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道有何魅力,让无数朝代重视,古时要道原来真不简单(下)

文 | 兰子记

编 | 兰子记


唐时西山

《新唐书》卷158《韦皋传》谈到分道出兵抵御吐时,一路是“或出自西山”。考贞元十七年(801)十一路出兵,邢玭、董怀愕出黄崖(今茂州西北黄关)、栖鸡城、老翁城,均当行西山道。

陈泊出兵三奇成,董励、张芬破峨和城、通鹤军,也应取西山道。唐代刘辟兵变,西走吐著,高崇文追至羊灌田,也拟取此道入。

大历十二年(777),吐蕃20万大军入攻西川,一路经茂州、汶川到灌口,则明显是取西山道南下。故于邵《剑门山记》谈吐蕃入寇一路便出西山。对此,《舆地纪胜》载:

吐蕃南诏入寇,必出灌口……难灌口一路,去成都止百里,又皆平陆,朝发夕至。威、茂两州,即灌口之障蔽。大率沿边诸州城资堡、寨以为蔽,堡、寨参错于中,州城孤立于外,而熟著部落同分环据二三百里之间……。

又按《方舆胜览》载的胡元质奏称:“官路仅一线达于两州,若边事不宁,孤城坐见隔绝。”

参与《地纪胜》引文,我们可看出西山道确实是维系唐西川政权的一条政治命脉,不然,唐政权不会对此道如此重视的。

唐代与吐蒂争战用兵,由于官路仅一线达两州,军辎供给也取此道传输。

据载当时剑南道诸州百姓“缘通轨军在松、潘等州,千里运粮”,致而造成“百姓困”。

后仅废同昌军就使50万四川百姓免于转输,足见这种转输规模之大,古道之繁忙。

对比,杜子美《西山》之诗里有称:“筑城依白帝,转粟上青天。”“蚕崖铁马瘦,口米船稀。”便是这种景象的真实写照。

这样,我们理解当时陇右及河西诸州在军事、政治、经济上都仰赖四川就很容易了。

五代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王承休、王宗率师从秦州、扶州、文州取道至茂州,看来也应循此道。

宋熙宁八年(1075),吐著发兵围茂州,据通永康军西山路上的鸡宗关,使茂州城与外界隔绝,形势紧迫。

知州范百常以木板书情报沿岷江发水电报至成都,王中正便率军破鸡宗关解茂州之国,这足以印证官路仅一线达两州的情形了。

宋元时代的西山

宋元时代,曾着力于西山古道的整修。淳化年间,因“郡城至导江凡二十里,所秋夏霖潦,泥淖没膝,乃伐石涂山下,夹植榆柳,人率谓便”

接着又组织人力修凿了郡城西通西山的古道。

南末嘉泰四年(1204),李填认为永康军“治西出玉垒至蚕丛关,即系威茂州境,其成城草子寨、广乡一带,尤紧接夷界。”

准备采取毁路壅石封林办法来“扦蔽川蜀。”李埴认为“惟永康至成都止一日之程,坦途方轨,别无险要防限去处。”

所以“今本军于牛溪、蛋崖关两处,江步随宜,创置铁锁,拦截水冲,使津载路绝,人无觊觎。”显然,用这种消极的方法整治交通是不对的。

嘉定元年(1208),茂州杨思威认为:“鸡宗关之险,不可不据。”于是就“夹溪对筑关寨以据胜势”,使寨关相互呼应。

南宋政权采取这种在交通要道上不断置险设危的政策,从当时情形来看,主要是南宋政权将精力放在对付北方辽金政权的威胁,只有对西北各族采取消极防御的政策。

到了元世祖三十一年(1294),:“诏开吐道。吐番叛,以兵围茂州,速哥率师败之。”““这里的吐番道,即应是通茂州的西山道。

明洪武十一年(1378),四川都司遣人从县修西山路,汶川土首孟道贵扼陶关阻止官军,都司发兵二路,一由灌口趋陶关、雁门关入,一由陇东道入。

到了洪武二十四年(1391),曹震派茂州卫指挥同知余胜组织修治松驿铺桥道,“作驿舍邮亭,架桥立,自茂州,一道至松潘”。据现在可考,明代松茂驿路共有10个驿站。

成都西门出经,

永康驿,灌县城东南。

太平驿,汶川县南八十里银杏乡太平驿。

寒水驿,今汶川绵虒区治。

安远驿,茂汶南六十里,松潘文镇。

护林驿,茂汶县治城南。

长宁驿,茂汶北五十里清长宁铺,回龙乡东黑水河入江处。

来源驿,今较场区南叠溪城东。

镇坪驿,在松州南二百里,今松潘镇坪乡治。

归化驿,在松州南百里岷江乡治。

古松驿,在郡城南,今松潘县治内。

松州以北不置驿,但可经漳腊堡、黄胜关入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故任乃强先生在《川康交通考》一文中称这条古道为:“黄胜关古道”。

