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身在代地,却得到了皇位这个大馅饼,以谨慎应对成功继位

前言

你是否曾经想过,一个身在偏远代地的王子,如何在乱世中成功登基称帝,成为一代明君?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这场大变局的序幕拉开。齐王刘襄、刘章兄弟与汉朝旧臣陈平、周勃等人开始与吕氏家族展开激烈的权力斗争。最终,吕氏家族被彻底消灭,权力真空出现。

此时,身在代地的刘恒,却意外获得了登基的机会。这位谦逊低调的王子,凭借自己的谨慎应对,最终成功登基,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汉文帝。他是如何在乱世中脱颖而出,成就一代明君的呢?

一、吕后去世,权力真空出现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这场大变局的序幕拉开。齐王刘襄、刘章兄弟与汉朝旧臣陈平、周勃等人开始与吕氏家族展开激烈的权力斗争。

吕后对刘氏子弟的屠杀,使得可以继承皇位的刘氏子弟并不多。其中,淮南王刘长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他是由吕后抚养长大的,为人比较跋扈,而且还要小心以后他为吕后报仇。

齐王刘襄倒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他率先提出诛吕氏,他的弟弟刘章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这对于陈平等人来说,恰恰是个灾难。这不仅意味着刘襄不好控制,而且也代表没有了拥立之功,那么以后刘襄可能就会以下克上来找他们的麻烦。

在这种情况下,身在代地谦虚谨慎低调的刘恒,就成为了陈平等人最好的选择。不过,刘恒对这些朝廷大臣的选择也抱有怀疑。毕竟,他们的目的并非真心拥立,而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这种权力斗争的背景下,刘恒自然不会轻易相信他们的诚意。

当时,整个汉朝正处于一个权力真空的状态,各方势力都在争夺这个空缺。吕后的去世,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变故,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权力斗争。在这种情况下,刘恒作为一个身在偏远代地的王子,却意外获得了登基的机会,这无疑是一个天赐良机。但是,他能否抓住这个机会,成为一代明君,还需要看他如何应对。

二、刘恒的内心挣扎

当时,刘恒手下的臣子们都认为这些朝廷大臣奸诈,不会真心拥立他,都劝谏刘恒最好称病不要前往长安。这无疑加深了刘恒的疑虑。

就在这时,中尉宋昌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他认为,刘氏江山已经稳固,即使吕后最后也没有能够动摇,所以这些大臣们就算有想法也不得人心。

宋昌接着提出,这些大臣的拥立,可能不是他们的本意,而是出于无奈的选择。他劝谏刘恒赶快进京,不要迟疑。

宋昌的观点确实有道理,但是刘恒还是下不了决心。毕竟,皇位虽然是个很大的诱惑,但是自己的身家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刘恒又去向自己的母亲薄氏请教,薄氏本身就是谨慎的人,也不敢轻易下定决心,于是只好采取占卜的方法。最后,术士为刘恒占卜了一卦,即"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这无疑是暗示刘恒有做天子的命。

即使有了天意,最后还是要看人的行动。刘恒最终还是不敢直接去长安,毕竟一旦梭哈没赢,那就是全族的性命。于是,刘恒在与自己母亲商议之后,决定派出自己的舅舅薄昭去和周勃接触,试探朝中大臣们的意图。

刘恒内心的挣扎可以理解。作为一个身在偏远代地的王子,突然获得了登基的机会,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但是,他也清楚这背后可能存在着陷阱。因此,他谨慎地选择了派遣亲信去试探朝廷大臣的真实意图,以降低风险。这种谨慎的做法,无疑体现了刘恒的智慧和远见。

