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曲折的修建铁路历程

01

如果有一个人,买了一部新车,扭头把他砸了。这个人,要么有钱豪横,要么就是疯了。

但类似的事,大清朝真干过。不过不是砸车,而是拆铁路。

1861年,洋务运动开始,提出要建立海军、建设工厂、兴修铁路。其他两件事情都办的轰轰烈烈,但是唯独修铁路这件事没有丝毫进展。

1863年,上海的27家洋行联名,要求清政府修建上海到苏州的铁路,遭到时任钦差大臣、江苏巡抚李鸿章的断然拒绝。

铁路费烦事巨。变易山川,彼族亦知断不能允,中国亦易正言拒绝。

理由很充足,一是费钱;二是坏风水;三是你们自己还不愿意修!

李鸿章说这话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在40年前,英国修建第一条铁路时,也遭到过强烈反对,理由也很相似,就是背叛圣经、影响奶牛出奶、损害五谷等等……反正,任何一件新生事物,反对者总能找到一大堆理由。最后妥协的结果是,铁路可以修,但是要马拉火车。

在英国尚且这样,清朝就更行不通了。所以这事就这样搁置了。

1872年,洋务运动已经开展十一个年头。更多的西方书籍、技术传入中国,商业的发展伴随而来的就是货物运输需求。国内的洋务派、洋商都跃跃欲试,还是想修铁路。

但是,满清皇室在修铁路这件事上,死活也不同意。认为这么长的钢铁大家伙,冒着黑烟轰隆隆来回跑,会破坏龙脉。这样一说,谁还敢主修!

洋人很狡猾。

就在同年,美国驻上海领事发起成立一家公司,叫“吴淞道路公司”,成立这家公司的意图就是要修铁路。在给上海道台提交的商业计划书中,他们不提修铁路这事,说是修公路。

修公路当然没有问题,所以就被批准了。

之后就是勘察、征地、拆迁,悄悄地把修铁路这事干了起来。

可是没过多久,这家公司就面临着资金不接的问题。

1875年,英国的怡和洋行接手了这家公司,进行了重组,并继续秘密开展筑路计划。

到1875年6月,路基整修好,开始铺轨。

上海道台不乐意了。说好的修公路,路基整好后,你拉来了一堆铁轨,要干什么?但怡和洋行压根不听劝,我行我素。清政府也没办法。

1876年6月,铁路开始通车了,这就是最早的“吴淞铁路”。

铁路建好,开始试运营。英国人本以为老百姓会很高兴。

但是没想到,他们害怕,怕极了。“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举国若狂,几致大变”。

更加不巧的是,在当年7、8月还都出现了轧死人的事情。

这样就更能说明这是个“不祥之物”。清政府非常恼火,上海道台也已将可能激发民变相威胁,甚至自己都躺在火车道中,“将卧铁辙中听其轧死”,看这阻止的决心有多大。

经过几番谈判,1877年10月,中国赎回吴淞铁路,当时花费了28.5万两白银

高价买回后,就出现了让现在人看来瞠目结舌的一幕:霹雳咣当地拆。

12月18日,路轨被全部拆除。从修好到拆除,这段铁路仅仅存在6个月!

这件事,荒唐吗?

现在看,很荒唐。

但在当时,不管是顽固派、洋务派、中间派都有自己“合理”的说辞。

顽固派:这是“奇技淫巧”、“崇洋媚外”,毁坏风水,更是伤害“龙脉”,断子绝孙的做法。

洋务派:有固然好,没有亦无伤大碍,我们还有水运!若真的激起民变,那责任就大了。

中间派:看看热闹,关我啥事!

就像鲁迅说过,在旧社会,给一张桌子换换地方都是要流血的。更不要说修铁路了。

在中国和世界文明接轨的过程中,可以说,每一步都举步维艰。

唐胥铁路建成后,李鸿章亲自“站台”

02

但修铁路这事,还没完。世界大势浩浩荡荡,你不前进,局势裹挟着你往前走。

1874年,左宗棠平定陕甘之乱,开始收复新疆的伟大征程。当时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补给,铁路一事,被提上议程。

1880年,沙俄侵占新疆伊梨,刘铭传逢诏进京议事备战,他极力主战,在李鸿章的支持下,他上奏《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指出“自强之道,则在于急造铁路。”铁路一事,又被提上议程。