洪武十二年(1376),明在古道上所有隘口驻防。又有载:“自松达茂不三百里,路遁河岸,夷棋布山岩,视之如蜂房。”则可看出,当地各少数民族也不放弃对古道的控制。

成化初年,专设按察司副使,总理松茂兵粮事务,这条古道成为重要的转输粮饷的大道。

有载松州北二十里有落虹桥,为饷道必经之地,北可远通洗岷之地,以前陈怀率兵由此道入四川解松潘围。

宣德二年(1727),松潘阿用沿西山道松潘、叠溪、茂州,断索桥袭明官军。嘉庆元年(1522),白马夷起兵,官军五路进兵,一由黄羊关取此道。

清乾隆时裁并驿站,裁去清郫筒、护林、小河等驿,西路驿站所剩无几,唯剩灌县驿、映秀驿、桃关驿三驿。但是铺塘的设置代替了驿站的部分职能。其铺塘路线如下:

成都西门、犀浦镇、郫县、安德铺(胜利乡)、竹瓦铺(新胜乡)、崇义铺(崇义场)、导江铺(聚源场)、县驿。

灌县驿、镇夷关(古玉垒关)、崇德祠(二王庙)、白沙铺(对有紫坪铺)、麻柳湾、珠罗(猪脑)铺、茶关、楠木园、龙溪铺、尖光树、小湾、大湾、乱石窑、娘子岭铺、乾溪铺、西脑、映秀湾驿并铺(映峰湾铺)、豆耳坪铺、清水驿铺、东界脑、旧太平驿、马王坡、兴文坪铺、一碗水,婆娑店、下银杏坪、银杏坪铺、连三村、沙坪关、罗圈关、澈底关、桃关驿、并铺、沙坝、小索桥、大邑坪铺、磨子沟、羊店、飞沙关、三店铺、万店子、汶川县城(汶川绵 厩)。

汶川县坡、白鱼落铺、板桥铺、磨刀溪、七盘沟铺:沙窝子、威州铺(今汶川县治)、新堡关、姜舍坝、过街楼铺、青坡铺、文镇铺、凤毛坪铺、泉村(白水)铺、石彭铺、宗渠铺、茂汶底塘铺。

茂汶县城、石榴沟铺、渭门关铺、长安堡铺、宁江堡铺、松溪堡铺、长宁堡铺、穆肃堡铺、实(石)大关铺、大定堡铺、马路堡铺、小关堡铺、叠溪铺、新桥铺、普安铺、太平铺、永镇铺、平定关铺、夷堡铺、花岩、镇番堡铺、呷竹寺、镇平堡铺、金瓶堡铺、平夷堡铺、格达坝、平番、镇江关铺、北定关铺、归化堡铺、龙潭堡、新塘关铺、得胜堡、安顺关铺、云(银)电(灯)堡铺、西宁关铺、雄溪屯铺、鸳鸯桥、雄鸡屯铺、东升堡、石河桥、红花屯、松

潘本铺。

松潘、羊裕屯、火烧屯、高屯堡、右所屯、大屯堡、虹桥关、漳脑、柏木桥、噶米寺、小西天、奎奎沟、头塘坝、二塘坝、金钱塘、弓骂岭、头道林、二道林、大石头、踏杠、粜畔塘、奠安塘、乾河坝,牛厂、戎惰塘、红岩沟、海子口、石栏关、如意坝、踏藏、乱石窖、大鸡寺、永和塘、臧杂察、分汛坝、隆康汛,永靖关、沙坝塘、宁塘、二道桥、王家塘,黑河塘、薛家坝、水口坝,燕子、芝麻塘、袭家坝、马厂、牌坊坝、中田山,刀割坝、水浮州、上桥

头,南坪。

南坪、永丰、润子坝、抹地、郭元沟、柴门关、文县。

清时西山

清代,从灌县到松潘古道又称周道和西路,全长约640里左右。灌县到成都人们习惯称“官马大道”、“双车马道”,约120里,为宽约四米的土路。

古道从灌县以北,除翻娘子岭离开岷江岸外,都沿岷江河谷而行,有称“其地惟沿江一道可通行。”

又有称,“倘自灌口入口,行八百里至松潘,悬岩绝壁,深临大江,中通一道……。”

而沿江两岸,“峰峦高下,宜千余里不绝”其道路之险是可想而知的。

《李道人修路碑》载:

“蜀西道极艰险,自灌历汶茂至松,凡六百余里,其间穷崖陡绝,怪石峋,以致行人多所损失,仕宦商旅视为畏途。”

