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燧:毒杀父亲朱棣,陷害大哥朱高炽,为何最后竟得以善终?

前言

在明朝历史的长河中,朱高燧的一生犹如一幕扑朔迷离的悬疑剧。他被指控毒杀父亲朱棣、陷害大哥朱高炽,然而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竟然最终得以善终。

这个谜一般的结局,让人们对历史的公正性产生了疑虑,也使得朱高燧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充满谜团的时代,深入挖掘朱高燧的罪恶与善终之间的曲折故事,揭示历史长河中一个令人费解而扑朔迷离的角色。

永乐七年,第一次构陷失败引发父皇震怒

1409年,正值永乐盛世的鼎盛时期,当时身为赵王的朱高燧勾结自己的二姐永平公主朱月贵,密谋构陷自己的大哥太子朱高炽。然而,他们的计划很快就败露,被明成祖朱棣识破。

当时正值明成祖北征的关键时期,这起意图破坏太子地位的事件无疑触怒了正值盛年的明成祖。他当机立断,下令诛杀了朱高燧的心腹赵王长史顾晟,同时下旨要削去朱高燧的爵位,将他贬为庶人。

面对父皇怒不可遏的惩罚,朱高燧害怕至极。所幸,太子朱高炽在此时为朱高燧说情,苦苦哀求父皇再给朱高燧一次机会。于是,明成祖勉强息怒,改为任命正直的董子庄担任赵王长史,以约束和教导朱高燧。

这一次构陷大哥的失败,让野心勃勃的朱高燧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痛苦滋味。他难过于自己的计划居然被人出卖,也痛苦于父皇的严惩。他本以为自己应该受宠,却没想到父皇竟然如此怒不可遏。正当他以为自己这一生的努力都要毁于一旦时,最不该期待的大哥的求情竟然救了自己的小命。这无疑让他十分震惊。

然而更令朱高燧难以接受的是,父皇竟然命董子庄严密监视自己,像是对待罪犯一样。这样的严密约束和冷眼相待,对于尚且年轻气盛的朱高燧来说实在难以忍受。

但他也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没有太子朱高炽的情急求情,自己恐怕已成为一死之人。父皇的手段之严厉,令他在心底里十分忌惮,下定决心要暂时压抑自己的野心,等待时机。

永乐十八年,第二次迷途引发恐惧和绝望

时过五年,正直的董子庄去世,朱高燧暗自窃喜,再次萌生了谋夺帝位的野心。他开始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静待时机。

然而在永乐二十一年的一个午后,朱高燧却迎来了人生中最恐惧的时刻。原本病重的明成祖竟然奇迹般痊愈了,更为可怕的是,朱高燧谋害朱棣和废黜太子的计划竟然被明成祖识破,高以正更是如实供出了一切计划细节。

瞬间,朱高燧整个人如坠冰窟,被吓得说不出话来。明成祖震怒之下几乎要将其处死。听闻父亲要杀自己的消息,朱高燧吓得浑身发抖,害怕得说不出话来。所幸,太子朱高炽再次情急下为朱高燧说情请求宽恕。明成祖才勉强饶过了朱高燧的性命,但已对朱高燧彻底失望。

这一次被识破的绝望和恐惧,对朱高燧的打击可能比上一次更甚。他原本以为董子庄去世就是自己再次出头之日,殊不知父皇如此警惕自己,还重重围困。他甚至憎恨起告发自己的王瑜,也痛苦于高以正的出卖。

他用尽心思设计的完美计划,竟然在即将成功之时落得这个下场,这无疑是给了他沉重的打击。更让他绝望的是,自己仿佛成了一只被困的兽,在父皇和太子两方的控制下根本无路可逃。

这一次篡位谋夺的失败,让朱高燧再次体会到了恐惧和绝望的滋味。他确信自己永远没有机会登上那皇位了。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与生俱来的野心,是否注定要被这永乐王朝所摧毁。