三、薄昭的试探之行

薄昭到了长安之后见到周勃,他并没有打探到为什么朝廷要选择刘恒,而是周勃将朝中大臣们的意愿告诉了他,他就相信了。

当然,这也不能怪他,毕竟周勃知道代王是唯一的最佳选择,那薄昭就是未来皇帝的舅舅,奉承什么的肯定少不了,薄昭自然也陷入到惊喜之中。

所以,薄昭回到代国之后,就向刘恒保证一切都是真的,朝廷确实是想要拥立他做皇帝。到了这个时候,外在的形势都表现出对自己有利,刘恒也不得不冒一点风险去享受这一丰盛的果实。

但是,刘恒并没有就此轻举妄动。他仍然谨慎地做出了一系列安排,以降低风险。这不仅体现了他的谨慎,也反映了他对这些朝廷大臣的不信任。毕竟,在这个乱世之中,谁也不知道他们的真实意图。

薄昭的试探之行,无疑是刘恒谨慎应对的一部分。作为一个身在代地的王子,他无法亲自去长安,因此选择派遣自己的亲信去试探朝廷大臣的真实意图。

这种做法,不仅可以获取更多的情报,还可以降低自己的风险。即使最后薄昭被周勃的奉承所迷惑,但刘恒仍然没有轻举妄动,而是继续采取谨慎的态度。这种谨慎的做法,无疑为他后来的成功登基奠定了基础。

四、刘恒的最后试探

刘恒召来主张进京的宋昌,另外又召来另外六个有胆识的近臣,坐着马车前往长安。到了长安城外之后,刘恒选择在刘邦的陵墓处停下,然后派出宋昌前往城中试探陈平、周勃等人。这样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掌握讯息,另一方面一旦情况有变,皇陵说不定可以保护自己。

当然,刘恒的这一切安排都是多余的,朝廷的大臣们此时已经在渭桥上等待他多时了,接到消息的刘恒这才启程继续前往长安。

进入长安之后,大臣们拥着刘恒来到代王府邸,然后分别落座,刘恒坐在了朝西的主人位。接着陈平、周勃等人就跪请刘恒继位,刘恒进行了推辞,并提出了让楚王刘交来决定。

都到最后一哆嗦了,群臣们哪里会答应,然后就是三让三辞的戏码。最后大臣们急了,然后将刘恒拉到朝南的正位坐好,继续跪请刘恒继位,周勃也将玉玺奉上。

刘恒最后觉得姿态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于是就接下了玉玺,也接下了众人的拥立,成为皇帝,即汉文帝。

刘恒的这些最后的试探,无疑是他谨慎应对的延续。即使朝廷大臣已经明确表示要拥立他为帝,但是刘恒仍然没有轻易相信。他先派人去试探,然后自己也亲自前往长安,并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

这种谨慎的做法,不仅可以进一步确认朝廷大臣的真实意图,还可以降低自己的风险。最终,在这种谨慎的态度下,刘恒成功登基,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

五、谨慎应对,成就一代明君

从刘恒继承皇位的历程来看,可以知道汉初的局势是非常紧张的。刘恒的谨慎低调的做法,为了免去了很多劫难。

当然,站在事外的角度去看,刘恒谨慎的做法无疑是多余的。但是身处其中的话,一个人面对巨大诱惑时,刘恒的做法无疑是最佳的,即使是陷阱,也可以减少损失。

不过,这种谨慎在前期对刘恒来说是好事,但是对于成为帝王的刘恒不可避免地就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

刘恒最终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这无疑是一个传奇故事。他凭借自己的谨慎应对,在乱世中脱颖而出,成就了一代明君的地位。这也告诉我们,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下,谨慎应对可以帮助一个人免于劫难,即使面临巨大诱惑。大臣们的拥立往往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非真心。一个人即使得到了皇位,也需要谨慎行事,以降低风险。

结语

这就是刘恒这位传奇君主的故事,他的谨慎应对,成就了一代明君的地位。或许,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一课。在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时,我们也应该学会谨慎应对,不轻易被诱惑所迷惑,而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选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脱颖而出,成就自己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皇位   谨慎   长安   汉朝   朝廷   大臣   意图   皇帝   权力   做法   刘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