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恒大还大的雷区出现了,价值高达10万亿,这回许家印可不孤单了

前段时间恒大集团创始人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的消息震惊了整个商界。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地产大亨,如今却深陷囹圄。

然而,在许家印身陷囹圄之际,一个比恒大还要庞大的"雷区"正威集团正在逐渐浮出水面,这个"雷区"的规模高达10万亿,足以让无数人为之胆寒。这一次,许家印恐怕不会是孤单一人了。

恒大近况如何?

前段时间香港法院直接下令让中国恒大清算了?是的,恒大现在可是全球负债最多的房地产开发商,欠了银行和债券持有人足足3000亿美元!

这不,恒大想重组这些债务,但没成功,法官琳达·陈就受不了了,直接说法院忍无可忍,恒大根本拿不出靠谱的重组方案,公司都破产了,那就只能勒令它关门大吉。

其实恒大倒闭只是冰山一角。从2020年开始,我国就有一大票开发商相继倒闭,不仅经济被拖累,中国内外的金融体系也跟着遭殃。

恒大这事儿闹得挺大,但监管机构还是信心满满,觉得风险能控制住。不过恒大欠了外国债权人254亿美元,总资产才2400亿美元,跟总负债一比,那真是小巫见大巫。法庭文件里都直说了,恒大肯定是资不抵债,还不上债的。

现在,大家还不清楚这个清算令到底会对金融体系和恒大自己的运营产生什么影响。要知道,恒大正忙着给已经付了钱但还没拿到房子的老百姓交房呢。

更要命的是,恒大董事长许家印去年9月份还因为涉嫌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复苏工作更是雪上加霜。

这事儿在香港股市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恒大股票刚开盘就暴跌21%,后来直接停牌了。不过香港大盘恒生指数倒是涨了0.9%,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的股价也跟着上涨。中国最大的开发商碧桂园本来涨了3%,但后来又跌回去了。融创中国控股倒是涨了2.4%。

去年12月,香港法院还给了恒大一个缓刑,让它有时间完善新的债务重组计划。但法官陈觉得,恒大根本没拿出什么有用的方案,债权人也不支持,那还拖什么拖啊?

法官直言,恒大对重组方案只是说些空话套话,要是法院主导清算,债权人的利益才能得到更好保护。

正威集团的兴衰史

当恒大危机的余波还在市场上荡漾时,另一个更大的"雷"悄然酝酿。这个"雷"就是曾经叱咤商界的正威集团。

作为广东民企"一哥",正威集团一直以来都是业界瞩目的焦点。然而,自从恒大危机爆发后,市场对民企债务的担忧骤然升温,正威集团首当其冲。有消息称,该集团旗下多个在建项目已经陷入停工,资金链濒临断裂。

正威创始人王文银的创业之路可谓一波三折。他出生于安徽省潜山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89年从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上海工作。

1993年,怀揣着几百元钱,他只身南下深圳打工。从一个生产电源线、插头的日资企业做起,王文银从仓库管理员做到销售总经理,积累了500万元的创业资金。

1995年,王文银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深圳携威电源线厂。他和工人们一起加班加点,晚上就睡在车间。

仅用3个月时间,工厂月销售额就从2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实现了规模化经营。此后,王文银以每年增加一个分厂的速度快速发展。

2003年,"非典"爆发,有色金属价格暴跌,铜价跌幅尤其惨重。王文银再次反向操作,抄底上游,收购了国内几座大型铜矿山和钨矿山。"非典"过后,铜价一路上涨,王文银手中的铜矿瞬间升值,他再次赢得了成功。

正是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大胆的投资决策,王文银带领正威集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3年,正威集团以3175亿元的营收闯入世界500强,一跃成为广东民企"一哥",巅峰时期集团狂揽资金超过10万亿。王文银本人也被冠以"世界铜王"的称号,名声大噪。

然而正威集团的辉煌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为了维持高速扩张,正威集团不得不大量举债。据报道,该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一度高达90%,远超同行业平均水平。如此高的负债率,无疑为企业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正威集团还盲目涉足房地产、新能源等高风险领域,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实现更大的利润。