也就在这一年,修建铁路一事出现转机。但这一点点希望很快就被扑灭。

转机的机会是,唐山开平煤矿投产后,煤炭运输成为当务之急。李鸿章以运煤为由,极力主张修铁路。

反复请求几次,在顽固派的阻拦下,都被驳回。

直到1880年,清政府批准了。原因是,李鸿章使用了“障眼法”,说要修的是以骡马为牵引动力的“快车马路”。这就是著名的唐胥铁路。

1881年修成后,第一年,唐胥铁路是用骡马拉的。第二年才换的机车拖曳。

第一台火车“中国火箭号”,又名“龙号机车”

这事还真别笑。没有用骡马拉这个借口,这条铁路还真不到要被拖到什么时候。一定意义上来讲,这不是落后,是进步。

管他用什么拉,先建成再说。建成投用,就迈出了一大步。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内地的漕运不通,海运遭到拦截,使世人更加认识到铁路的重要性。左宗棠在1885年甚至留下遗疏,陈言修筑铁路的重要意义。

伏愿皇太后,皇上与众臣商议,速断此事。凡修铁路,矿务,船炮诸政,务应及早办理,以求富强之效。

但是,还是受到顽固派阻拦。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战争中后期,正值冬季,京杭大运河结冰。

没有铁路,补给运输怎么办?只能征用牛、马、骡、驴。

当时江苏、河南、山东等地的牲畜几乎被官府搜罗一空,但还是不够用,军队为了争抢马车甚至发生火拼。

想想用这些牲畜驮着辎重,那该有多慢!

在现实的困境和洋务派的呼声下,清政府于1885年成立“总理海军事务衙门”,除统一指挥全国海军外,并以“铁路开通可为军事上之补救”,由该衙门兼督铁路事务。

在这之后,在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的支持下,断断续续修筑了一些铁路,但进程何其艰难,清政府一拖再拖,钱是问题,顽固派的阻拦更是问题。

张之洞有句话就是写照。可见其艰难!

自光绪十五年初议铁路之日起,忽忽八年,自光绪二十一年下诏自强之日起,忽忽又三年。

真正让修铁路出现转机的是修建在清宫中的西苑铁路。

西苑铁路1889年开建是李鸿章为了说服慈禧,让她亲自体验火车便利、支持修建铁路,可谓用心良苦。1888年5月到1891年5月这三年,颐和园整修。慈禧大部分时间都住中南海仪鸾殿。中间来回,小火车几乎成了慈禧的通行工具。也就是说,她很喜欢。

由此,清朝铁路建设进入相对快速的发展阶段。

后来就有了京汉铁路、京奉铁路、京张铁路等等。

我们可以看看,从最开始洋务运动提出要兴建铁路,到最后西苑铁路建成,得到清廷认可。这中间是整整的40年。

40年,无数人呕心沥血,最终争取到了修建铁路的许可。

只是,到这个时候,清朝的气数已尽。

西苑铁路,慈禧“上下班专列”,后被八国联军所毁

03

铁路,没有让清王朝走向富强文明,却成了压垮清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时的清朝,国力孱弱,根本负担不起修筑铁路的费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向英、法、美等强国借债。而这些列强,也正好趁此之际,获得铁路经营权,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1898年,粤汉铁路修建,向美国合兴公司借款400万英镑,合同约定美方管理经营。后来,合兴公司被比利时收购,盛宣怀、张之洞以美方违约为由,发动湘、鄂、粤三省绅商,收回铁路路权。

这一举动,特别是在中日战争失败后,引起连锁反应。各省纷纷开展收回路权运动。

由于一条铁路支干往往横跨多省。在各省出资方面,意见不统一;即使本省内部,也存在乡绅出资和利益的纠纷。

最终变为一场闹剧。几年时间,铁路没有增修一寸,反而还要支付高额的赎路利息。

清廷商议的结果,还是要“举外债以补不足”。

但偏偏在这个关头,西太后、光绪、张之洞相继离世。没人能够镇得住场面。

这种矛盾在川汉铁路上表现的最为激烈。

1911年6月,逼急了的清廷(当时仅占川汉铁路2%股权),贸然宣布川汉铁路国有化,强令民间集资转为股票,并不退现金。这种情况下,已经入股的乡绅就不干了!

官逼民反,四川各地掀起保路起义。

清政府调派湖北新军主力赴四川镇压,由此造成武汉防守空虚。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并以摧枯拉朽之势埋葬了清王朝。


参考:《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曾用骡马拖曳煤车》,人民政协报

《晚清铁路困局》,人民网

《中国铁路百年史话》,中国政府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吴淞   光绪   洋务派   顽固派   铁路   骡马   晚清   清朝   上海   中国   曲折   清政府   历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