特别是遇到夏秋水涨,(栈道)飘没不可寻,攀崖谷趑趋而已过午。由于道路险峻,下临激流,官道旁还修有保护行人马骡的护墙垣。

这条道路险阻而漫长,民谣曰:“三脑、九坪、十八关,一锣一鼓到松潘。”言其漫长。光绪年间贡生董湘琴《松游小唱》:“编生跨在山腰畔,抬头一线天,低头一匹练。滩声响,似百万鸣蝉,搅得人心摇目眩……。”言其险阻难行。

由于古道沿江而行而两岸山势陡峭,栈道形式在西山道使用非常多。如早在宋代便有载:“汶山县南百里并是阁道。”

但明代嘉靖时,把守张懋曾撤除了许多栈道,不过清代仍有大量栈道存在,如有载七星关南“栈道临江倚崖,古称绝险。”

故有载西山道“沿江为路,于山腰凿孔,横受木架板,旁立木以支,空其下,古云阁,俗呼偏桥。”据载,当时栈道不仅有木栈(编桥),而且还有石栈,即凹槽式栈道。

西山古道又可能是四川乃至我国历史上关卡城堡设立最多的一条古道了。仅以明清为例,仅人们习惯称关的就有27个。它们是:

镇夷关(玉垒关)、水西关、茶关(蚕崖关)、七盘关、七星关、石犬关、沙坪关,新堡关,北定关、底关,桃关(陶关)、飞沙关、雁门关、石榴关、镇江关、黄胜关、罗圈关、新塘关、安顺关、归化关、西宁关、紫门关、渭门关、永靖关、平定关、娇桥关、石拦关。

至于其间堡卡,按“中间当路不十里一堡,堡以石”,便不计其数了。

清人郭子章认为:“西路由灌口威茂抵叠溪,鸟道羊肠,莫逾咫尺,山势盘错,羌居环列,共砦四十有八。”

看来这条记载统计48个并非尽全之统计。

这些关卡城堡的设立,平时为盘诘洁出入,征收商税,战时为军队驻防控扼之所,可以说于军事有利,于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无益。

结语

西山古道,可以说是我国古道上绳桥最多的古道之一了。梁普通三年(522)曾在茂州置绳州,“取关之路以绳为桥,因作州称。”杜子美涉足西山,诗里曾三次提到绳桥。

我们据史载仅唐末时这条古道上有名的绳桥就有五座。它们是:

绳桥,古珠浦桥,宋称绳桥,评事桥,清称铃绳桥,即今都江堰安澜桥。

白沙绳桥,在今白沙乡,唐置,今毁。

桃关绳桥,宋置,今毁。

汶川古绳桥,在县西北三里,唐置,今毁。

除以上五座外,不见记载的绳桥便不知有多少了。

据考察,这一条古道沿线,索桥今虽然多有设置,但多清代和近代设立,且多破烂不堪,取用甚少。

据考察,从灌县西出北上松潘,由于修筑了公路,古道多被毁 坏。沿 江 而行,两岸峭壁耸立,江奔腾,雷鸣不已,仍令行人胆颤心惊。

古道上的栈道、拦护墙已荡然无存,踪迹难觅,唯旧城堡偶有所存。

从灌县经正垒关到二王庙一段古道宽2.5-3米间,但近来已为人培修一新,古貌不存。唯从龙溪翻娘子岭一段古道,因公路不经,仍保持原貌。

清代西山道十分重要。同治年间,道人李本普集资,“兼以躬作,审曲面势,于途之横阻者,通之;是绝者,补之,务使归于坦荡。”

清代又曾多次对白沙河绳桥加以修造改建。清代这条古道从洮、岷州到松、茂,是川甘走私烟土的干线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明代实行茶引制度以来,西山道便是边茶运销的重要道路。

到了清代,以灌县为中心制造边茶行销松、理、茂一带,称为“西路边引。”

当时,运茶的马帮脚夫负载往返于道,唐宋时的蚕崖关成为榷茶要关,故称“茶关”。

到了民国30年代,每年从松茂驿路运到阿坝地区的边茶就达8000-30000担。

· END ·

参考资料:

《史记》卷123《大宛列传》

《华阳国志》元3《蜀志》

光绪《越嵩厅志》卷2《古迹志》、《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毛瑞芬《古道觅踪》《四川文物》88年1期、蒲孝荣《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汉源县交通运输志》(送审稿)、光绪《越厅志》卷2《古迹志》

刘琳《华阳国志较注》316页汉书*卷76

《史记》卷118《淮南衡山列传》《舆地纪胜》卷147《成都府路·雅州》

《华阳国志》卷3《蜀志》

《蛮书》卷1《云南界内途程》。另据《通鉴胡注》载南诏在至德元年(757)攻陷会同军,据清溪关为险要,似关早置二年,乾元二年仅

上篇回顾:

西山道有何魅力,让无数朝代重视,古时要道原来真不简单(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西山   松潘   岷江   光绪   永康   汶川   栈道   要道   成都   古时   朝代   古道   清代   重视   魅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