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驾崩引发赵王第三次迷茫

一转眼间两年过去,永乐二十二年五月,明成祖在北伐归途中病逝。太子朱高炽继位,是为明仁宗。按理说朱高燧这个想弑父篡位的野心者,理应受到严厉的惩罚,甚至死刑。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明仁宗竟然对他仍是一视同仁、宽宥有加。

在接到明仁宗封赏的那一刻,朱高燧有些茫然。他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了大哥朱高炽对他的仁厚宽宥。他也第一次开始在内心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行为。眼下大哥已继位,自己除了接受现实,似乎也没有更好的道路可走了。

然而接受现实对于朱高燧这样一个野心家来说并非易事。他曾经多次策划篡夺帝位,被迫放弃野心让他心中始终萦绕着不甘。尤其是看到大哥顺利登基为帝后,这种失落感更甚。好不容易等来父皇驾崩的机会,却因为种种原因而再次落空,朱高燧对此难免心存不满。

但他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实力与大哥朱高炽相比,实在是有天壤之别。想要与之正面对抗只有死路一条。而且回想自己过去两次行动的失败,也让他不得不深刻反省。

最关键的是,大哥朱高炽三次对他手下留情,这份人情让他无以为报。种种考量之下,朱高燧不得不选择屈服现实,接受大哥为帝的结果。尽管这对他的野心和骄傲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与煎熬。

宣德元年,汉王叛乱终结弟弟阴谋的历史

一年多后的1426年四月,明仁宗去世,太子朱瞻基继位,即明宣宗。汉王朱高煦以为大侄子朱瞻基年幼,可以像父亲明成祖当年一样,再次发动“靖难”夺权。于是他立刻在封地起兵反叛,并派使者联络朱高燧与他一起举事翻覆朝局。

与朱高煦性急好战形成鲜明对比,朱高燧却没有上钩。一来他觉得大侄子实力强大不易对付,二来也是他已经不像从前那样狂妄自大、野心勃勃了。最终朱高煦的叛乱以失败告终,朱高燧也未因此遭受任何波及。这让朱高燧看到了希望,也逐渐确信故态重燃已经毫无意义。

面对汉王的叛乱,朱高燧选择了袖手旁观。在他看来,汉王的行动鲁莽冒进,不可能成功。再者自己也无力支持,只有白白送命。更重要的是,自己的野心已经到此为止了。三次谋夺失败的惨痛教训让他认清现实,皇位永远也轮不到自己。

汉王的叛乱无异于自扇耳光。于是他选择冷眼旁观,任由两个侄子自生自灭。而最终汉王败亡的结局也证实了朱高燧的判断。他甚至为自己的清醒与明智感到欣慰。也许当初自己也会和汉王一样,以失败告终。现在放下心头大石,安享余生,也是选对了人生道路。

更甚者,这次没有牵涉其中,明宣宗对自己也就没有了死罪。如今难得有喘息之机,自己又岂有不知足之理?于是在朱瞻基长大成人后,朱高燧再也没有过任何谋权篡位的举动,与其两个侄子保持着表面和睦。他在封地安度晚年,直至1431年病逝,享年50岁。

而他的儿子朱瞻塙也得以继承赵王之位,一直传至明亡。在这其中,朱高燧的转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场关乎生死存亡的由汉王叛乱引发的内心转变,也让赵王第三次迷茫后最终选择了放下过去、面向未来。

结语

人生的意义何在?为权力奋斗一生却最终一无所有,这难道就是人生的终极答案吗?野心勃勃的赵王朱高燧为权力谋划一生,先后三次试图谋求帝位,却一次比一次惨烈。如果不是大哥朱高炽三次救命之恩,他早已命丧黄泉。而最后一次汉王叛乱的失败,也让他真正认清了现实,放下了过去的野心。

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跌宕起伏,最终却因为及时收手而得以善终。这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也许比他曾经追求的皇位更加值得人生。他为权力奔波一生,到头来一无所获。而放下心头负担,快活度日,享受人生之乐,也许就是这个问题的终极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汉王   大哥   帝位   皇位   叛乱   侄子   永乐   太子   野心   父亲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