但事实证明,这种不计后果的扩张,反而加剧了企业的资金链压力。一旦市场风向逆转,正威集团脆弱的资金链就难以为继。

事实上,早在2015年前后,关于正威集团的负面传闻就开始甚嚣尘上。有消息称,该集团旗下多个在建项目陷入停工,资金链濒临断裂。

更有员工爆料,公司长期没有工作任务,却为了赶工期而糊弄应付。种种迹象表明,昔日叱咤商界的"世界铜王",正处在危机四伏的边缘。

最近就有正威集团的员工在网上爆料,公司长期没有工作任务,却为了赶工期而糊弄应付。公司高层为了应付检查,经常要求员工加班加点,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内容。每天都在做无用功,领导们只关心表面文章,根本不在乎员工的死活。

除了在建项目停工和员工怨声载道外,正威集团的财务状况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质疑。有业内人士指出,该集团的负债规模可能远超外界预期。

一份流传在网上的文件显示,截至2020年底,正威集团的有息负债高达1500亿元,而其货币资金仅为200亿元左右,资金缺口巨大。

就在风雨欲来之际,正威集团的掌舵人王文银竟悄然卸任董事长一职。这一举动立即引发了市场的恐慌,被外界解读为"跑路"的前奏。要知道,在中国企业界,掌门人突然卸任往往意味着公司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果不其然,随后王文银就被曝出被限制高消费,正威集团多家上市公司股权也被冻结。这意味着,这位昔日的"世界铜王"已经沦为"老赖",正威集团也已经到了破产重组的边缘。

但真正让市场感到不寒而栗的,是有报道称正威集团涉嫌财务造假。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正威集团的真实债务规模可能比外界预期的还要高出几倍。

"他们通过各种手段隐瞒负债,欺骗投资者和债权人。一旦事情败露,后果不堪设想。"该人士语气凝重地说。

事实上,对于正威集团的财务造假传闻,市场早有耳闻。早在2018年,就有投资者向监管部门举报,称正威集团存在财务舞弊行为。

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举报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时至今日,当昔日的明星企业轰然倒塌,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危机的种子早已埋下。

从恒大到正威,从地产到制造,中国民营企业的债务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重视的地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过度依赖负债扩张的模式已然难以为继。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将面临全面崩盘的风险。

对于正威集团而言,未来的路又在何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破产重组几乎已成定局。但对于数以万计的员工和债权人来说,他们的利益又将如何保障?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如何在维护市场稳定和保护投资者利益之间找到平衡?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民企债务危机

恒大和正威的覆灭绝非偶然。在过去的几年里,民营企业的债务规模一直在快速膨胀。据统计,截至2020年末,中国民营企业的债务总额已经超过了60万亿元,相当于GDP的60%。

而在这些债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发债、信托等渠道融资的,与金融机构深度捆绑。

这种高杠杆的扩张模式,在经济上行周期时或许还能维持。但一旦经济下行,市场信心受挫,企业的资金链就会瞬间紧张。而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这种风险正在不断累积。

作为一家横跨有色金属、新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大型集团,正威曾经是中国民营企业的标杆。但随着扩张步伐的加快,该集团的负债规模也在不断攀升。

像正威这样的大型民企,其债务问题往往与金融机构深度捆绑。一旦出现违约,就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正威集团通过发债、信托等渠道融资的规模高达数百亿元。一旦该集团崩盘,这些债务将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烫手山芋",进一步加剧金融系统的脆弱性。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当下,过度依赖负债扩张的模式已然难以为继。唯有回归实业,聚焦主业,才能在风浪中稳健前行。对于正威集团而言,如何尽快走出困境,化解债务风险,将是摆在王文银面前的一道难题。

结语:

恒大也好,正威也罢,折射出的是这个时代的喜与忧。喜的是,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无数就业和财富;忧的是,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埋下了巨大的风险隐患。

站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我们似乎正处在一个风险事件频发的特殊时期。风险正在全球范围内扩散。这对普通民众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当下,如何化解民企债务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考验着监管者的智慧。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审慎理财,提高风险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债权人   雷区   民企   债务   孤单   员工   规模   风险   资金   价值   集团   经济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