能知道。

然后采购了12.5万吨的颗粒硅,可以按照100%的使用率算,因为签合同的时候肯定就想好了的,上下10%的波动,也就是11.25万吨~13.75万吨之间。

意味着隆基的颗粒硅掺杂率在25%左右,甚至有可能到达30%。

这个掺杂比例已经非常高了,是正常水平的2倍以上。

颗粒硅之所以价格便宜,是因为品质不行,之前都是高品质硅片少掺杂颗粒硅,低品质硅片多掺杂颗粒硅,所以市场份额一直不大。

比如TCL中环去年大概只消耗了6万吨的颗粒硅,要知道中环的硅片市占率全球第一,现在的产能近180GW。

那么隆基突然要用这么多颗粒硅就有三个可能性:

①、产能大幅度提升,原材料消耗量全部增加

②、自身技术调整,比如刚发布的新硅片泰睿,或者攻克了某项关键技术

③、协鑫科技终于兑现了所谓的“黑科技”,真把颗粒硅质量问题解决了

第一种可能性可以排除,因为隆基去年扩产了几十GW之后,今年的新建产能并不多。

第三种可能性现在没法证伪,这也是我前面把各方的言论都告诉大家的原因,目前的争议还是很大。

至于第二种可能性,有两个方向,要么向下调整,要么向上调整。

向下调整就是加大低品质硅片产量,正好隆基还有非常庞大的P型硅片产能,反正再努力也是比不上N型的,那就还不如俗到底,不追求品质,只追求性价比,主打一个便宜。

向上调整就是隆基的BC电池技术有锁突破,可以使用高比例的颗粒硅,那就厉害了。

但是我刚才又仔细翻了一下隆基最近半年的公告,并没有发现任何新进展,所以应该不至于这么神。

这样看来,好像只有P型硅片加大使用颗粒硅比例的可能性更高,而且还可以产生这么个推理。

隆基既然把未来赌在BC电池上,意味着现有的庞大P型电池生产线都是累赘,彻底转型后就用不上了。

既然是累赘肯定就要折旧,那么在折旧前,能多赚一分钱也是好的。

可是当下这么卷的情况下,想要销量高多赚钱,当然就要降价,降价还能保持不亏钱,当然就要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唯一办法就是用颗粒硅。

反正不管怎么样,都要尽可能发挥P型电池生产线的余热。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是风险和机会并存。

风险在于万一BC电池研发不顺利,或者未来市场的主流技术不是BC技术,那就尴尬了,自己已经把后路给断了。

机会在于如果BC技术研发顺利,也被市场所接受,那就赚大了,重现当年赌对单晶硅的盛况,市值肯定飙升。

典型的背水一战,不成功便成仁!

隆基这一招,在我看来,是非常狠辣的,不但对自己狠,对整个市场都狠。

在逼自己不得不进步的情况下,好会加速光伏行业的产能出清。

之前我还想着有没有可能几大巨头坐下来谈一谈,大家都减减产能,保住盈亏平衡线,慢慢把中小企业给淘汰掉。

目前来看是没这个可能性的,2023年全国的光伏硅片产量超过622GW,同比再次大增67.5%。

而且,今年3月份国内硅片产量69.75GW,环比依然增长9.04%,再次创下单月产量新高。

这是工信部的数据,应该误差不大。

而且硅片价格也是一个佐证,今年的硅片价格又跌了20%,即便是N型182硅片也到了1.6元/片,实际采购价更是只有1.5元/片。

这是我上次写《一篇文章看懂光伏行业》的时候统计的价格,那个时候都还有2块以上,才过去4个月时间,就到了这个地步,真是够惨烈的。

所以很显然,几大巨头没能坐下来好好谈,看样子每个人都野心勃勃,光是淘汰一批小喽啰是不行的,要倒下几个巨头才行。

我原计划是等到下半年再考虑选择两三家可能胜出的公司,想着至少也得竞争个半年以上吧。

但是隆基可能把这个过程给加速了,现在很多光伏企业都还没发布年报,可能是在等补贴,等他们把年报发完了,我就把主要的几家光伏企业重新再梳理分析一篇,看能不能摸到一些端倪。

我始终觉得光伏这个行业是没问题的,虽然看起来大家都这么难受,其实行业一直都是在增长的。

所以每来这么一次行业大洗牌,对于最终留下来的企业,都是一次凤凰涅槃,重生之后往往飞得更高。

隆基绿能已经率先出招,不要小看采购颗粒硅这么个事情,很可能就是行业巨变的开始。

我做了下面这张《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表,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上面这个表里更新数据。

一起探索企业基本面的研究,收获必然巨大。

小拇指,发财手点个赞......

#财经##光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硅片   产能   颗粒   采购   公告   行业   市场   科技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